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汉正街上的招牌与老字号,是“老汉口”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汉正街一带繁多的商业品种,鳞次栉比的店铺,络绎相接的茶楼酒肆,加上临街还有票号开设其间。为了招徕顾客,这些店铺便各打字号。有些相传久远的店铺,便以“老字号”相号召,而一些新店铺,等到经营时间一长,创出了“牌头”,便也成为“老字号”。
清末汉正街街景
有些草药店的招牌字号更别具一格:“挂牌医士过千家,治病谁能一把抓?”叶氏自注说:“有市草药者,其招牌曰‘一把抓’,盖取治病速愈之意。”
酒肆的招牌字号也颇具特色:“银牌点菜莫论钱,西馔苏肴色色鲜。金谷、会芳都可吃,座场第一鹤鸣园。”据叶氏说当时酒楼有“金谷、会芳、五明、聚仙,皆有名。惟鹤鸣园座头明洁,器具精良,冠服之士,殇咏为宜”。
茶楼的招牌字号也别有风致:“层台百尺俯清流,客到先争好座头,一幅烟波分两地,小江园对楚江楼。”其中,小江园和楚江楼都是茶馆字号名。
清末汉口茶馆
其他行业的招牌字号也是五花八门:“货物都夸本号佳,就中两件冠同侪:名笺雅扇‘兰田室’,烧腊羊羔‘玉露斋’。”当时,除了兰田室的扇子、玉露斋的烧腊外,“它如罗天源帽,何于锦鞋,洪太和绒线,牛同兴剪刀、王恒丰烟袋、罗明德牛烛、马公亮香货、叶开泰丸药、高粘除膏药、‘汪玉霞’茶叶”等等,都很有名。
《汉口丛谈》还记载有“体仁巷下正街有面馆,其酒帘书‘只处高’三字”,并引当时文人吴浦舟的《汉口竹枝词》道:“六分一碗麸皮面,难说盘餐只处高。”清代汉正街上的餐馆用“只处高”做招牌,与后来的“穷不怕”“靠墙泰”“好再来”“老地方”“乡巴佬”等餐馆招牌,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昌金同仁药号(处方)
距汉正街不远处长堤街北侧的满春茶园,在辛亥革命中曽为民军对抗清军的指挥所,辛亥革命后满春重新开业。有个叫刘赓藻的文人为满春茶园写有一副店联“满地大兴革命,正驱除军阀、打倒列强,箪食壶浆,一路秋风悬露布;春光遍洒神州,仗菊兰优伶、梨园子弟,金樽檀板,众仙同日咏霓裳”。联语既切茶园的店名,又呼应时事。
“才记”弹棉店联“柳絮才高推道蕴,桃源记里慕渊明”,不仅“才记”嵌入联中,联语亦雅致可喜。
叶开泰
清乾隆四年(1739年)便在汉正街开业的“汪玉霞”,享有赞誉的产品如酥京果、芝麻酥饼等,受到市民喜爱。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开业的“老大兴园”鮰鱼大王也已传至第四代,所制作的特色佳肴鮰鱼品种,已达十余种。
苏恒泰雨伞
谈炎记水饺
此外,其他仍在经营的汉口老字号,在硚口地区的如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金同仁的中成药、褔庆和的湖南米粉……皆因货真价实、别具特色而受到江城人民的欢迎。
来源:书香武汉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