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校与名校长

2016-11-28 快乐三点伴

让所有孩子免于伤害,帮助健康成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快乐三点伴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中国,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确实,在中国,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人格、学识、气度、视野、涵养,决定着学校的气质。

 

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两所“最牛”的学校。当地老百姓,都以进这样的牛校为荣。每年想进这些学校读书的,可谓门庭若市。这些牛校的背后,必定有一个牛校长。他们,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神通广大,呼风唤雨。

 

这些牛校长,对打造优质学校,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这些牛校长,就没有这么多精彩的学校。

 

但,我们也常常看到。一旦某位牛校长调离本校或退休。接替这所学校的新校长,因资历、能力以及社会关系可能不及前任校长,这所学校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滑。有的,甚至一蹶不振,沦为二流学校。不可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先有名校长,才有名校。名校长走了,名校也随之黯淡。




当然,也会有一些特例。比如,杭州的天长小学、学军小学等。学校历史悠久,几代校长、教师孜孜以求、筚路蓝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哪怕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学校的精神DNA一直在,学校依然蓬勃发展。我所熟悉的浙江天台平桥小学,前任的前任校长,顾智勇先生,就是一位极有个人魅力的校长,他担任平桥小学校长期间,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书法教育,是学校最亮的名片,在国内都小有名气。后来,顾先生担任教育局领导职务,换了另一位安校长,安校长干了两年,到城关当校长,接替的是贾校长。校长换了,但书法教育传统得以很好地接续,学校人心稳定,发展势头良好。




这些经久不衰的名校或者传统保持良好的学校,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学校精神文化深深地植入了学校师生的灵魂之中。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包括办学思想、价值信念、态度作风、行为方式、典礼仪式、人际关系等等。名校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重组、扬弃、凝练、创新,最终形成了看不见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其穿透力、凝聚力、感染力,无比强大,熏陶、浸染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但是,也有这样一些学校,原本在某一方面很有特色,或学校管理,或课程建设,或学科教学……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地方乃至全国小有名气,也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和拥戴。可是,换了一任校长,因校长研究的重点或者关注点发生了变化,于是,学校放弃了已经做得很有特色的项目,另起炉灶,从头再来。于是,优势项目,丢进风里,教师、学生、家长,被迫跟着新校长,开启所谓的学校发展2.0、3.0时代。

 

变革不止,折腾不止。




这样的校长,貌似充满着变革与创新的勇气,但这样人为地割裂历史的做法,违背了学校发展的逻辑。学校是一个文化系统。学校精神文化,是几代人共同营构而成的。学校文化的本质,不在墙壁上,不在制度中,而在于几代人共同传承下来的学校精神中。一旦这种精神被人为地破坏,师生就会无所适从。

 

说严重点,这是对学校历史的割裂与戕害。

 

想起了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故事。梁思成,不仅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一度是北京市的副市长。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交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这样,旧城留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后来,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1957年,陈占祥被打成右派,而梁思成,幸亏彭真的“提前”保护,才免遭厄运。

 

我们为“梁陈方案”被否决而扼腕兴叹。若是这个方案被采纳,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城,将是什么样的气度?




再把目光聚焦到国外。

 

先说英国两个著名的大学城。剑桥和牛津。一些主要建筑物,像古典的大教堂、穹隆顶、尖塔、拱门廊,檐下有繁复的花饰,这些建筑都得到精心的保护,没有破败的景象,但明显的给人以经历了沧桑的岁月侵蚀之感。




不仅仅是建筑,文化传承也体现在一景一物之中。数学桥叹息桥克莱尔桥等,光看名字就知道有一段故事。

 

剑桥整片的住宅房屋,无论新房老房大多是二三层楼,没有高层建筑,没有现代方盒式、摩登式的房子。事实上,并不是剑桥城市有严格的规定,而是没有人会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标新立异,大家自发地尊重这种环境。




在美国,有二三十年历史的建筑不得随便拆除,一些18世纪19世纪的房子就更不用说了,像百年老校芝加哥大学的建筑属于保护建筑,整个老校园都被完整地保护下来,连一棵树死了,都要追究责任。

 

不得不感慨,当我们漫步这些在古老的建筑群中,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置身这样富有沧桑感的廊道和建筑群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学校精神,就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得以很好地接续、承传。

 

学校发展,要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学校历史,不是用来被打扮的小姑娘,任由校长涂脂抹粉。任何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学校历史的行为,都是短视的。前任乃至前任的前任校长和教师留下的传统,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这种智慧和心血,是比学校的建筑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一旦被抛弃,学校历史就被抛弃,精神血脉就被割断。虽然,校长以强势的方式,推进自己的理念,锻造自己的品牌,短时间内,也是能取得成功的。表面上看,新校长打造了一所新名校。但,其代价是以破坏学校原有的精神生态为代价的。




精神生态一旦被破坏,内伤,愈合起来就难了。

 

新时期的校长,切不可放大自己的作用。相反,要缩小自己,把自己放在学校发展的坐标系中,认清担当与责任——校长的担当与责任在于充分继承学校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不要光想着任期内可以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学校是千秋大业,切忌急功近利。校长要安安静静地把学校精神传承好,让老师们按着过去的方式往前走,悄无声息中,静悄悄地把你的一些想法融入其中,这便是校长的功德之所在。

 

想起了美国心灵大师拿破仑.希尔的一句话:“你非常重要,但转眼即过。”你的成功属于你,你在这一任校长任上,可能会干得很成功。但你再成功也无法超越身为人类的极限。你试图超越、改写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历史,终将遗忘你的存在。

 

过去,我们信奉“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今,我们更期待“名校成就名校长”,而不是“名校长改写名校”。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快乐三点伴



快乐三点伴让孩子远离危险

文章来源:祖庆说
推荐阅读:

有你更温暖


女生学习比男生好


中国教育最大的失败在于学的东西太“有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