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博机构如何对洪水做好准备,来自美国和荷兰的经验

带你一起学收藏的 在艺App 2021-09-25


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遇超特大暴雨,郑州危急。

一整天过去了,在关切同胞安危的同时,全国人民都在焦虑:有着众多文物藏品与历史遗迹的河南,究竟怎么样了?

据多家媒体的最新消息,河南博物院与郑州博物馆两馆工作人员已经回复:文物安好,馆内一切正常。

尤其是河南博物院,由于其展馆比农业路路面高出1米,博物院院内的排水系统好,所以积水情况不严重。负责展陈的工作人员透露,“展厅内没有进水,文物也保存得很好。”

7月20日当天17点30分,河南博物院闭馆时,40多名游客被困在了河南博物院内。7月21日上午开始,滞留的游客已经陆续安全离开。


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持续不断的降雨导致环境中的湿度过高,会对馆藏的书画、青铜器等文物的保护产生影响。


河南博物院也有着应对措施:馆内有恒温恒湿的展柜,空调系统可以调节温度、湿度,“目前我们虽然紧急闭馆了,但对展品的监控、维护系统都是在正常运作的”。


好消息,一定会越来越多。


在气候越来越极端的这几年,博物馆要担心的、要计划的、要防范的事情越来越多。

巴黎阿尔玛桥下那尊著名的朱阿夫士兵雕像早就已经成为衡量塞纳河水位的最佳标志:水位涨到他的脚面,就意味着塞纳河要发大水了。比如,法国1910年大洪水时,水淹到了雕像的肩膀。


朱阿夫士兵雕像



塞纳河水位,威胁着巴黎居民的生命和生活,也关系着包括卢浮宫和其斜对面的奥赛博物馆在内的多座博物馆机构、文化设施的安危。

一旦感到危机,卢浮宫的工作人员就至少要花72小时来转移大概15万件绘画、雕塑及各种珍贵的艺术藏品,从地下室仓库搬到楼上的储藏室。


2019年威尼斯洪水



2019年11月,意大利威尼斯遭遇史上最大洪灾,大量教堂、博物馆、书店被洪水侵袭,就连威尼斯早就有所计划的防洪项目“摩西系统”也未能发挥作用。

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能否通过新技术产品、新建筑设计、新的展陈理念等等方式,同时保障人员和文物的安全呢?

我们或许可以从已有的一些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

案例:惠特尼博物馆新馆
桑迪之后,建筑设计用心良苦

2015年5月,著名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搬入其位于曼哈顿中心的新馆——这座著名建筑师Renzo Piano设计的九层楼高的玻璃钢结构、22万平方英尺的建筑,坐落在哈德逊河畔。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Photo courtesy of Nic Lehoux



由于这几年人们对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越发重视,加上博物馆馆藏艺术品的特殊性,惠特尼新馆在设计之初就预计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考虑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和收藏品不会受到水位上升、风暴潮等问题的影响。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位于哈德逊河畔,Photo courtesy of Timothy Schenck



首先,设计团队将大厅抬高了1英尺(0.3048米),高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建议的9到10英尺的高度。所有的展厅都从五层开始向上延伸,也就是说,五层以下没有常设展厅,也没有仓库。2012年10月超级风暴桑迪(Sandy)席卷纽约时,这座博物馆正在建设中,但这个基础设计已经到位,在洪水来袭时可以很好地保护建筑结构。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



该建筑最初的设计要达到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对建筑结构遭遇洪水这种情况所制定的标准,这同时需要满足或超过由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管理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NFIP)的要求。

这些标准源自于ASCE 24,抗洪水设计和施工,详述了对纽约市建筑规范的要求,包括锚定桩基础和建筑结构,以及“抵抗风和洪水荷载作用于所有建筑构件时产生的漂浮、倒塌和横向运动及其他负荷要求”。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



突发的桑迪让团队更好地观察了建筑如何抵御严重的洪水。虽然当时这座建筑很好地经受住了暴风雨的冲击,但前所未有的高水位还是将超过2.2万立方米的河水带入了这座建筑超过9米深的地下室。风暴对纽约基础设施的破坏性影响激发了建筑设计团队在防洪减灾实践上的转变。

风暴过后,联邦应急管理局修订了洪水区域地图,建议惠特尼博物馆起始的建筑高度为距离地面13.5英尺。考虑到修订后的海拔高度似乎过于保守,惠特尼团队在国际上寻找顾问,以协助制定修订后的洪水海拔建议。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新馆设计图



他们选择了德国汉堡一家工程公司以及他们的合作伙伴,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的弗兰兹乌斯水利、水道和海岸工程研究所,这两个机构非常擅长保护城市环境免受洪水的影响。弗兰兹乌斯研究所对纽约港及其环境历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在16.5英尺(约合1.6米)的高度范围内对该建筑进行保护的建议。


Illustration courtesy of Cooper Robertson



在发生洪水灾害时,很多时候是要尽可能保持一楼的完整性,它将确保整个建筑得到保护。为了做到这一点,惠特尼新馆的研究小组检查了16.5英尺保护海拔范围内及以上所有可能的渗水点。

地下室及建筑物墙体的四面,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墙进行巩固加强。但货物装卸区以及建筑西侧的员工入口位于街道水平,只有6英尺高。


防洪门,Photo courtesy of Cooper Robertson



为了保护这个潜在的水入口,该团队招募了两家海军舰艇水密门的制造商,建造专业的防水闸,防止洪水通过这些位置进入建筑物内。

这些防洪闸由10英寸(25.4厘米)厚的铝板组成,铝板上有一个铰链,可以通过嵌入在加固建筑内衬墙上的钢板来挡住水。在发生洪水的紧急情况时,只需两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关闭闸门。

设计团队还考虑到了防洪减灾的持续性问题:只有建筑物的其他部分不间断地封闭,防洪闸才会起作用;钢筋混凝土墙里面增加了防水膜保护结构;燃气、电力和其他管道也做了极为慎重的基础防水,最终目的都是要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洪水来临前,临时屏障会被建立起来。Photo courtesy of Cooper Robertson



设计团队还设计了一套临时屏障墙保护系统,以防发生重特大洪灾时使用。

暴风雨来临前,私人承包商会从附近的仓库运来一套临时屏障,并在现场组装。护栏由大型混凝土路缘石支撑着垂直的铝柱构成基础,铝柱会被螺栓固定在建筑物周边的广场上。这种临时屏障将会保护建筑物大厅的大片玻璃墙可能会受到的水压的影响。


在洪水发生情况下,系统屏障作为博物馆第三层支撑。Photo courtesy of Cooper Robertson



建筑物外广场的排水系统也经过专业工程师的重新设计,以保证任何可能经过临时屏障倾溅或泄漏出来的大水可以快速及时地排走。

对于最糟糕的情况,设计团队也在桑迪风暴之后进行了重新考虑。

建筑物需要应急能源。原本惠特尼博物馆计划建造1000加仑(3.78立方米)的燃料池,设计方案调整后,这个应急能源的体量被提高到了4000加仑,约15立方米。这将使该建筑的系统,特别是泵系统,运行时间远远超过原计划。


博物馆内的基础功能做好防水措施。Photo courtesy of Cooper Robertson



防止基础功能失效。除了建筑物整体的大框架要得到保障,设计团队对于很多细节也进行了反复设计。他们在精确计算了许多洪水灾害事件之后,对建筑物内各种功能失效后得的情况进行了预判。比如,如果水泵坏了,水位达到14英寸(35.56厘米)就可能会淹没地下室。所以,设计团队将所有电气设备的位置都调整到距离地下室地面高度14英寸以上的位置。

如果真的发生水位超过16.5英寸这种最坏的情况,对于建筑一层的设计标准也是要能够扛住洪水可能带来的冲击,并防止掉落的建筑材料等杂物对结构和人造成损伤。当然,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洪水,那它对一座城市的影响恐怕已经严重到无暇担心何时恢复建筑作业的地步了。

案例:荷兰文化遗产研讨会
博物馆不是孤军奋战

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的文化遗产构成威胁。在荷兰,博物馆和纪念性建筑的工作人员,以及气候、洪水和危机管理专家聚集在一起,分享洪水风险和极端降水的经验,以及在危机时期保护珍贵藏品和建筑的方法。


遭遇洪水灾害的荷兰



这是2016年11月,荷兰文化遗产部门为保护气候变化下的藏品而举办的一场研讨会,期间有一些报告提出的关于如何洪水灾害下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值得借鉴。其中提到一点:有一件事应该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文化机构本身要为洪水做好准备。

博物馆、纪念性建筑等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应该提前制定好计划,如何疏散,如何保护。也应该组建自己的危机处理小组,并不断加强训练。最好能和消防队一起,这样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充分了解建筑物本身,以此为灾难真的到来时争取更多的时间。

如果时间允许,确定好先救什么后救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人们做一些通常不会想到的行为,比如把古老建筑里具有历史意义的门的合页拆下,将门移到更高的楼层。为此,研讨会上的专家们分享了更多建议:

1.面对难以移动的笨重家具,可以把家具腿套上防水靴或者放在防水桶里。

2.一定要在画和墙之间留一些空间,这样顺着墙流下的水就不能碰到画作。

3.在危机时刻疏散藏品,要务实和现实,不必要的谨慎可能会浪费掉太多时间。

4.在地下室的厕所安装止回阀。

5.找好合作公司,以确保能够辅助将重要物品运出受威胁的区域,以及确定好这些物品可以被安全地存放在哪里。

6.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把贵重的藏品放在地下室。

7.对于工作人员的常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可以发现很多计划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海牙莫瑞泰斯博物馆



海牙莫瑞泰斯博物馆的埃德温·布伊森(Edwin Buijsen)补充道,“我们不必孤军奋战。博物馆可以和其他机构一起制定培训计划,并同意在需要时动员援助,互相帮助。海牙的七家博物馆已经这样做了: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络,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援。”

荷兰文化遗产部门的Agnes Brokerhof认为,文化遗产部门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应对洪水。“我们应该从风险、概率以及后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非所有藏品都具有同等价值:珍宝、核心收藏和支持性收藏之间是有区别的。决定风险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以及它们在水面前的脆弱性。因此,不仅要重视收藏或建筑内部,而且还要确定它们的脆弱性。拯救一幅脆弱的画作可能比拯救一尊更有价值、更不脆弱的雕像更明智。分清轻重缓急是做好准备的关键因素。”

虽然一直在讲博物馆的建造设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制,但其实这些防范洪灾的举措是可以应用到诸如医院、学校这类公共机构和场合的:

常见于海军舰艇的防洪闸,充足的应急能源储备,工作人员对建筑物结构的绝对了解,文博机构的人员培训... ...更重要的是,博物馆之间的互助体系建立

团结,终究是对抗一切灾难的制胜法宝。


图源网络




-END-
图片信息来源丨网络
©️归艺术家所有,禁二改丨盗用

文字丨编辑:viva la vida



往期文章回顾


浦东美术馆一张展签背后,泰特7万件馆藏怎样形成的?
夜空惊现20米高巨型人脸发光气球,东京奥运会艺术预热背后
15万美金香蕉作者卡特兰出新作,这次怎么和911扯上关系了?
艺术家,天才少女欧阳娜娜的新身份


回到顶部点击 [在艺App] 关注我们
了解每日全球艺术市场动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