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这个“吃货”,萌出了圈
“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更是艺术之路。2024年1月13日“驼铃声响——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大展以“序”、“大地”、“人间”、“天空”、“艺术恒久”五个篇章来讲述丝绸之路丰沛的艺术样貌。
这其中,有三件非常生动的展品,直接“萌”出了圈——随时准备跃起舞来的彩绘灰陶黑人舞俑、憨态可掬的彩绘灰陶袒胸胡人俑及一秒就要化身吃货的胡人吃饼骑驼俑,形态各异,神色灵动,小小的身躯在展览中大放异彩。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有一群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统称为“胡人”。他们从西方带来了各种宝石、香料、药材等,深受中国人喜爱。同时,也把中国的特色商品带入西方市场,盘活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胡人骨子里的自由洒脱与生俱来,传说中,有一个胡人俑在墓中遇到了另一个汉人俑,两人开始交谈。胡人俑对汉人俑说,“我在这里十年了,看到你们汉人的葬礼真有意思,总是哭哭啼啼的。”汉人俑回答到,“那当然了,我们非常重视葬礼,认为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所以要用哭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胡人俑听闻则不以为然,“汉人太悲观了,我们西域人认为死后没有另一个世界,所以要尽情享受生活。即使有,我们也要在那里继续享乐。”
展览现场图
在唐朝的时候,胡人俑是随葬品里的“明星”,通常由陶土制成,形象多为胡人。这些胡人俑在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拿着乐器,有的骑着骆驼,还有的牵着驼队。
这具彩绘灰陶黑人舞俑,肌肉线条硬朗,展现出矫健的力量感。眉目清晰,鼻梁高挺,嘴唇紧闭,非洲黑人特征明显。头部和面部的刻画十分精细,舞俑精神状态一流。手臂自然弯曲,连手指的细节都刻画地非常生动。此外,舞俑的腰部有一个明显的弯曲,更体现出舞蹈的动感。
彩绘灰陶黑人舞俑 唐 庆城县博物馆藏
舞俑利用彩绘技术,生动多彩。头带的红色与裤子上的红底豹纹,搭配得当,亮丽夺目更显异域风情。整体采用灰陶作为原料,经过精细的雕刻和烧制工艺,表面处理得如婴儿皮肤般嫩滑,没有任何瑕疵,反映了制作者精湛的技艺水平。
彩绘灰陶袒胸胡人俑 唐 庆城县博物馆藏
彩绘灰陶袒胸胡人俑具有明显的外族人特征,浓密的大胡子和圆滚滚的肚子让人忍俊不禁,眼神充满着自信和热情,仿佛能够感染到每一个观众。穿着非常具有唐代特色。他袒露着胸部,穿着窄袖长袍,腰间束着革带,是唐代胡人的典型代表。粗犷豪放,又充满了艺术感。
胡人吃饼骑驼俑 隋-开皇十五年 山西博物院藏
另一件胡人吃饼骑驼俑则现出了“吃货”本色。胡人喜欢吃一种叫做“馕”的饼,这种饼可以存放很久,非常适合在行远路时作为干粮来补充体力和水分。胡商们骑着骆驼,穿越沙漠和草原,带着馕和其他货物,进行长途贸易的场景,如同冒险大片。
胡人吃饼骑驼俑局部图
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墓主人为斛律彻的隋代墓葬之中。他身着圆领窄袖胡服,骑坐在高大的骆驼上,浓眉高鼻深目,左腿平伸,右腿弯曲,左手握缰绳,右手拿饼。
在这件距今1400多年前的胡人俑中,通过胡饼、骆驼、丝绢、皮囊等元素,可以判断刻画的是一位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胡商。
他头戴圆毡帽,身上带着满载丝绸锦帛的皮囊,手中拿着胡饼,边赶路边吃,丝绸之路上胡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浮现在眼前。
从这件胡人俑上,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上各民族贸易往来、和谐共处的景象。胡人与汉人、东方与西方,虽有万里之遥,却因贸易与文化交流而紧密相连。如今,这些胡人俑成了历史的见证,仿佛活生生的人,在诉说着丝绸之路那段辉煌的岁月。
-END-
图片信息来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丨王佳蕾
回到顶部点击[在艺APP]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今日份视频号
往期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