如何活化教学的策略与实践,林进材教授做客课程所第146期华夏课程论坛
10月22日上午,台南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林进材教授应邀做客课程所第146期华夏课程论坛,做了题为“活化教学的策略与实践:学科教学与学科学习知识的视角”的学术报告。论坛由课程所周勇教授主持,陈霜叶、张薇、王涛等老师以及来自我校教育学部相关院系所的4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
林进材 教授
林进材教授是台南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特聘研究员。有十余年小学、中学、高中职从教经历,在课程与教学、学习理论、班级经营、师资培育、亲职教育和青少年问题领域都有丰富的研究与管理经验,已出版著作40余本,如《老师,你怎么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班级经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都广受好评。
以下为报告内容摘要
报告中,林教授首先批判了教育改革中的不良现象,认为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诠释理解历程是改革成败主要的关键,并强调改变教师的心智生活,才能激发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上的改变动机,从而引出关于“活化教学”的理论思考。
林教授指出,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也不在于推翻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而在于透过教师教学心智生活的调整、教学构思的修正,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修正,进而提升教学与学习的效能。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范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
借用Griffith(2007)关于“假如”(as-ifing)的想象论述和学习金字塔,林教授进一步明确了活化教学的意涵,并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活化教学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强调活化教学需要从学校组织与班级生态中着眼,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的改变主轴。在此基础上,他引入了学科教学知识(PCK)与学科学习知识(LCK)的概念,提醒我们注意“了解学生如何学习”这个教学研究中最易被忽略的议题。
报告的下半部分主要围绕“PCK与LCK视角下活化教学的实践”展开。林教授分别阐述了LCK视角下活化教学的五大转化、学科知识影响教师学科教学法的成分、教师教学活化历程的考虑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评估为中心、以班级学习社群为中心的四种活化教学策略与实践。他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的要领在于“喜欢比会更重要”。
林教授表示,所有策略与实践都要基于教学现场开展的教学实务研究,并介绍了常见的研究议题,如对教科书进行PCK与LCK问题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习方法研究、精读与略读研究等。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总结的有效教学实证研究、教室里的教学研究类型与方法、教科书内容研究、教科书的PCK与LCK研究等研究的概念图,并梳理了开展教科书研究的路线图。
报告的最后,林教授做出总结:“改变跟真的改变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结构、文化的意识形态就是最大的心智结构,要改变自己,要先反思我们自身所存在的心智结构。”
报告结束后,林教授与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开展学科教学研究的困惑,提议他们可以从梳理课程史、构建课程地图入手,做出有意义、有贡献的研究。他还就“如何解决英语教学中开放性思维与应试课堂的碰撞”“课本知识迁移到日常经验、从非真实情境转向真是情境的方法”等问题介绍了台湾的经验。他反复重申了“喜欢比会更重要”的理念,建议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将时间交给学生开展互动。
报告之余,林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历,并在研究治学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学位快快拿,研究慢慢做”,要明确自己“为何而来,为何而去”,学会掌握零碎时间,为学术找定位。他也教导同学们在成为教师后要保持进取之心,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
———— / END / ————
微信推文精彩回顾
预告 | 华夏课程论坛第148期
合作学习与学生学习
第17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特邀专家、日程安排早知道
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