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十娘|袁隆平: “绿色奇迹”的创造者

渡十娘出品 渡十娘 2022-06-20


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姚诗煌

编辑|渡十娘



作者姚诗煌:前《文汇报》高级记者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初,报社领导派赴我去湖南长沙采访袁隆平,雖然袁隆平此时正在海南育种,但他的同事还是详细地介绍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这是我进报社后采写的第一篇长通讯,也是国内媒体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最早的详细报道之一。


今天,特找出这篇文章,以悼念袁隆平院士。




初夏的五月,在锦绣的潇湘大地上,岳麓山层峦迭翠,湘江水清澈碧透,然而更令人赏心悦目的,是那一片片水田里的秧苗:近看翠露欲滴,远眺绿茵铺地,使人不禁想起了古人的“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近四、五年来,全省大面积推广了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创造了水稻生产史上罕见的奇迹。昨天,国家科委和农委授予这项科研成果以特等发明奖。前些日子,记者专程到湖南,访问了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上创造“世界冠军”的部分科研人员。
 
一道“世界难题”

杂种一代具有强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利用玉米杂交优势,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五十年代,杂交高粱也开始推广。那么,水稻的杂种优势能不能利用呢?这可就难了。水稻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的作物,且花器很小,不能象玉米那样依靠人工去雄的方法进行杂交,而只能培育一种雄性不育的水稻,作为母本,通过异花授粉的办法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一九五八年,日本首先开始了这项研究,六十年代初期,美、苏、印、意等十几个国家也先后跟上。一九六八年,日本琉球大学的新城长有获得了初步成果,然而杂种优势并不明显,无法用于生产。有人便从遗传学理论上提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杂交没有优势”的观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成了令人望而怯步的一道“世界难题”。

当一些国外教授,专家正在这道难题面前徘徊之时,中国湖南黔阳山区,有一位普通的农校教师,仍在默默地努力着。他,就是三十来岁的袁隆平,解放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农业科技人员。袁隆平出生在北京,一九五三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黔阳农校。从此,他对这秀丽的山区和这里淳朴的学生以及稻菽麦黍,萌发了深厚的感情,把自己的青春和理想,都融化在农业科研和教学中了。他尽管身在偏远的山区,却时刻注视着国际科学界关于杂交水稻研究的种种动态。一九六四年,他独自开始了这项研究,整日在茫茫稻海中寻找着天然雄性不育株。他收集了近万株稻穗,细致地观察、鉴别,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这真是“万里挑一”呀!有了雄性不育株,还必须替它找一个给它传宗接代的“对象”,并要求它们的杂交后代仍能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袁隆平带着两个助手,觅遍长江流域二千多个栽培稻品种,一一地和不育株配交,历时几年,却未能找到保持系。

有人把杂交育种比喻为替作物做媒,可天下竟有如此耐心的“媒人”,为了成全一对理想的水稻“伴侣”,纵然经受了上万次的失败,仍不气馁。我国有七千年以上的稻作史,稻种浩繁、分布广泛。袁隆平和助手们不信“踏破铁鞋无觅处”。在亲缘关系较近的栽培稻中,难以找到理想的保持系的雄性不育材料了,他们就另辟蹊径,把路子走得更开阔一些。一九七○年冬,他们到海南岛崖县育种,开始注意起当地的野生稻,希望从中找到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远的不育材料。一天,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在路旁一块沼泽地里,发现长着一片野生稻,正在抽穗扬花,便停下仔细观察。这时,在他前面一米多远的一栋匍伏于水面的野生稻,雄蕊显乳白色、比较瘦瘪,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脱掉外衣,涉入齐腰深的水中,小心翼翼把这株野生稻连根挖起,栽入试验田。取下一些花粉在显微镜下一观察,果真是一株典型的花粉败育型野生稻。

正如一位生物学家所说:“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此刻,他们如获至宝,立即用这株野生稻做母本,同一株栽培稻杂交,获得了十二粒种子。第二年春天,又用野生稻的根茎做无性繁殖,再次杂交,又收获了六、七百颗种子。多珍贵的种子呀,他们一粒粒地数好、包好,动身返回湖南。和煦的春风伴送着他们返渡琼州海峡,把这一粒粒来之不易的种子,连同育种人的心,一起撒入了家乡的沃土……



 
追逐春天的人

野败型不育系的培育成功,是杂交水稻研究的突破口。一九七一年,江西、广西、广东、新疆、福建等地农业科研单位,分别从湖南引入野败材料,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研究。一九七二年,协作范围扩大到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科研人员及时交流,密切合作,继续寻找着能给不育系传粉结籽,以产生杂种后代的恢复系。为了加速繁殖筛选的世代,他们象候鸟似地南来北往,冬到海南岛,春在湛江,夏回湖南,秋往南宁,四季不息地追逐着珍贵的育种季节。

地处祖国南端的海南岛,似万顷碧波中的一颗明珠,四季常青,光采夺目,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每年秋风乍起,科研人员就带着才从试验田里收获的种子,乘上南下的列车,在车厢上浸种,用体温催芽,争取育种的时间。海南岛尽管有温暖的气候,旖旎的椰林风光,但育种生活却布满了艰辛。他们住的是椰树枝杆搭的茅草棚,睡的是椰叶铺的床,缺少蔬菜,只好盐水下饭。十月间,还常有台风暴雨袭击,山洪也奔泻而下。住的窝棚被冲卷了还可重搭,那倾注着多少心血和希望的秧苗,怎能让摧残淹没?他们用身体当支柱,撑起塑料薄膜,替秧苗挡风御雨;尔后再把秧苗一株株地从水中挖起移到高处。除夕春节,家乡爆竹声声,而这里却是插秧忙季,他们正在为筛选新品种忙碌着,只是将对远方亲人眷念的情感,与那娇嫩的秧苗一起,深深地扎入试验田中。三月中旬,南国已骄阳似火,蝉声齐鸣,稻株抽穗扬花了。他们每天头顶炽热的太阳、脚踏滚烫的泥水,连续进行人工授粉。汗水、心血,终于浇灌出金色的硕果。一九七三年,广西、湖南、江西等省的科研人员分别从东南亚稻种中找到了同“野败”雄性不育系配套的恢复系,取得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上的重大突破。

第一批杂交种子在试验田里生长了。它们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分蘖性强,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参观者络绎不绝,有惊讶的、赞扬的,也有怀疑是否只长茎秆不长穗的。收割时,奇迹出现了,各省的上百亩试验田,都获得了亩产一千一、二百斤的高产,小面积甚至达到了亩产一千五百斤。

当年袁隆平首先揭开的杂交水稻研究序幕,如今已扩展成千军齐发、万马奔腾的雄伟场面。每年冬季,各省的育种队伍齐赴海南岛,最多时会集了二十万大军。在这里,他们毫无保留地相互交流,智慧、经验、才能,就象江河出高峡,百川人大海,汇聚、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优势”,使这项艰苦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继“三系”培育成功之后,他们继续摸索繁殖制种的规律。每天顶着炎日在水田里观察记录父、母本的开花时间,试验使花期花时相遇的措施。脚浸烂了、皮肤晒脱了,规律也终于摸到了,从而攻克了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必须解决的一道难关。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一九七九年达到了七千七百万亩,净增稻谷七十八亿斤。一九八○年推广到八千八百万亩,难度较大的杂交粳稻,也在北方得到了迅速推广。

丰收的景象是动人的,而开拓丰收之路的科研人员的美好心灵更为动人。这里提一件采访中的憾事:直到完稿之时,好几位对培育杂交水稻有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仍未能见面。人们告诉我:他们自去年冬赴海南岛育种,至今还未回来。据说他们中间,有的已在那海角天涯连续过了十个春节;有的新婚蜜月未毕就去了海南;有的从未好好度过一次探亲假……
 
中国人民的骄傲

我国培育成功杂交水稻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震动最大的,是日本的新城长有教授了。一九七八年七月,他特地来到湖南,亲眼目睹了那一片片翠绿茁壮的杂交水稻。他感叹不已,握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手说:“你们真幸运呀!”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的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负责人布洛格看了我国的杂交水稻后,称赞这是“了不起的发现”。著名的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多年研究杂交水稻未获进展,从事这项研究的费马尼博士也离所中断了研究。当得到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的消息后,费马尼又重新被召回去继续研究。一九八○年,该所委托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为菲律宾、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和泰国的水稻研究人员举办杂交水稻培训班。当他们在湖南省各地参观,看到大面积的杂交水稻长得这样好,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回国种植杂交水稻增添了信心。去年,杂交水稻还作为我国的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落了户,结果平均亩产达到一千四、五百斤,轰动了美洲,许多国家的人士纷纷前去参观。

成绩和荣誉并未使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人员裹步不前。他们告诉我,目前,杂交早稻、晚粳尚未过关,已大面积推广的籼稻组合也存在着抗性较差、生育期较长、秧苗弹性差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杂交水稻更广泛的推广。至于对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的研究,更属薄弱环节,与我们在杂交水稻应用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很不适应。为了使杂交水稻的研究有新的突破,他们正在进一步加强全国性大协作。

访问着这些皮肤黝黑、腿上还沾着泥巴的农业科技人员,不禁使人想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之路,不正需要依靠这样的“泥腿子”科学家开拓吗?他们身上流着农民的血液,头脑闪耀着现代科学的智慧,就象中子打入原子核,这两种素质的结合,便激发出巨大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奇迹。杂交水稻推广后,一年所增产的稻谷,就相当于全国年粮食总增产量的三分之一。一项科研成果,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吗?
 
 
 




你是我的阅读者 我做你的渡十娘

2020,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姚诗煌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