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京辉,是如何培养演员成为导演的?

2016-10-01 风之我神 整理 戏剧侠

什么样的导演是好导演呢?


这个很难说,仁者见仁。


不过我觉得,孟京辉确实是一位很特别的导演。因为他有一个能力,是能够激发演员的自身潜力,包括角色创造和创作转变。


比如黄湘丽和刘晓晔,他们出演的作品中,也有很多部分是他们个人的创作。


比如刘畅,比如杨婷,从演员逐步转型到导演。


关于这种导演风格和创作模式,接下来我会发一些之前的新闻,分别来自刘畅、杨婷、刘晓晔、黄湘丽、孟京辉,黄湘丽部分会多一些。


一、刘畅

刘畅率领的黑猫剧团,由13位90后新人组成,计划在半年中排5部戏,目前已经有《我爱XXX》、《进攻舞蹈》、《四川好人》,今年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也会演出《镜子》,可以关注一下。


最近的话就是9.27-10.7的《四川好人》,布莱希特创作的一出寓意剧,1943年首演,在北京也演过各国至少七八个版本了。这是少有的一出改编自中国传统文学的国外经典剧本是说的是两千年来世上好人难以立足,民怨沸腾,因此三位神仙下凡来到人间寻访好人。但他们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不愿给他们提供栖身之地。只有好心的妓女沈黛收留了他们。


不过大家最熟悉的还是布莱希特的“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理论。Verfremdung在德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布莱希特用这个词首先意指一种方法,然后才指这种方法的效果。作为一种方法,它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以及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说剧中人。宣扬“陌生化效果”的布莱希特戏剧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特别是布莱希特本人,就研究过中国、日本、和印度戏剧。而且布莱希特与中国戏曲渊源深,他的两部经典之作《四川好人》和《高加索灰阑记》,一部以中国南方作为故事背景,一部取材于元杂剧。


二、杨婷

最近杨婷导演的《局外人》要在中间剧场演出,加缪的作品演得比较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我特别特别地喜欢孟京辉。他的那些戏,让人看在眼里的时候,真的是觉得洋气。后来这些年我也出去参加各种戏剧节,也看戏,对一个戏我也有我自己的审美。我的基础就在于跟这样的一个导演合作了这么多年,在他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我心里会建立起来一些东西,会特别明确地判断,哪些东西是我欣赏的,哪些是我不想要的”。前跟随孟京辉导演排戏的杨婷,坦言那段经历对于她走上导演的道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就是早年在孟京辉麾下排戏的日子,让我激发了自己导演的潜能,提高了审美的情趣,为如今的得心应手打下了牢牢的基础。”


《文周》:听说最开始当导演也是老孟鼓励的?
杨婷:其实一开始跟孟京辉合作的时候,
我们演员就开始进入到一个创作的状态,从那时候起好像我的每一部戏都不是在做一个单纯的演员。那时候我就会帮着别人去排戏,就是孟京辉鼓励我这么做的。我觉得是他也看到了我可能是有点儿这种小苗头,所以他一直在鼓励我,那会儿其实就是渐渐地已经开始在接触导演的这个工作了。直到有一年——我忘了是哪一年——他说:“我觉得你可以自己导个戏了。”我导戏?我说我还没演够呢!后来他说服了我,让我想想导什么戏。我就拿了一个达里奥福的戏,说:“我要导这个。”我拿着给他看,他说:“你导不了。”(笑)就给我扔一边儿去了,说:“你适合导莫里哀的,你看莫里哀的戏挺适合你的。”然后编剧们——包括廖一梅、孟京辉——一块儿攒,最后就根据莫里哀的几个戏,揉在一起改编成了《新娘》。当然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哈,那个戏非常适合我,那种轻喜剧对我来说很容易上手。我现在想想,他当时不让我导那个达里奥福,确实是保护我的。如果我一上来弄那个戏,肯定死定了!


三、刘晓晔

刘晓晔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十分有趣,推荐大家去看。不过他的《希特勒的肚子》和《不祥的蛋》都不来北京啊……


Q:你是怎么逐渐产生现在的风格的?
刘晓晔:受孟京辉导演的影响挺多的。我刚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特“摇滚”,
他的一整套方法跟上学的时候学的都不一样。他给演员最大的空间,不是指挥着演员去演戏。2000年9月就跟孟京辉导演开始合作,之后再没跟别的导演合作过,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吧。一开始我做导演助理的时候也就在旁边记,没敢说。时间长了做了副导演了,“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也就冒出来了。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是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口头禅。不管在刘晓晔刚开始和孟京辉合作的时候,还是在现在刘晓晔的“混小子”剧组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都是一个新灵感的源头。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激发和碰撞永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刘晓晔:嗨,后来又排了一个版本,就上台准备演了。临上台前两小时孟京辉又跟我说了:“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我想删两场戏”。我当时都懵了,开场前俩小时让我怎么改呀。后来我想到了我本来不是老给学生教台词么,我就把平时背的《家》和《复活》两段台词给用上去,到现在一直也没改过。


TO:为什么孟京辉会说“刘晓晔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却很好听”?

L:孟京辉导演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我的人生一直都在“跑调”。我是我是学导演出身的,又是演员,现在还是当人民教师,导演说好听其实是指我的“跑调”跑出了我自己的人生特色。还有,孟京辉导演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估计他也听久了,习惯我这种“跑调”了。


四、黄湘丽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舞台上,观众会听到主演黄湘丽弹唱歌曲——歌词意境饱满,悠长或爆发的旋律伴随黄湘丽动情演唱,反映陌生女人不同阶段的心境——这些歌全部都是黄湘丽自己作词作曲。这个要求最初来自孟京辉,让原本几乎毫无作曲经验的黄湘丽最终找到突破,并发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而像这样的挑战,在排练中无处不在。“尝试了99次的失败之后,第100次,可能才会找到正确的路”,最辛苦的排练过程之后,才让最终舞台上的2小时无比深刻。


▲“舍我其谁”,孟京辉在黄湘丽首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前如此说。这场独角戏对黄湘丽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跨越。黄湘丽说,这部戏从排演到演出,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自己一个人”,“曾在国家话剧院3楼排练厅排练,有的时候下午到晚上,都是我一个人。晚上要吃饭,我就订餐。送外卖的新疆小哥因为经常看我一个人在排独角戏,一个人拿着一把菜刀在那儿切菜、念着台词…都不敢进来”,舞台上2小时的倾力演出背后,是不被孤独吞噬的坚持。


▲“陌生女人”的舞台上,主演黄湘丽用变化多端的肢体语言表达对W先生无法自拔的爱,同时舞台最前方的料理台,伴随黄湘丽不同的烹饪方式诠释角色心境。各种细节的设定,都是通过“一遍遍尝试与寻找”得出的,这来自孟京辉,也来自黄湘丽,以及整个工作室的集思广益。最终在舞台上的每一分钟都会让你发现“意外”,或是找到“影子”,以及对爱的深刻感受。


排《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那个夏天,黄湘丽先是自己一个人弄出了两个粗糙的版本。“后来都被导演毙了!他说,还少了点东西。”不按章法出牌的孟京辉于是让她开始写歌,“因为我曾和导演吹牛,说自己在小学时写过一首歌。”在压力下,这个连五线谱都不会,吉他也是在排《恋爱的犀牛》里现学的姑娘,用简谱一口气写了七首歌,后来,这些歌成为打通《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钥匙。


在蜂巢剧场的化妆间,你会看到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年轻演员们的相片挂在墙上,每个人表情自信坚定,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国话剧最有代表力的年轻面孔。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演黄湘丽眼里,能站在孟京辉的舞台,也是种幸运。“他一直在用他的审美在影响我们,让我们去见识更好的世界,让你不断向上”。


黄湘丽说,她亦感谢孟京辉给予他们的“无限空间”,依旧可以坚持自己所爱。因此,黄湘丽的兴趣也不断在戏剧工作室孵化成实,比如摄影。最近黄湘丽的个人摄影展也在蜂巢剧场展出,你会看见,走下舞台一个演员在真实生活里捕捉的见解,那一定会很有趣。


《陌生女人》刚开始排练时,她就经历了这样的挫败。刚开始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孟京辉要求她独自排练,先交出自己理解的创作,她试着以“自己的直观理解表达”和“现实主义手法”自导自演了两版作品,都被否定了。


结果,创作的僵局是由音乐打破的。孟京辉惦记着黄湘丽小学时创作过“校园之歌”的作曲史,于是说,丽丽,你先写歌吧。虽然第一反应是天方夜谭和自我怀疑,但被孟导一番激将之后,自诩“抗击打能力特强”的黄湘丽开始了自我反思。


“为什么我不会呢,我怎么就不会了呢?”她憋着一口气,抱着吉他坐在沙发上酝酿了三小时,写出第一首歌。“我当时抱着吉他我就笑了,真是太高兴了,突然发现自己还有这能力。”一口气写完了《陌生女人》中的4首歌,导演突然觉得“时候到了”,“可以重新开始排练了。”

如果说音乐是《陌生女人》的一大加分设计,那另外一个肯定算是把“做饭”搬进剧场。这是排练后期,导演孟京辉、戏剧构作王好和演员黄湘丽一起找到的灵感。他们三人,每人一本茨威格短篇小说集,念到了剧本“她和W先生面对面吃了早餐”处。早餐,吃个早餐,不如做个早餐……孟京辉速速让人买来了锅,让黄湘丽在排练场实验起了“煎鸡蛋”。“食色性也”,孟京辉实验的结果,不但要求黄湘丽做早餐,还要做很多别的饭:柠檬、牛排、橄榄油……这些食物,气味和它们带来的感觉,为她的表演和观众的体验注入了新的刺激和能量。


Q:无论是这个戏,还是你在工作室的六七年,孟导给到你的最大帮助是什么?

黄湘丽:从进入工作室开始,他一直在用他的审美指引和影响我们,就像一盏明灯。

他的审美太强大了,他会让我们去很多地方看戏,尝试总结什么是好的表演,带我们开读书会,很鼓励我们坚持读书。

他就是一神人,看的东西太多了,音乐、美术、书,啥都懂,画画也懂,廖一梅老师书里的插图都是他画的。在这些之外,他的情怀是最影响我的,他有改变世界的理想。音乐人张玮玮还跟我说过,说孟京辉导演是他认识的成年人中最浪漫的一个,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他这样,世界多美好。


C:孟京辉导演不就是需要演员去冒险吗?

H:不光是演员冒险,他也得冒险。我记得有一阵子,我跟导演,还有我们的戏剧构作王好,三个人待在排练厅,谁也不说话,突然之间导演说“这个戏不会排不下去了吧”……因为我们已经尝试了无数种方法,都不行,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我已经把我能拿出来的东西都拿了出来。那个时候特别颓废。


C:大学时候打下的基础固然重要,但最大的转折是遇到了孟京辉导演。请分享一下,导演教给你的反哺式训练的心得?

H:在中戏的学习其实很重要,它是一个基础,教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这个体系会让一个不会演戏的人会演戏。就是告诉你藏在人物后面,你可以有一个安全感,但是并不会让一个好演员更加的优秀。

在中戏打好基础之后,进到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其实一开始挺难的。刚入社会,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希望导演能给出明确的要求。但他没有,一切都让我们自己来,一开始会摸不着门路,很难。到了现在,才知道他给出的这个平台,对演员来说是一个特别好的成长空间。给你一个剧本,让你自己排戏,你贡献的是你自己的表演,你自己对于剧本的理解,还有你自己的一些美学,然后导演才开始在你的基础上进行工作。


最开始进工作室的时候,导演让我们成立了一个读书俱乐部。一个星期读一本书,下个星期一的时候大家就围坐一个圈,说你读了什么书,你把你读的书大概说一下,然后你获得了什么东西。导演时不时就会提醒我们说一定要看书,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你也一定要读书。所以现在我到上海来也会随身携带一本书,书是有能量的。


为了挖掘黄湘丽潜藏的能量,导演孟京辉用了各种方法让她达到自己的极限,音乐是途径之一。而黄湘丽之前从来没有受过作曲的训练,她只是乐感很好而已。在导演逼迫与自我较劲的状态下,黄湘丽用仅会的几个和弦创作了第一首歌。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导演不在的四五天,湘丽迎来了自己的创作井喷状态,每天创作一首歌,而且越来越流畅,越来越进入了剧本的核心。


其实我特别感谢的就是导演,他就像是个魔法师一样,他有钥匙,他打开我身上很多扇窗。在排练过程中,导演一直在发现我,他觉得我身上还有很多潜能没被打开,他会给我制造一种绝境,当人被逼到绝境中就会激发出一种能量,你都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而在安全状态下做出来的事情总是循规蹈矩的,就像身体一样,在绝境中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动作。令我骄傲的是,我找到了另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不仅是表演,还有作曲。”


7月份,排练场被装修成一个现代化的整体厨房,大多数的时间只有黄湘丽一个人手拿菜刀排练,搞得送外卖的小伙都不敢进来。8月份,导演暂停了一切排练工作,把黄湘丽发配到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她用了10天的时间看了30部剧,吸收了各种能量,找到了奇奇怪怪的方法。9月份,导演请来了奥地利的编舞大师多丽丝为黄湘丽进行形体指导,为期5天的工作坊集训中,黄湘丽演一块猪肉将自己扔在地上,又演一片玻璃将自己不断打碎,让自己的身体变得透明,并勇敢地发出动物的声音。在这种不断试错不断重来的过程中,黄湘丽得到了全面的开掘。到10月份,《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功上演,整个过程虽如履薄冰,但却水到渠成。



五、孟京辉

Q:您的戏里,演员通常有着强烈的情绪起伏,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黄湘丽,台下您是如何启发、引导演员的?


孟京辉:我是个业余导演,就是业余混成专业的。我大学学的是中国语言文学,然后呢比较喜欢表演,喜欢戏剧艺术,也有自己的想法。当我上了硕士研究生以后,我发现原来演艺这方面,你可以按照这个门进去,你也可以从旁门进去。我呢,等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钻了一个洞,就溜进去了。我其实对表演的这种控制,完全是放羊式的。但是到关键的,在一个精神状态上和一个美学的水准上,这两个我比较注重。技术,是个演员他都可以成为特别好的一个表现。


Q:在排练当中您给演员的空间和自由度都特别大,他们的发挥怎样能打到您觉得“对了”的那个点?

孟京辉:实际上艺术,尤其是表演艺术,它没有对或者不对,甚至也没有准确或不准确,再甚至,可能连所谓达到了一个水准和没达到一个水准,你都可以忽略它。就跟画画儿似的,你想要画什么,你能画什么,你画成了什么,这中间都是一步一步的。那我觉得演员他跟导演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导演必须要把演员装到一个特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演员很舒服,他有安全感,但是他又有危机感和紧张感,是合在一起的。他就像在家里面招待客人一样,既要展示主人的魅力,同时演员又要依据一个步骤来进行。这样的话,演员的空间越来越大。演员的空间越大,导演所能使得劲儿就越多。就像一个杠杆似的,你拿一个杠杆不就能把地球都撬起来吗。所以呢,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杠杆。好的导演,就找支点这部分的杠杆,好的演员找到支点那部分的杠杆。那么什么是支点呢?支点就是对艺术的一种爱。有了这个支点,我们又有技术,又有杠杆,表演被无限放大了,演员的魅力嗨起来了。就对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P.S.从今年春节开始更新,陆续做了一些,还请指教~


点击下面链接,即可查看阅读量排行榜

No.1 《看看濮存昕是怎么吐槽国内剧院的》

No.2《2016赖声川《如梦之梦》、《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全国巡演时间表》

No.3 《《蒋公的面子》低价票信息》

No.4 《你见过最强的戏剧和电影爱好者,有多强?(live爱好者同参考)》

No.5《【招人】新京报:寻找最强实习生!戏剧演出方向~》

No.6【福利】北京&上海:50元,韩国原版音乐剧《洗衣服》

No.7《【2016乌镇戏剧节】志愿者招募,相关信息》

No.8《硬货超多的个人戏剧公众号,我推荐20个》

No.9《实用手册:如何在剧院表白、求婚和结婚?》

No.10 《国外海边露天剧场的美图(和结婚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