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也配姓赵?

在下流年君 喻以流年 2021-04-10

   一起来读《资治通鉴》  

   No.290

2021.04.09     


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

《资治通鉴·卷一三八·齐纪四》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中,南齐国祚最短,只有二十三年,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因此,我们也就不打算多做阐发了。在这里,仅用一篇的内容,通过介绍一个人,来梳理南齐短暂的历史;以及,透过这个人的人生,再窥视一次士族政治的幽暗。

 

这个人,名叫陈显达

 

刘宋末年,宋后废帝刘昱荒淫暴乱,这给了武将萧道成可乘之机。萧道成在取得兵权后,又得到了建康士族的支持,因此得以转移宋鼎,篡宋自立,建立南齐。

 

在这当中,萧道成能够掌握军权的关键性事件,是平定了宋后废帝时期的桂阳王之乱。而陈显达,此时即受辖于萧道成,并取得了后者的信任。

 

此后,萧道成谋划篡立,大臣沈攸之袁粲等起兵反抗,陈显达又于其中屡立大功,成为了萧道成的心腹。在南齐建立前后,陈显达一直都负责萧道成的宫廷宿卫,足见信任。

 

南齐立国后第二年,北魏南征,南齐北疆震动,萧道成委派陈显达出征。后来,西南边疆不稳,陈显达又任益州刺史镇压。

 

 


萧道成在位时间不长,只当了四年皇帝就病逝。在他死后,长子萧赜继位,是为南齐武帝

 

南朝时期,领兵大将通常是叛乱之源,因此萧道成信任陈显达,并不意味着萧赜也同样信任。萧赜继位后第二年,陈显达即被召入建康。

 

见到新皇帝以后,陈显达泪如雨下,既表示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又及时传达了向新皇帝效忠的诚恳。萧赜对这一番表态很满意,然后,他又把陈显达放在建康观察了三年。

 

三年后,萧赜终于认为陈显达可以信任,才把陈显达放了外任——毕竟,陈显达的优势在于军事,之前萧赜只是怀疑他的忠诚,如今既然已经最终确认,那就还是要让他好好干活的。

 

可没过几年,萧赜也病逝了,皇太孙萧昭业继位。

 

萧昭业的继位过程,是南齐政局由盛转衰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在此过程中,宗室萧鸾势力大增——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也就是萧赜的叔伯兄弟。在萧道成、萧赜在位期间,萧鸾只是一个有才干的宗室,然而,通过萧昭业继位前后的一系列变动,萧鸾事实上已经掌握朝中大权,有了废立的能力。

 

这期间,陈显达都不在朝中,因此正好避开了这次动荡,没有被卷入其中。但是,随着萧昭业继位,十年前熟悉的那一幕再次重现:陈显达又一次被召入朝中。

 

这一次,朝中局势已经大变。可以说自几十年前投奔萧道成以来,陈显达遇到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选择。


具体过程,史书记载不详,但结果是:陈显达投靠了萧鸾,萧昭业被废;陈显达获得升迁,权势更盛。

 

 


萧鸾继位后,是为齐明帝。他对萧道成、萧赜的子孙很是忌惮,想要把这些同宗全部杀掉,以绝后患,因此私下里征求陈显达的意见。

 

陈显达回答道,“此等岂足介虑”,这些人有什么好害怕的。

 

不知道陈显达做出这番回答,是出于良知,还是真心的鄙视,但很明显,这并不是萧鸾想要的答案。最终,萧鸾还是杀了这些宗室。

 

陈显达开始觉得有点不安了。

 

他不仅刻意注意自己出行的仪仗,尽力低调;同时还一再向萧鸾表示,自己年纪大了,想要退休——但萧鸾不同意,陈显达也就不敢再提了。

 

此后,陈显达竭力想要避开暗流汹涌的建康,但他越是这样力求自保,在萧鸾那里就越被怀疑,不过总算萧鸾没有对他下手。

 

 

 

萧鸾的皇帝也当得不长,一共只做了六年。他死后,其子萧宝卷继位,史称东昏侯

 

萧宝卷的残暴,一如先代的刘子业,而这又是他爸爸教给他的人生哲学:萧鸾在死时跟萧宝卷说,“作事不可在人后”

 

什么意思呢?萧鸾说,你看,萧昭业当初没有杀我,最终我就杀了他。

 

也就是说,杀人这种事,得先下手为强。

 

萧宝卷很听爸爸的话,没多久,就把他爸留给他的顾命大臣给杀了大半。

 

而这引发了陈显达的叛乱

 

原因,史料中说是因为害怕——陈显达怕萧宝卷下一个杀到他。但陈显达没有料算到的是,他虽然在军中多年,但势力竟然不足以抗衡建康的军队,最终被打败。

 

公元500年,陈显达和他的儿子们全部被杀。这一年,他七十二岁。

 

 


史料读到这里,会很奇怪:陈显达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年纪,发动一场不可能赢的叛乱?

 

推测下来,最大的可能应该是:他真切的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以萧宝卷的习性,在杀完顾命大臣以后,下一个猎物真的可能就是他。

 

陈显达或许在想,顾命大臣们都是萧鸾信任的人,尚且如此下场,那他这样一个在萧鸾那里有“劣迹”的人,岂不是早就被萧宝卷盯上了?

 

由此,一系列的崩坏开始引发。

 

历来我们在分析一个朝代的灭亡时,一般都会列举出一二三四五六七条原因,但具体到南齐,却很可能不用这么复杂:只有一条,就是东昏侯萧宝卷。

 

而透过陈显达,我们又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国家的政局败坏,会制造出什么样的一种局面。陈显达在南齐号称名将,但你看这个名将的生平,他心心念念的根本就不是领兵作战,而是如何在政治变换中求生存。

 

萧道成死了,他需要向萧赜效忠;萧鸾准备篡萧昭业的位,他又得参与其中,否则结果难以预料;等萧鸾死了,他还要决策如何与萧宝卷相处……表面上风光富贵,心中却波涛汹涌,他最发愁的问题从来都不在战场,而在朝堂。

 

所以我们看到晚年的陈显达心心念念想要低调,想要离开建康的漩涡。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根本就做不到,最终,还是卷入了权力的斗争,被碾为羹粉。

 

我们读历史时,会看到某些时代,几乎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人物出现,导致朝政昏暗。但其实,这很可能因果倒置了:是因为朝政昏暗,所以才不会有什么像样的人物出现。

 

当朝政混乱如南朝,身在其中的人,怎么还会有心思关心天下大事国计民生呢?他们想的更多的,只会是自己在政治斗争中该如何做——这事儿特别重要,不在于赢,而是怕输

 

赢了固然有荣华富贵,但如果输了,那可就是身死族灭了。

 

因此,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对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必要的。只有身在其中的人不必每日为身家性命担心,不用考虑自己在权力斗争中的卡位,也不用在乎失败后的种种清算……如此,才能真正地让一个人把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该放的地方上。

 

陈显达已经可谓是南齐的一代名将,但他的这个“一代”,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微不足道。


因为战场,从来都不是他的“主战场”。

 


番外

 我们的

 说书时间

如果你还记得上篇文章的内容,那么今天的这篇,可以看做是上一篇的延续。

 

我们在上一篇中提到,世家大族在建康的高层政治中编织起了一张大网,网内的高门子弟们很轻易就能入朝为官,同时,这张网还会排斥网外的人参与进来分羹。

 

这个排斥的过程,既是主动的,又是被动的。

 

所谓主动的,就是他们会大量把自家子弟送往朝廷,堵塞寒门的进阶之路。

 

而所谓被动的,则是说在一次次的政治动乱中,只有世家大族才能活下来。

 

很多人下意识地会觉得,所谓门阀政治,就是世家大族的人垄断了朝廷的重要职位,让普通人没有出头之日,但事实上,排斥和垄断并不是这样发生的,真实情况要更接近于陈显达这样的例子。

 

陈显达在权势最盛时,丝毫不逊于王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显达”时,他的儿子们穿着打扮都是比照着王谢子弟来的,当世并称。


陈显达曾一再告诫儿子们,“麈尾蝇拂”是王谢家的物件,不是我们这样的人家能用的,但儿子们当时并不服气:我们家比王家谢家也差不到哪里去,凭什么不能一样。

 

但等真的出了事,就真的不一样了:陈显达“叛乱”失败后,整个家族都被连根拔起,丝毫不存。

 

而王谢这样的高门则没有这种困扰。王谢门阀中的个体,如王俭谢朏等,在面对改朝换代、权力更迭时,也会有个人选择,但是,整个家族却不用为他们的个人选择而买单。

 

我们在上一篇还提到了褚渊袁粲,这两人早年齐名,可后来走的路却大不相同:褚渊深受宋室知遇,但却投靠了萧道成;袁粲则忠于宋帝,起兵反抗被杀。

 

可即便如此,袁氏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甚至到了唐朝,论南朝士族时,依然是以“王谢袁萧”为大。在这当中,袁粲的失败,只是他个人的失败,对家族而言影响并不大。刘宋往后,齐、梁、陈三朝,袁氏世代都有人为官。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从微观的层面来分析,那么逻辑应该是这样的:两个人如果同时因为政治站队而被清洗,那么到秋后算账的时候,士族出身的那个,总还会有无数的宗亲、姻亲,或者亲朋故旧身居高位,在那些人的运作之下,他总能得以幸免于难——上一篇提到的谢朏,其实就属于这种类型。而出身寒门的那个官员则举目无援,最后,只能等待屠刀落下。

 

个人尚且如此,家族更甚。


大家族之间因为彼此联姻,早已形成“堂上宾是亲戚,阶下囚也是亲戚”的局面。

 

家族在那里,岿然不动。

 

所以南朝的士族政治,其实是这样一个结果:在人才选拔方式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同时还伴随内部政治斗争的剧烈动荡,最终就只有士族才有存活的机会。

 

像陈显达一样的寒门,注定了只能骤盛骤衰:在显赫之时,他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家族融入到人家的那张网里去;一旦落难,那张网自然也就不会救他们。

 

南朝几百年的历史中,为什么只有出身贫寒的兰陵萧氏能够逆袭成为顶级士族?答案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其累世人才之盛——事实上,萧氏并没有如王导谢安一般才华卓著的人物。

 

萧氏之所以能逆袭,关键在于他们是皇族。身在皇族,就不必面对那些选择的困扰,因此,自然也就不必承担选错的失败。

 

而当每一次政治斗争都伤不到他们,那么几代人以后,通过累世联姻,他们自然也就能融入到世族的大网之中。根基既稳,由此再进阶成为顶级士族。

 

我们在古早时期,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领导内斗我应该如何站队”的文章,从那之后直至今日,一直都有人在后台留言提问,想要求取一个万全之策。但事实上,这种万全之策根本不存在,不管你事先如何充分的搜集信息、仔细谋划,都会有选错的可能。

 

而且,你选得次数越多,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陈显达一辈子小心谨慎,处心积虑,但最后还是算错了。而且,这种错误还是一次致命的,直接就导致了被族诛。

 

所以,关于“政治斗争中应该如何站队”,本文最后所能给出的最佳策略是:不选择

 

当然,前提是:


你要有那个不选择的底气和实力。






 - Review - 

上一篇讲到的“士族之网”

  刘子业是谁,大家还记得吗?

  所以领导内斗,我到底该如何站队?

 - More - 

欢迎点击文末的

“阅读原文”试试看


或者返回后台输入

数字“0”解锁新技能

文字内容原创

谢绝未经授权转载


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 微博 / 知乎 - 

人间烟火在 微博

文章备份在 知乎

@ 喻以流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