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自清重要手稿现身嘉禾,将开启朱自清及新文学研究的新境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他的《荷塘月色》、《背影》早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名篇。


实际上,朱自清还是优秀的学者,既对古典文学有着极深的造诣,又开创了新文学研究,将新旧文学衔接起来,给当时的学术界带来崭新面貌。根据他课程讲义整理出来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更是新文学研究史上的开山之作。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陈子善老师直言道,“某种意义上来讲,朱先生《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的重要性不亚于他的《荷塘月色》和《背影》,因为这是开风气的。当时大学里不讲新文学,认为新文学不入流。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从朱自清开始的。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而今,上海嘉禾拍卖2021年春拍中的重器——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重磅面世,不仅是近年稿本文献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朱自清手稿本的中最接近其原始思路的本子,可谓“斯文钜制”。


不同于朱自清另外三版课程讲义,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手稿,或者说是朱自清还在不断进行完善修整的稿子。这部手稿的发现,呈示了《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这部著作的早期样态,也提供了全集本中阙如的大量原始资料。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消息一出,陈子善老师难掩激动之情,表示“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的出现打开了一个新空间,是近年来朱自清文献资料发掘的重大收获。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朱自清研究专家徐强老师认为,“这部手稿是珍贵的学术遗产,可以还原朱自清当时撰写的生动过程”。


其实,上世纪八十年代,赵园曾经根据三种本子整理过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但是其内容的丰富程度远不能和手稿本相比。手稿是由作者亲笔所写,不仅可以体现作品的原貌,还原作者写作时的思维导图,更兼具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那么,朱自清当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撰写的呢?对此,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杨新宇、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副研究员丁小明等对这部《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的面世从内容到学术价值进行了系统研讨,经在艺App直播,如今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小程序端入口

点击图片查看回放


教学改革

结合新旧文学的课程


1928年,时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杨振声找到朱自清,希望给清华中文系带来一个新的面目,把新旧文学衔接起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教学要改革。杨振声提出了几个原则:第一,新旧文学要衔接起来;第二,要重视中外文学的交流,国文系要添设比较文学的课程,添设新文学的习作。这在当时的大学教育当中是第一次。于是,朱自清在1929年2月份开设了一门叫做“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课程,目的就是要新旧文学衔接。当时上课要求有讲义和参考书,朱自清的这份手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从1929年2月份开始,1930年和1931年朱自清接连开了三次这门课,1932年9月份又开设过一次。按照李广田和王瑶先生的回忆,他还给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过这门课。“每次都给学生发讲义,每次的讲义都不一样,都要修订。”陈子善教授说。


1948年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大学的同仁决定要编朱自清全集,这份《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原来也计划作为全集的一部分。可惜1949年全国解放后,编辑计划发生改变,全集暂时不能出版,《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的整理工作也搁置下来了。八十年代初,王瑶先生让他的学生赵园重新整理这部讲义,依据的是三个版本:一是铅印本,二是油印本,三是部分油印加手稿,由此形成了《朱自清全集》中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我们今天所要谈的这个讲义,很可能是更早的版本,它既不是铅印的,也不是油印的,也不是部分油印加上手写的,它绝大部分都是手稿,跟之前是一个很大的不同,只有开头的一小部分文字是铅印的提纲。这部手稿是我们原来整理的三种版本之外的一种新的手稿本。”陈子善教授说。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新文学运动

十周年的果实


为什么这门课会在1929年开出来?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现代文学,就算从1919年新文化运动算起,到了1929年的时候,也已经过去了十年。显然,到了一个收获成果的时候。”张伟老师作为上海图书馆近现代文献的资深研究员,十分重视这一手稿的出现。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从朱自清的角度来说,他们是这场新文学运动的开创者、参与者,本身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所以才要建立一个新学科,并对学科史作一个叙述。当时清华大学的中文系主任杨振声先生,也是非常著名的新文学运动干将。他当时担任这个职务,感觉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在自己主政的清华大学里面开出这门课来。”


“在当了主任以后,杨先生第二天马上找到朱自清,他觉得朱自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而且朱自清有这样的研究能力,是一个认真踏实的学者,干这件事情,在清华大学的中文系里他是最合适的。朱自清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决定接下这个任务,他也不负主任的寄托,成功地开出了这样一门课。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独到的学术眼光

还原当时的语境


“看了手稿以后,我非常佩服朱先生独到的学术眼光。”张伟强调,“今天我们认为经典的新文学作品,比如胡适的《尝试集》,鲁迅的《呐喊》《彷徨》,郁达夫、沈从文的小说,郭沫若、徐志摩的诗歌等,很多耳熟能详的杂志,像《新青年》、《小说月报》、《创造季刊》、《晨报副刊》,仍然不能跳脱朱先生的范围。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还有一些他当年认为很重要的,今天可能就被舍弃了,以至很多研究现代文学的年轻人都不一定知道他们的名字。比如,他里面讲到周全平、金满城等等,子善老师在大学里都不讲,学生就更不知道了。朱自清在第一个十年认为蛮重要的东西,经过时代的沉淀以后,我们今天可以不讲了,这就是语境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年的情况发展到现在起变化了。”


“我甚至发现,戏剧部分居然收录了《葡萄仙子》。”《葡萄仙子》是黎锦晖当年编写的儿童歌舞剧,是用来推广国语的流行歌曲,“恐怕现在专门研究戏剧的人也未必知道《葡萄仙子》这部剧,但朱先生就收录了它,可见这部手稿能让我们回到当时的语境,挖掘被掩埋在历史深处的作品。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复旦大学的杨新宇教授也发现了手稿中的许多闪光点:“手稿里面有笔名“蜂子”所写的“民间写真”,包含《赵老伯出口》《街长》两首。“民间写真”是发表在《大公报》上的一个栏目,多使用口头语,现在我们的诗歌史上一般不提。但是朱自清对这位无名诗人的诗的重视,可见他重视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另外,朱先生对于赓虞的诗持保留态度,又特别推崇孙大雨的《纽约城》,这些观点基本都为我们现在所接受。”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三个部分

呈现朱自清的思维导图


张伟表示,对于学术界,朱自清的这本手稿本构成了版本学在近现代文献上的绝佳范本:“以前讲起版本学,似乎是古籍特有的事情,近现代文献几乎没有人讲版本学。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文献的不断涌现,这个观点现在基本打破了。近现代文学版本现象之多,内容之复杂,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以前的铅印讲义我当然看过,这个手稿却是第一次看到,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手稿,不是‘誊清稿’,也不是‘过录稿’。第一,它比较杂乱,字迹很潦草,不是思考成熟以后一路写下来的。其次,手稿本上面贴了各种各样的纸,也就是说他想到了什么东西就马上写好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从这些现象来说,这份手稿是一个未完成稿,或者说是他自己还在不断进行完善修整的稿子。”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据统计,《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共142页。徐强教授在经过研究后,把它们重新装订成三册,分别命名为A稿(15页)、B稿(120页)、C稿(15页):“我对ABC三稿各有描述。首先,A稿是铅印本,版心印有‘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学院’,标题叫‘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暂定)’。虽然是打印稿,但是作者又不断地往里添改,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可谓‘朱墨灿然’。我认为,A稿是写在全集本之前的,在北平大学女子学院兼课时所用的,表面看起来它比全集本的内容要少一些,或者说全集本后出转精地增添了很多内容,但显然体现了朱自清更早的思路。


B稿是三个版本中最丰厚的一部分。该稿全为手稿,贴衬在‘清华大学’绿丝栏笺纸上,是开课时的讲稿。朱自清先生在前面开宗明义地列了三条新文学研究的方法说明:“印例子”、“索笔记”、“假(借)批评”。我认为这三条既体现了朱先生一辈子研究文学史所遵循的学术方法,也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的人遵循。这个在全集本里头是没有的。”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和全集本相比,B稿的层次更为丰富,最多的竟然有六级标题,用浮签贴满了资料。该稿每一章结束都附了一个非常简明用心的表格,这个表格是对这一章的总结,一目了然就看到他对文学作品有怎样结构化的认识,而这些表格在全集本里头大多付诸阙如,因而是很重要的内容。”


“这个B稿并非一时一地写成,而是在长期的授课、阅读、研究的过程中逐渐的凝结积淀起来的,是一个生成意义上的手稿。


“最后,C稿是在A稿基础上的完善,它的框架更接近于B稿。C稿有一个特点,它改成了多层论述,结构趋向于复杂严整,所以C稿是一个完全多层论述结构的提纲。”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通过《朱自清全集》所收的整理本,来认识朱自清的《纲要》。手稿的发现,呈示了这部著作的早期样态,还原了朱先生撰写讲稿的生动过程,提供了全集本中阙如的大量原始资料。”徐强十分重视这宗手稿的学术价值,“作为一个学者,我期待着这部手稿能够早日以复制的方式化身千万,嘉惠学林。”


评品时人

捕捉时代动向


“朱自清讲的课程,我们现在叫现代文学史,从他当时来说就是当代文学。他在课上讲到的那些人当时绝大多数都还健在,有很多人还在不断进行新的创作。”张伟说道,“朱自清在上课时,还在不停地看当时发表的新作品,很多东西还是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比我们现在看单行本要困难得多。可以说,朱自清对于《纲要》的思考是一个进行时,我们能够据此探索朱自清的心路历程。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由于在创作时,《纲要》中提到的大多数人都还健在,因此手稿中也保存了一些对于时人的评价。徐强认为:“这个手稿很多对时人的批评,是我们在全集本里看不到的。比如讲到郭沫若的诗,朱自清称为‘不紧凑,一刀刀零星割下,不雅正,粗俗,女神运用国语不驯熟’,全是负面意见。当然,这部分也可能是朱先生在课堂上对学生发言的记录。”根据当时人的回忆,朱自清的确有把学生的评价记在讲稿上的习惯。


杨新宇也看到,“讲稿中对于俞平伯《冬夜》的部分有很多补充,但并不是一味的夸奖,也尖锐地指出了其缺点,认为‘啰唆、重复、单调,只有轮廓的勾勒’等。手稿无疑增加了很多时人评品时人的内容,十分重要,也十分有趣。”



《纲要》对于

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影响


朱自清这部开山之作,对于现代文学史的编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陈子善教授在给学生讲授新文学时,朱自清的《纲要》就是不可绕过的一部分:“这部《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是朱自清当年在大学里面的讲义,它涵盖的时间是从白话文运动开始,一直到三十年代初。朱先生所建构的新文学框架,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我们今天书写现代文学史,还是按照朱先生的范式,所以它的价值应该被充分地估量。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徐强教授补充道:“朱自清先生在新文学领域的直接传人是王瑶先生。王瑶先生做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在表面上与《纲要》并不雷同,但我相信这是一种内在的师承。由此,恰好给我们开启了一个研究项目,就是他们到底在哪些方面做了继承。”


“实际上,朱自清的《纲要》在当时影响就很大,很多人继承这一事业,在大学里继续开设这门课。”张伟总结道,“1949年以后,王瑶和其他学者讲述新文学,也是源于朱先生的这本东西。后浪超过前浪,这是历史的规律,但前浪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我们不能忘却的。”


稿本的鉴定和预估价


由于这一稿本没有朱自清先生的亲笔签名,初见者可能会对它是否是朱自清的亲笔产生疑问。另外,拍卖图上的估价是80万到160万,专家们预估能拍到多少钱,市场空间怎么样?


徐强教授作为朱自清的专家,认为“这个手稿与我们已然掌握的朱自清的书写习惯、笔法等都相同。以我的敏感性和对朱自清的熟悉程度来说,没有造假的可能。”张伟老师亦表示,“一般造假造个便条,造一页日记,造一封信相对比较方便,但是这么大的体量,里面还有很多的修改以及新写的东西,还要符合当时的习惯,这么大的阅读量,这么专业的水准,只可能来源于朱自清先生。


丁小明教授表示:“有三位研究专家的背书,我想真伪问题已经不需要讨论了。至于价格,我们谁都不知道,只有等最后拍卖结果出来。我们现在说多少,没有多大的意义,也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稿本独特的收藏价值


市场上,朱自清的书法价值不菲,而这件稿本在拍卖图录上的估价几乎和朱自清一张书法的价格是等同的,这是否能反映出它的真实价值?



 

斯文钜献: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学术研讨会嘉宾

左起:丁小明、张伟、陈子善、徐强、杨新宇



“这两者从价值上来说是完全不匹配的,一件书法的内在含量没有办法跟这个中国文学史开山之作的稿本相提并论。”不过,丁小明教授也认为,“稿本收藏是有门槛的,从单张书法的收藏到信札的收藏到最后稿本的收藏,会淘汰一大部分的收藏家,这个决定了它的价格暂时处于一个瓶颈,但不代表以后就一直如此。”


“稿本的价格现在还是低的,一件书法作品的价格之所以能跟一本稿本的价格比较,主要书法具有观赏性,而稿本这方面则不足。但是就研究价值与真正的收藏价值而言,同一作者的一件书法是无法与一件体量庞大的稿本相提并论的。我相信,如果有越来越多的收藏家认识到它的价值,它的价格绝对不是一件书法作品可以相提并论的。”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手稿本



“作为学者,我们希望委托人能拍到一个善价,希望收藏家能够收到一件心仪的藏品,同时,学者能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这叫各取所需。”


陈子善教授认为,关于出版的问题,可以借鉴前几年《胡适留学日记》的形式,包括浮签、剪报等,都能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


对于这件现代文学史上的钜制,丁小明教授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其实我们有比较完整的图片,我们希望最后能知道花落谁家,而不要石沉大海。如果买家能够授权让我们原色仿真地出版,就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这也是我们座谈会的一个主要目的。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网络
©️禁二改丨盗用





往期文章回顾


苏富比及佳士得公布亚洲及全球销售数据,透露哪些信号?
迄今为止最全面梵高自画像展览,不爱拍照却爱画自己?
四年过去了,为什么还揪着达·芬奇和他的《救世主》不放?
超200件展品首次公开,巴斯奎特亲妹妹将向世人展现怎样一个他?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