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树画画”遇上“小林漫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网络漫画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美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社会意义。但关于网络漫画现象、作品等的理论研究和评论略显不足。“老树画画”“小林漫画”等作品取材生活,寥寥数笔,或诗画结合充满哲思,或题材广泛凝练谐趣,借助新媒体传播,粉丝众多,成为近年来引人关注、值得探讨的文艺现象。两位艺术家的漫画风格同中有异,都深受大众喜爱,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作品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都在一定程度上给面临各种压力的人们以精神和身心的疗愈,给困顿中的人们以希望和力量,既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温暖人心、抚慰心灵,充分体现了人民文艺的特点。为更好地引导美术创作中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见”发声平台本期以网络漫画为主题,邀请“老树”(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知名微博主“老树画画”)和“小林”(林帝浣,广州动漫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知名微信公众号“小林”主理人)两位著名艺术家同题笔谈、互相画像,并组织评论家向两位艺术家提问并撰写评论文章,共同探讨网络漫画的社会价值、创作生态、审美特征及发展建议等,以期达成共识,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网络漫画繁荣发展。
我跟小林见面,学校旁边吃饭。
喝得有点高了,说话重复几遍。
○“小林漫画”问:您的作品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符号性,也在不断拓展和尝试新的题材,未来打算有怎样的突破方向?
●“老树画画”答:未来怎么样,这事儿没法计划,只是看机看遇,顺其自然。近四五年一直在考察河西走廊一带的各种文化遗存,这对我影响很大。这几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微博上也发了少量的作品,跟以往画民国江南趣味的画作差异比较大。我希望把这个阶段的试验做得丰富一些完善一些。另外,去年一年做了近百幅木刻,也还没有最终完成,还要接着干活儿。
小园蔷薇盛开,我在花前徘徊。
夜风徐徐吹动,月儿升了起来。○“小林漫画”问:作品IP只是文化衍生品的一个组成要素,而衍生品和周边对作品传播有极强的推进作用,是否会考虑与文化衍生品结合做创作方向的改变?
●“老树画画”答:这个不会。我把两者分得比较清楚。创作的主要动力,还是来源于内心想法的独立性和不断延伸,不会受其它因素影响。
○“小林漫画”问:大众的智慧是惊人的,与网络用户读者的交流互动中,大家往往会有很妙的构思和文案,是否会产生联动从而产生新的创作?
●“老树画画”答:你说得很对,网络是个无边的世界,人们在其中自由地表达,涌现出无数非凡的头脑和精彩的想法。我出过一本书《在江湖》,我说的这个“江湖”其实就是指的网络。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事件和精彩的段子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早期画的很多画,其实就是在画这些段子,比如“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他先挂”。网络让这些画作更现实、准确、有趣、有感染力。
但是,在微博上互动画成画的情况比较少。会有朋友在微博后台留言,希望我画个什么话题。但这些话题大多数跟我的兴趣有差异。总体上,我还是有个人一贯的思路,关注自己一些想法的持续表达。所以,后来很少再画网络中的话题。
老树造像 小林
●“老树画画”问:你认为你画的漫画跟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林漫画”答:因为日常生活有很多压力,工资不高,升职无望,精神上有时十分苦闷,画漫画就是一个消解疲惫与心理危机的出口。
如果经常直白地吐槽,会惹大家反感,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满腹牢骚的生活失败者。
所以我会把吐槽编得有趣一点,上点颜色,加个腮红,显得人畜无害可可爱爱。
当然,总是吐槽也不行,所以每次画到最后两三张,总要在主题上掰回一点,加点阳光和励志。
我相信,长此以往我自己也会慢慢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中年人。
小林漫画
●“老树画画”问:你认为互联网多媒体时代,为你画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带来了哪些帮助?
○“小林漫画”答:我的本职工作,一直是互联网传播研究,在学校上的课程是《文化创意和网络传播》。
漫画是我在长期网络文化传播的实践里发现的比较有效的一种载体。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简单的图文组合,可以便捷地转发和保存,其优势是现在最流行的短视频都无法替代的。
绘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从还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壁画开始,到今天仍然存在,这不是一种会轻易消亡的艺术形式,未来也将存在下去。
相对于原作,我更在意电子版在线上的传播,唯有传播,才能使得创作形成互动,增加介入。
和摄影照片一样,印刷出来的照片和仅仅作为艺术品的摄影作品,它们的意义是有限的,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并被感染、被打动,摄影才更具生命力。
●“老树画画”问:你的“小画”画得深得人心、影响很大,也有自己的风格,为什么又去画不具个人辨识度的“大画”了呢?
○“小林漫画”答:我觉得我还年轻,此后的路还有很长,目前风格的漫画创作还有待提高和加入更多的外延。
最近一段时间,我又开始临帖练字,梳理中国水墨的审美变迁脉络,同时,最近还开始沉迷画很传统的水彩画。
这些都是学习和接受新挑战的一些尝试,说不上新的创作,也暂时没有什么新的方向,可能要花一点时间去游山玩水,自绝流量,才会慢慢有新的变化。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网络热度,让大家总是看到类似的风格,审美疲劳会很快出现,创作者也会陷入死胡同,越画越弱。
小林漫画
水彩和水墨有些表现手法是类似的,目前在学一些水彩的基本表现方法,希望未来能和水墨融合,走出一条奇怪的路。
“老树”答评论家:自由地表达诚恳的内容
问题一
“老树”“小林”两位的漫画大都采用传统水墨形式加有趣的文字来呈现,创作前如何处理作品中的图文关系?网络漫画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考虑、不同元素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老树画画”答:两组问题有相似性,我一并说下自己的尝试和想法吧!我们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阅读,因为在我们的少年甚至青年时代,能看到的图像非常有限。那个时候展览很少,画册很少,也没有电视可看,更不可能像今天的网络时代一样,充斥着无处不在的海量的图像。所以,我们普遍缺乏“观看”的视觉化经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主要还是通过阅读书籍建立起来的。阅读的语言介质是文字。文字的主要功用是叙事说明和抒情。长时间地沉浸于这种知识经验方式之中,一方面会导致我们的“视觉思维”(阿恩海姆语)不发达,缺乏对各种视觉语言系统的了解,很难以纯粹视觉的角度去理解图像。另一方面,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绘画、电影、摄影等视觉艺术作品时,基本上是把它们当作文学作品来理解的。比如,当我们在美术馆中看到一件抽象绘画作品时,我们下意识地会问:“它画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这种疑问其实就是一种文学化的视角。与网络共生共存的一代人可能会说我们看电视长大的一代、岁数大一些的人普遍缺乏视觉修养,这是不是一个事实可以再讨论。更重要的是,面对这样一个状态,一个画画的人,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语言,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并获得广泛的认同感。这是每个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人都会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老树画画”答:我不太喜欢将自己定位于一个画家,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个职业画画的人。我画得比较多的是水墨画,而且尺寸有时会很大,跟漫画还是不同。同时我也做了大量木刻、水彩、油画、陶瓷作品。对于我个人来说,画成什么画不重要,只是在写作之外多了一些表达媒介和手段而已。这种身份和理解其实有个好处,就是比较自由,没有界限感。所以我可以在画中融入很多文学化的表达,也可以从我的摄影研究当中吸取更为丰富多样的视角和画面处理方式,还可以借助漫画那样戏谑的态度,来表达对现实事件和人物的判断及立场。可能是最后这一点,让人觉得我的画有点儿漫画的感觉。
处之以默,不谈因缘。
问题三 您在摄影、书法、漫画、插图、文学多种媒介之间有着不同的尝试和跨越,并取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您是如何做到“破壁出圈”,投身到文化传播的行列?
●“老树画画”答:我不大有“界”和“圈”的概念,这些都是人给自己设定的限制而已。各种媒介之于我来说,无非就是一种可以为我所用的表达方式。当你使用某一种媒介方式时间很长了,有时会感觉无趣,不再有创作的欲望,甚至会让你陷入一种特别厌倦和停滞的状态。这个时候,恰好有一个机会可以尝试另外某种方式,那就别管什么界不界的,不妨顺其自然地去做一做,有可能就会让你重新获得一种创作的冲动和自由。当然,不同的媒介会有很多专业性、技术性问题需要解决,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只要你想做,一往无前地做,这些困难都会被慢慢克服。
村口闲坐,看风吹起。
问题四
您认为自己因何而火?未来又将如何坚守?下一步有何打算?●“老树画画”答:小画画了这么多年,只是有一些观众朋友喜欢而已,跟娱乐圈、话题大咖相比,仍然是小众范围的分享,谈不上火不火。我学中文出身,不是专业画家。对于我来说,画画跟写作一样,只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我个人对于表达的理解和体会就是两个:内容的诚恳,表达的自由。
听雨淅沥落,看花胡乱开。
“小林”答评论家:让读者感觉到陪伴和温暖
您认为自己因何而火?未来又将如何坚守?下一步有何打算?
○“小林漫画”答:我非艺术专业出身,大学毕业于临床医学,是中国第一代网民,毕业后长期从事互联网的技术开发、医疗信息共享和新媒体传播研究工作,艺术创作只是业余为之。我从20年前就开始担任国内几大论坛的版主和管理人员,亲历了互联网网红们的所有兴盛和更迭,并将这些经验作为教程向学生讲授。
所谓的红或火,都不过是这些时代更迭里的小小浪花。近几年,我的漫画创作受到较多的关注,但漫画只是我整个创作体系的一小部分,是长期写作、绘画、摄影综合而成的小窗口。
小林漫画
要说接下来的计划,唯有变化与新意,才是艺术之永恒,不必为了火而干扰本心,随心所欲,御风而行,让自己高兴和心安,比成为网红有快感。
问题二
作为漫画家,如何考虑个人情感抒发与公众接受之间的关系?
○“小林漫画”答:作为一个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比艺术创新更为重要的,是陪伴感。
我的创作频率很高,随意性较大,作品完成度却比较低。
有时为了追逐热点,在茶桌酒席间匆忙而成急就章,根本顾不上什么深思熟虑,所作也只是逸笔草草,不成体统。
但在网络读者看来,连续不断的精神与艺术陪伴,能消除每天的疲惫与焦虑,能起到心理疗愈的作用,作品的精美度反而在其次。有一个人的文章、小画、照片能陪伴你一小段时间,就算未来渐行渐远渐无书,也没关系,毕竟我们同路走过。
小林漫画
在我所学的临床医学里,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句话是我的网络创作准则。
作为一个总是在陪伴的创作者,有没有热度,有没有走红,其实无关紧要。
问题三
当代中国漫画如何观照中国与西方的漫画造型?日本漫画、美国漫威、法国漫画、阿根廷漫画,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漫画都有各自特点,当代漫画优势在哪里?
○“小林漫画”答:在我的创作探索里,从来就没有中西之分,内外之别,只要顺手的工具,中国画也好,水彩画也罢,摄影照片也行,书法段子亦可,没有具体的参照,也不会给自己强行归类。
最常用的毛笔宣纸简笔漫画,图的是用起来顺手,跟风格追求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地域风格的形成,跟人生经验与学养有关,自然流露而成,不能强作风格。
小林漫画
中国当代漫画,有优势有弱点,但具体还得到个人,作为一种十分自由的创作题材,动漫不必强求于具体哪种风格,可以取法的,哪个国家哪个漫画家都行。
作为创作者,不能从产业的角度去做创作取向,而更应服从内心的追求。
唯有能征服自己的作品,才能去征服世界。
问题四
“老树”“小林”两位的漫画大都采用传统水墨形式加有趣的文字来呈现,创作前如何处理作品中的图文关系?网络漫画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考虑、不同元素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小林漫画”答:有时是先有文再有图,有时是先有图再有文,创作前并不会想太多,想创作时就创作,犯懒时就不创作。
小林漫画
至于艺术手法,我基本就画自己懂的。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不用担心大家嫌弃我画得不专业,有时画得就跟小孩子一样。但是我的用户不嫌我画得不好,所以从来不操心画画水平问题。
问题五
如何认识当代漫画创作的时尚流行与文化担当?
○“小林漫画”答:漫画是我对抗中年危机的手段,跟有些人去下棋、钓鱼、遛弯、打游戏没有本质区别。
小林漫画
有时候写些很毒的话,伤害自己一下,等于打了“新冠疫苗”,如果大家也喜欢,那就是大家“一起苗苗苗苗苗”。
问题六
您在摄影、书法、漫画、插图、文学多种媒介之间有着不同的尝试和跨越,并取得了良好的创作效果,您是如何做到“破壁出圈”,投身到文化传播的行列?
○“小林漫画”答:就像我之前说的,我20年前已经“出圈”了,只不过那时上网的人比较少,知道我的人也不多。
“出圈”20年,已经过了最佳“出售”和“赏味”期。
如果是“生鲜食品”,时间久了就会腐烂。
如果是“酱香型”,则是越久越好。
小林漫画
对于文化传播,我曾说过,作为一个互联网内容生产者,既然选择了成为一个塑造网络精神家园的参与者,就像一个公务员,如果想要为人民服务,就不能考虑升官发财,要做网络文化传播,就不能想着商业化、收割粉丝、流量变现,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让读者感觉到陪伴和温暖,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忘记了这个初心,文化传播就会失去意义甚至变成病毒营销。
漫画创作与人民情怀
王进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部主任
小林漫画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市场化、产业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的提升活跃,再加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层次大幅度提高,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审美趣味变得越来越多元、丰富,日常化、生活化的审美需求不断提升。漫画的取材、品类以及具体表现手段也随之变得异彩纷呈:面对不同的读者人群,出现了不同地区、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等的漫画样式,也不再局限于阶级斗争、时事政治等题材,不再仅仅强调讽刺、歌颂、教育等功能,还提倡更为纯粹的审美、娱乐、抒情、叙事、感想、认知等其它功能的呈现。相应地,也出现了传统漫画与现代漫画两大分野,以及职业漫画家和业余漫画家两大群体。毋庸置疑,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漫画家的职业操守、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等都不能丢失,尤其要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民情怀,要积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入社会、深入一线,真切了解人民群众情感与现实审美诉求,主动收集创作素材,准确把握创作规律及特点,进而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这是立身从艺之本,也是文艺创作之根,必须坚守不怠。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当下颇受欢迎的“小林漫画”,还是热度不减的“老树画画”,都基本做到了。总体来说,“小林漫画”是以较为生活化、趣味化的创作手法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建构,其画面里的许多哲理短句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读罢会心一笑的解压之余又往往给人以正能量的启悟。而“老树画画”则是以更加自由化、私人化的笔墨和诗体语言表达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见闻感悟进行诗意化的诠释和理想化的描绘,特别是其田园式的画面意境具有天然的心灵抚慰、疗愈功能,也非常吻合人们内心的某种向往与憧憬。譬如他笔下的“二十四节气”生活图景,以及其它系列作品中所营造的诸多唯美山水景致,均是作者本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而又何尝不是你我梦寐以求的精神领地呢?
小林漫画
网络漫画的轻逸与力量
杨宏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总有一棵树,等待春风回。总有一间屋,不知住着谁。
漫画最突出的艺术特征便是用简练而夸张的线性造型描绘对象。比如“老树画画”中最常出现长袍文士形象,多数时候只是一顶阔檐笠帽下的半个空椭圆,完全没有五官;即使不戴笠帽,也只是将头发、耳朵等率意勾染,面目始终不可辨;至于花树、石桥、烟云等,也只是寥寥几斑墨、几根线,亦相当简单。“小林漫画”中的人物通常都有鼻子有眼睛,但也只是几弯弧线或小圆圈,基本没有对人物周边环境的描摹,都是主体直接在白底上呈现。这种极为简约的造型特点,符合网络应用场景中的观看。网络漫画的多数显示界面都是手机、iPad等“小屏”,在比图书页面更窄小的尺幅中,委实不需要对细部做更加精确密实的刻画,只需略具大形、粗达其意即可。
说到“达意”,“老树”“小林”两位都没有因为造型的简约而放弃这方面追求。“老树画画”中的人物虽然面目模糊,但其通过人物的姿态、所处的环境渲染出了人物的心态与情怀;“小林漫画”则通过几种常见的表情符号,如嘴巴弧度向下表示悲伤、向上表示微笑、张开表示欢乐,眼睛画成线表示随性、画成圆圈表示专注等,和人物组合关系传达出特定的情绪与感受。正是通过笔简意赅的“微意态”,辅以带有两人标志性特征的书法字体,形成了两人颇具辨识度的网络漫画风格。
提及漫画中的书法字体,两位网络漫画家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质。“老树画画”的书法字体通常是他撰写的诗文,既通俗易懂又具有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诗句用看似稚拙的书法写就,却与文字内容和画面形式格外相称,备受网友称道。“小林漫画”中的书法字体通常是几句或隽永或诙谐的“鸡汤”段子,有的是作者自撰,有的来源网络,又有加工,其书法是一种线条肥润、整体穿插布白、有几何美感的“手术刀体”。两者都吸纳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一体的传统,文字与画面相互补充和生发,让画面元素相对简约的同时扩展信息容量,这种文图关系也增添了意蕴与情感张力,更容易激发观者的共鸣。
“老树画画”和“小林漫画”都很好地体现了“轻逸”的美学风格。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采取的做法是“减少故事结构和语言的沉重感”。对于网络漫画而言,“轻逸”的处理则是压缩不必要的画面元素,削减过于模糊的作品旨趣,选用明朗精到的配图和文字。让图像一眼达意、让文字直指人心,大道若简,举重若轻,这正是两位网络漫画家的整体风格特征。
网络漫画“轻逸”的美学风格也与传播语境同频共振。
在媒介的层面上,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呈现界面毕竟是通常不到7英寸的小屏幕,而且大概率处在不停地竖向滑动伸展中。因此,纸质漫画常见的横向构图和多格漫画Z形排布的版式都需做出适应性调整,精简画面元素,改变多格连续性漫画的排布方式。这也是“老树画画”和“小林漫画”均为单幅漫画的原因。这种数据容量不大的单幅图片有利于作者上传发布和受众分享转发。这种媒介之“微”,正与作品之“轻”相得益彰。
风中一鸟过,扶柳看江湖。红尘千万事,终了总归无。
在受众的层面上,互联网革命和人工智能勃兴的时代环境,也使得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承受的压力线性递增。看一眼不需要太费脑筋思量的网络漫画,或心中一动,或莞尔一笑,暂时忘却在场状态,正是无数网络受众的现实需求。卡尔维诺在论证为什么追求“轻逸”的写作风格时说:“文学是一种存在的功能,追求轻松是对生活沉重感的反应。”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解说网络漫画在今日受众中所起到的功用。以网络漫画之轻,消解生活世界之重,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也是各种表面“微”背后的大功用。
虽然网络漫画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品格是“轻逸”,但由于网络传播特有的裂变效应和大众媒介的群体辐辏现象,“头部流量”的内容生产者往往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从“老树画画”和“小林漫画”累计上千万的关注度和数以亿计的作品点击量便可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网络漫画在这个时代广受青睐,是一种必然,但最终“老树”“小林”二人处于头部位置,却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两人有数量众多的模仿者、追随者,也有试图超越者、另辟蹊径者。对于这两位而言,一旦成为一种“现象”,便也拥有了一种责任。如何“逸”而不逃,“轻”而不飘,便成为他们面临的现实考验。
卡尔维诺对“轻逸”进行阐释时强调:有两种轻,一种是“深思熟虑的轻”,一种是“轻举妄动的轻”。那么,前者应该才是更具美感也更有力量的“轻逸”吧。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也许才是我们对当代网络漫画的美好期待。
网络漫画的“投射效应”
郝 斌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小林漫画
特想有个小院,种上一架吊瓜。猫儿一旁做梦,我坐下面喝茶。
小林漫画
网络漫画在积极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存在对社会关注与讨论的模式化和“平庸化”的问题。不少作品往往依据思维惯性和固有知识进行简单的对号入座式分析,而难以触碰到问题的实质。不能不说,这是网络漫画艺术的美中不足,这也反映了我们今天对于它的更高期待。的确,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网络时代,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始终是漫画创作必须坚守的艺术品格。如何使网络漫画在现有基础上更具有自觉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也是值得网络漫画作者在未来创作中进一步思考和提升的方面。总之,网络漫画的成功启示当代美术创作进一步拉近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努力推动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大众化之路;启示当代美术创作积极运用新的网络媒介,创新艺术创作方式,甚至推动艺术形态的变革。可以说,网络漫画为当代美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方向。
本文转自: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