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达·芬奇说起,“中西对话”的大师展是新趋势吗?
“《头发飘逸的女子》中女子的头发为什么飘起来了?因为唐伯虎的秋风。”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笑着说道。
12月10日,“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暂别两个月后,也于当日重启。这是上博“对话世界”系列的第三场。
《达·芬奇肖像》
(传)弗朗切斯科·梅尔齐
1515-18年
英国皇家收藏
除了《头发飘逸的女子》与《秋风纨扇图》两件代表作,意方还展出了首次来华的《大西洋古抄本》11幅珍贵手稿,米开朗基罗的2幅珍贵素描、达·芬奇弟子波塔费奥、梅尔齐及卢伊尼的肖像绘画作品。上海博物馆则陈列了鲜少露面的五代《闸口盘车图》、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及明代仇英《临宋人画十五开册(选六开)》等。
“他们那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但看到同一个天空、同一个月亮,五百年以后在这里“相遇”了。”凌利中说。如果达·芬奇当时见到了唐伯虎,他们会说什么呢?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01
与达·芬奇对话的
为什么是唐伯虎?
头发飘逸的女子
(约1492-1501年)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帕尔马国家美术馆藏
“《头发飘逸的女子》是我最喜欢的达·芬奇作品,远胜于《蒙娜丽莎》。”意方策展人达仁利说:“这幅画超越了时代和地域,是一种绝对抽象的美,如同一场梦。”
1482年,三十岁的达·芬奇只身前往米兰,为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效力。他接受了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了《岩间圣母》,不少学者就两幅画作主题与结构的对应,认为《头发飘逸的女子》是创作《岩间圣母》时的草图。
《岩间圣母》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83-1484年
巴黎卢浮宫藏
但法国当代知名艺术史家达尼埃尔·阿拉斯却认为,达·芬奇专门在胡桃木版上开辟空间,这种雕塑胸像般的形式对于草稿而言未免过于正式。《头发飘逸的女子》很可能是达·芬奇出于与古代画家竞争的目的而自发创作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军也认为,这是达·芬奇刻意追求的一种风格,却被误以为没有完成。
无论是《蒙娜丽莎》、《岩间圣母》还是《抱雪貂的女子》,达·芬奇的画中人物皆是当时身份尊贵的女性,只有这幅画与众不同。“我们不清楚《头发飘逸的女子》的画中人是谁,因而它代表了一种纯粹美的理想。”达仁利说。
《头发飘逸的女子》在达·芬奇的画中最具东方韵味——轻盈、飘逸、留白,线条起伏、虚实相生。凌利中认为,达·芬奇在画中将理想美与人物相融,而非一味地再现现实。而这种打破传统,超脱刻板勾勒的人物画,恰好与明代画家从写实到写意的风格转化遥相呼应。
“时间和空间都是决定性要素。”凌利中说:“从整个世界美术史的角度看,15世纪的意大利和中国是东西方文明最璀璨处;西方文艺复兴的中心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而同一时间中国文化的繁盛之地是江南“吴门”;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组成了“文艺复兴三杰”,而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则是声名显赫的‘明四家’。”
“明四家”作品中,对话的为何独是唐寅的《秋风纨扇图》?
《头发飘逸的女子》面庞写实,头发却似中国水墨般写意,如流水波纹,渐渐消失,散逸出达·芬奇式的神秘。唐伯虎作为“以闺怨诗入画第一人”,将画中之意托付于女子神色之中,看似写实,实乃写意。达·芬奇的画中有“风”、唐伯虎的画里有“扇”,两位女子一个右盼、一个左倾,相映成趣。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幅《秋风纨扇图》作于唐寅晚年,经历了年少成名、牵连下狱、绝缘仕途、家破人亡、装疯卖傻、绝境逢生之后,唐寅不复当年狂狷,只是题画诗下的一方朱印里还刻着他当年春风得意挥手写就的诗:“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元明之后,文人画兴起,艺术家开始重视自己的人格与感情。”凌利中道。“秋风纨扇”的典故源自西汉。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宠妾,后为赵飞燕所谮,自请退居长信宫中。秋日里,班婕妤瞥见被弃置的团扇,触景生情作《怨歌行》以自哀。
画中女子执团扇立于斜坡之上,岩石陡峭,天色空濛,飘摇欲坠,悲凉处境恰似唐寅本人。他一反前人沿用的细柔长线条,以略带方折的笔线表现衣裙的下垂,裙摆微微飘拽,点出此刻秋风正起。
秋风纨扇图
明 唐寅
1470-1523
上海博物馆藏
闺怨诗是《离骚》以来的文人传统,诗人常以“思妇”之姿寄托感时伤世、怀才不遇。唐寅是第一位以闺怨诗入画的画家,使得“纨扇仕女图”成为寄托“闺怨”或文人失意的典型形象,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以情达意,画面充满象征色彩。随着绘画的发展,西方画家逐渐抛弃具象的现实,以色彩与线条的抽象结合直抒胸臆。中西方绘画史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写意的探索,而节奏有所不同。
02
“14+4”
中西方绘画的一次对话
本次展览首次推出“14+4”的模式,从时空上,将明代“吴四家”的十四件作品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门徒的十八件作品相对应;从内容上,精选了五代至明清的四件珍品,从“写实”的层面与文艺复兴注重科学的内涵相呼应,是国内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方绘画的平等对话。
除此了各自的代表作达·芬奇的《头发飘逸的女子》和唐寅的《秋风纨扇图》外,意方还展出了首次来华的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11幅珍贵手稿,五代《闸口盘车图》、沈周《垂虹桥图页》、(传)赵雍《长松系马图轴》与之对应;米开朗基罗的《腿》与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卷》相对应;意方的一系列肖像画:梅尔齐的《男子侧身像》、波塔费奥的《女子半身像及眼睛》《年轻戴帽男子》、卢伊尼的《男孩与羔羊》则与明代仇英《临宋人画》、杜堇《仕女图卷》和郭诩《杂画人物》相对应。
对话内容涵盖白描、写意、宗教、科技、制度各个角度。“以往,中国艺术没有纳入世界绘画史的视野,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凌利中说。
“你们有没有‘马’和‘桥’为主题的作品?”策展过程中,对应着达·芬奇《大西洋古抄本》手稿里的内容,意方问道。
“有!”凌利中欣喜地说:“沈周的《垂虹桥图页》和(传)赵雍的《长松系马图轴》就是意方提出来陈列的。”
赵雍注重马的姿态神韵,而达·芬奇则注重马的局部——腿部、骨骼、身体肌肉、线条走向,更具科学性,符合解剖结构。
火炮发射场景和一匹马(局部)
1503 年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年)
《大西洋古抄本》72r 页,
米兰盎博罗削图书馆和美术馆藏
长松系马图轴(局部)
约 1360 年
(传)赵雍(约 1293-1361 年)
上海博物馆藏
将理性科学运用于绘画之中,是达·芬奇一以贯之的技巧。他常借用透视法、明暗对比法,以及色彩的冷暖特性作画,以确保画的精确性。
作为“天才中的全才”,达·芬奇的成就远不止艺术,对水利科学也颇有研究。早在2001年,挪威根据达·芬奇的手稿建造了一座木桥,至今仍然屹立坚挺。但在五百年前,达·芬奇想为奥斯曼帝国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及其临近地区建造这座桥时,却因为“设计过于冒险”被国王爽快拒绝。
早在五代时期,被西方史学家视作中古文明科学技象征的水磨就已经入画了。《闸口盘车图卷》描绘了官营磨坊生产的宏大场面。图中所画的水磨装置,展现了古人对于水力应用的杰出成就,是唐宋时期水利兴盛的实证。虽为佚名,此画尚存五代、北宋初特点,为十世纪中叶风俗画杰作,也可与文艺复兴时期“由神到人”的风俗画相对应。
闸口盘车图卷,约907-960年
五代
佚名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重科学性是文艺复兴画家的普遍观念,米开朗基罗的素描《腿》也是如此。他用局部勾勒的方式突出了前景中腿部的肌肉线条,而另一条腿呈弯曲状,轮廓简洁有力。这幅作品与其他三幅素描的系列作品一起,证明了米开朗基罗在解剖学领域的高超能力。
腿
约1524-1525年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
佛罗伦萨博那罗蒂之家
达·芬奇名满天下,工作室里的门徒众多。展览里就有他最有名的门徒之一波塔费奥的《年轻戴帽男子》和《女子半身像及眼睛》,他的遗产继承人梅尔齐所作的《男子侧身像》,以及深受他影响,曾和他一起共事的卢伊尼公认的杰作——《男孩与羔羊》。
男孩与羔羊
1520年代
伯纳迪诺·卢伊尼(约1480-1532年)
米兰盎博罗削美术馆藏
画面中除了人物,几乎没有背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选择一个主体入画,与背后的环境分隔开来,就像后来的摄影艺术。”达仁利说:“但中国的艺术更注重整体性。比如明代仇英《临宋人画》,哪怕是画人物肖像,他也会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更宏观的环境里。画里有女子、有随从、有幼童,他们在读书、嬉戏,人物是融于他们日常当中的。”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门徒制度一样,“明四家”也有各自的画坊。“仇英”就是被仿制的“重灾区”,甚至出现了“苏州片”——托名仇英或脱胎于仇英的底本,有着明显“仇英风格”的伪作。
(传)仇英《送子观音》就是其中之一。该画约作于1520年,当时明朝对外交流兴盛,圣母画像在中国广为流传,常常成为画家们的创作素材。画家将圣母演化为本土化的“送子观音”形象,广为流传。
送子观音图轴
约1520年(传)
仇英(约1498-1552年)
上海博物馆藏
《白描道君像》也体现了本土的宗教色彩,且在形式上与米开朗基罗的素描《腿》相对应。米开朗琪罗的《腿》是雕塑《夜》的手稿,而《白描道君像》本身也是一件大型壁画的画稿,手法同为白描。《白描道君像》共分为三部分,主神坐于莲花之上,左侧为世俗生活及地狱场景,右侧是道观的日常起居和法事,与文艺复兴前的长诗《神曲》所描绘的场景有共通之处。
白描道君像图卷(局部)
约1204年
梁楷(活动于12-13世纪)
上海博物馆藏
03
大师展的3.0时代
中西对话是新趋势吗?
上海最早的大师展引发的现象级热潮要追溯到近二十年前,2004年,上海美术馆推出的“法国印象精品展”,展览开放首日,据当时媒体报道,凌晨3时就有人排队观展。作为当年的现象级展览,展览闭幕之前,展厅通宵开放,依然游人如织。
2011年10月,天协文化创始人谢定伟引进了“毕加索中国大展”,拉开了上海商业性艺术展览的帷幕,这让上海乃至全国的观众领略到了西方经典画作的魅力,也促成了天协文化与巴黎玛摩丹莫奈博物馆合作的机缘。2014年,其策划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观展人数达到了40万人次,是当年国内顶级的艺术盛事。
从2011年“毕加索中国大展”开始,到2014年“印象派大师·莫奈”、2015年“疯狂达利艺术大展”、“印象派大师·雷诺阿”、2016年“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艺术大师展”、2019年“西方绘画500年”……天协文化是将西方艺术大展引进中国最早的民间机构,也开启了上海的西方大师展1.0时代。
2011年东一美术馆“毕加索中国大展”展览现场
2014年东一美术馆“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展览现场
而到了2019年,随着上海火热的艺术氛围兴起的,还有上海的各大美术馆一系列中西文化计划:自当年下半年起,上海的各大美术馆与国际知名美术馆先后签署了一系列深度合作的协议。
首先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在徐汇滨江开启一项史无前例的计划——五年展陈合作。作合作期间推出了“时间的形态”(2019—2021年)、“万物的声音”(2021—2023年)、“肖像的映象”(2023—2024年)新媒体艺术展“观察”(2019—2020年)、设计主题展“设计与奇思:装饰之自然本源”(2020—2021年)、建筑展“巴黎建筑:城市进程的见证1948—2020(2021—2022年)、艺术家回顾展“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2021年),“拉乌尔·杜菲回顾展:快乐的旋律”(2023年),“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2023年)等30场展览,吸引近200万海内外观众参与。
而东一美术馆与乌菲齐美术馆促成了“五年十展”的计划之后,“大师自画像⸺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珍品”、“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等展览也相继抵达上海。
2021年7月,浦东美术馆迎来开馆首展,首次到沪展出的“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成为开幕季的重磅展览之一。
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上海大师展的热潮并不过分。
西岸美术馆“时间的形态”展览现场
浦东美术馆“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2023年,上海共开启了九场大师展——由上海博物馆开始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拉开序幕;至宝龙美术馆的“西方人物绘画400年”接棒;再到东一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西岸美术馆的“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紧随其后UCCA Edge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与浦东美术馆的“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也同步拉开帷幕;随后,东一美术馆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五年十展”合作项目的第三个国际大展“十八世纪大师展”也揭开神秘面纱。作为今年的收官大展,上博的“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与浦东美术馆的“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出。
2023年初,上海博物馆开年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闭幕前一天,上博通宵开放,展厅外依旧排起长队,直到闭幕前一个小时,画作前依然挤满了恋恋不舍的观众。“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再现了2004年,西方大师展初到上海时灯火通明的盛况。
然而,这一盛况不仅仅是历史的重演,也标志着上海乃至全国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繁盛。据公开数据显示,“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在展98天期间,共接待观众42万人次,一半以上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仅文创产品的线下销售额就超过2300万元,展览拉动上海的城市综合消费超过1:15,远超国际惯例的1:6。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在上博的成功给了市场巨大的信心。
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展览现场
西岸美术馆“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展览现场
欧洲大师展纷至沓来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同质化也让各大博物馆不断思考着策展思路的转型,从这一点上,能否跳出大师展的“引进”的思路,如何更好地“中西方对话”就是考虑的重点之一。
早在2022年5月,上海博物馆就以“对话世界”为主题,举行了首场大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展示中国陶瓷是如何流通至欧洲、如何使用,如何被欧洲各国学习模仿。
今年4月29日,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共同举办的大展“本源之画”中,也以“东西方对话”为主题讨论了东方艺术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如安德烈·马松的《遭雷击的树》与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西山雪霁页》;安德烈·马松的《鸟》与明代画家孙龙的《花鸟虫草画册》;亨利·米肖的《水墨画》和清初书法家傅山的立轴《草书七绝诗》等,都无一不展示出中国绘画的技巧与深意。
一系列策展思路的转换令人期待,进入上海的西方大师展3.0时代,中西方“对话”是否已然成为大师展新的发展所趋?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上海博物馆、东一美术馆等
作者|林子尧
©️禁二改丨盗用
回到顶部点击[在艺APP]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今日份视频号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