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图书导读】国粹经典·翰墨留香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书籍推荐
国粹经典·翰墨留香
为进一步探索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之路,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国粹经典·翰墨留香”——广东省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知识大赛于4月23日-5月23日举办。活动为线上答题竞赛,题库范围为国家图书馆编纂、出版发行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的《周易》《吕氏春秋》《孙子兵法》《楚辞》四本典籍。在活动期间,我们将推出四本典籍介绍。本期推出《周易》和《楚辞》,助力读者更好地阅读这两本经典作品。
周易
馆藏索书号:B221.2/20191
“经”部分含六十四卦符号及卦辞六十四则、爻辞三百八十四则(又有两则“用九”“用六”文辞);“传”部分含《文言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凡十篇,亦称《十翼》。
《周易》经传有别,六十四卦义理和《易传》思想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就“经”部分言,“占筮”仅仅是古人对六十四卦义理的一方面运用,“象征”是六十四卦哲学内容的基本表现形式;而贯穿一体的反映事物对立、运动、变化规律的思想,则是六十四卦哲理的根本核心。就“传”部分言,《易传》诚然有体现其时代特色的思想因素,但其思想是建立在对六十四卦经义的阐释发挥的基点上。应当认为,没有“经”的哲学基础,就没有“传”的思想体系;有了“传”的推阐发挥,“经”的哲学义蕴就更加显明昭著。
《周易》的作者
《周易》的创作时代
《周易》的意义
从史学角度来看,《易经》具有较高的价值。它所记载的社会现象相当广泛,关于经济情况的如农业、畜牧、渔猎等,关于社会制度的如封侯建国、阶级、婚姻、家族等,关于人们生活的如饮食、衣服、宫室、器皿等,关于人们活动的如祭祀、征伐、守卫、诉讼等,关于人们思想意识的如道德观念,政治观点等,都有涉及。虽然它包含的内容不完整、无系统,但对于史料极其缺乏的殷、周之际来说,仍不失为比较重要的上古社会史料。其次,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易经》反映了殷周上古时期人们的哲学观点。第一,六十四卦卦形和各卦排列的顺序反映出一种模糊的对立统一思想。六十四卦卦形,分别由八种对立的卦形所组成,六十四卦为三十二对对立面。六十四卦的排列又是“二二相偶”,成为对立卦象互相配合的系列。第二,认为天道和人事具有一致性,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致性,也作“天人合一”。第三,认为人的生活遭遇可以转化。第四,认为人事之吉凶对人有劝戒之意。
我国历史上一切开明之君,治国能臣,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等,无不受到《周易》的影响,深思熟虑的现代科学家也从中受到新的启迪。《周易》作为我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对世界产生了影响,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如黑格尔、莱布尼兹、李约瑟、卡普拉、施恩伯格、普里戈金、爱因斯坦等,对《周易》作出了很高评价。很多科学家认为,《周易》中的某些哲学范畴、思维模式似乎更符合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宇宙图象,有的还从《周易》象数体系中找到了与现代科学相对应的数列和原理。目前,国内外研究《周易》的学者很多。
“易学”的发展
在春秋末,孔丘精研 《周易》,读易 “韦编三绝”。到战国时代,《易传》成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释 《易》著作。秦燔书,《周易》因为筮卜之书而免于火灾。汉兴,经学产生,对《周易》研究盛行于世,自此 《周易》研究久经不衰,历时2000多年,研究《周易》著作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六千之多。仅清代《四库全书》著录者158部,存目317部。易学研究形成许多流派,“《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象数派与义理派是易学主要两大流派。其中有成就者有:郑玄、虞翻、王弼、孔颖达、李鼎祚、程颐、朱震、朱熹、毛奇令、惠栋、张惠言、李道平、朱骏声、尚秉和、高亨、刘大钧筹。影响较大的注本有:王弼 《周易注》( 《十三经注疏》本)、孔颖达 《周易正义》 (版本同上)、李鼎祚《周易集解》(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程颐 《伊川易传》( 《四库全书》本)、朱熹 《周易本义》(版本同上)、阮元 《周易校勘记》 (《十三经注疏》本)等。对《周易》研究自古迄今多偏重于以象数、义理去注释,评述著较少。近几年出现了多层次、多学科、多角全方位研究 《周易》的新特点。
楚辞
《楚辞》的作者
“楚辞”一词未见于汉以前的典籍,首见于《史记》。如其《酷吏列传》中的《张汤传》就提到“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汉成帝时,刘向校勘典籍,编成《楚辞》一书。本书收入的,是以屈原所作为主体部分,其他作品或是为追思屈原而写,或是承袭了屈原杰构的艺术形式。屈原所作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楚文化的代表,其最出色的一篇是《离骚》,所以后世便称楚辞为“骚体”。《楚辞》是《诗经》问世后最优秀的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作家文学的出现,屈原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楚辞》的创作背景
《诗经》中的《汉广》《江有汜》等产生于楚国境内,如《子文歌》《楚人歌》《沧浪歌》等都是楚国较早的民间文学。有的歌辞每隔一句末尾用“兮”字做为语助词,后来便成了《楚辞》的主要语言形式。但《楚辞》的直接来源,应该算是楚国民间巫歌。楚国巫风盛行,民间祭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地民间祭祀的歌曲。《离骚》的巫咸诸神,《招魂》的巫阳下招,以及《楚辞》中运用的许多神话故事都可说明《楚辞》是带有巫音色彩的诗歌。《楚辞》中运用了很多地方方言,如“羌”“侘傺”等,可见方言对“楚辞”的影响。《楚辞》中许多篇章中都有的“乱”辞,以及一些“倡”和“少歌”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也可见音乐对《楚辞》的影响。
《楚辞》的内容
《楚辞》的研究与传承
活动推荐
读经典,赢大奖!广东省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知识大赛等你参加
暨大图书馆微信服务号
书香暨南 悦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