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起,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签署的《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正式实施,双方在三年时间里推进十项试点任务,探索构建上海社会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合作协议提到8项具体举措,其中包括一项重大利好的政策:“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这意味着中国藏家可以在国内购藏到更多西方名家的经典作品。对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而言,此举将实现“从0到1”的巨大突破。佳士得上海新空间“外滩一号”外景(效果图)作为目前唯一获许可于中国内地独立举行拍卖的国际拍卖行,佳士得率先响应,并尝试——3月1日,佳士得上海将在新址“外滩一号”举行的首次拍卖中就将有一件国内藏家及艺术爱好者耳熟能详的毕加索1930年代显赫杰作亮相上海拍场。此次拍卖标志着因疫情原因暂停的佳士得上海拍卖终于正式回归,并首次通过联拍形式建立起上海与伦敦两大拍场之间的艺术对话,这样全新的拍卖形式对于国内市场也是首次。2022年是上海进入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关键时刻。而佳士得上海拍卖的重启以及国际拍卖行于内地首度拍卖1949年以前创作的西方艺术品将成为这项变革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毕加索30年代力作首次亮相中国内地拍场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合作协议提到的“支持外资拍卖企业拍卖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作品”,意义重大。因为在此之前,许多1949年后还在世的西方艺术家在1949年之前创作的作品都不能在内地进行拍卖。此项合作协议的签定,意味着毕加索、达利、夏加尔等名家在1949年前所创作的画作,有望在中国境内进行拍卖了。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如今,利好举措变成了现实——佳士得将于重启的上海拍卖中呈献毕加索作于1930年代的显赫杰作《睡梦中的女子(玛丽·特雷斯·沃尔特)》。1930年代被称为毕加索艺术生涯的蜕变时期,经常出现的“牛肉怪”和情人玛丽·特雷斯的形象也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1937年,毕加索接受西班牙共和国委托,创作不朽名作《格尔尼卡》,享誉世界。目前藏于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堪称国宝。《睡梦中的女子(玛丽·特雷斯·沃尔特)》同样作于1937年,是毕加索以情人玛丽·特雷斯为原型而作。该作曾一直保存于毕加索的私人收藏中,此次为首度出现在拍场上,并来源于毕加索的孙女马妮娜·毕加索的珍藏。巴布罗·毕加索睡梦中的女子(玛丽·特雷斯·沃尔特)油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