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易解】7.30“我欲仁,斯仁至矣”

蔫姜 玩易斋 2024-02-08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道:“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追求它时,它就来了。” 

【注释】

(1)《皇疏》:“世人不肯行仁,故孔子引之也。问言仁道远乎也,言其不远也。但行之由我,我行即是,此非出自远也。”并引江熙云:“复礼一日,天下归仁,是仁至近也。”

(2)《朱注》:“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矣,夫岂远哉?程子曰:‘为仁由己,欲之则至,何远之有?’”

 

【解读】

行仁甚难,故孔子屡言之。此章则讲:“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然其昏明得失,则存乎一念之间。当其欲仁即是仁矣,非欲者一物,至者又一物也。于此识取,则如百果草木之有根也,培养耘治以待其熟而已矣。”(李光地《读论语札记》)也就是说,仁道固然是一生之事而重而远,但其本源于人之发心一念间,临事之际,吾人之仁心一起即为仁矣,故江熙云“是仁至近也”,程子云“何远之有”;但此仁心也许起初很微弱,就像小树之初扎根,需要我们“培养耘治”,此小树日后则必将成为参天大树也。


《周易》第二十四卦为复卦,复卦下震上坤,全卦唯有初九一个阳爻,所谓“一阳来复”是也,此和“我欲仁,斯仁至矣”或可比之。复卦初九云:“不远复,无祗悔。元吉。”“祗”(zhǐ)为“祇”(qí)之误,意为大。其《小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对“不远复”之解释,历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这是讲君子改过从善之道,如程颐云:“修身之道,唯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也。”(《程氏易传》)并多有举颜回“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之例以证之者。另一种是说,此时一阳来复,阳气尚极微弱,不能行之过远。如杨时说:“初九阳始生而未形,动之微也。吉凶悔吝生乎动,未形而复,其复不远矣。”(马振彪《周易学说》)窃以为此两说不妨并存。盖复卦乃一阳来复,从坤反震,就其出处而言,正改过之时,故唯恐不速也;而从其未来发展而言,初九之一阳尚弱,的确不宜行之过远,当注意循序渐进也。


我们知道,宋儒已将复卦之初九解为“仁心”和“天地之心”,如金履祥谓“复卦初爻象征天地之心,乃庖牺画卦之始,此一阳六十四卦之始,是为天地生生之心”(《仁山文集》);故所谓“复”者,即回复人之纯粹至善之仁心或天地之心也。“我欲仁,斯仁至矣”,亦此意也。平时吾人或有很多缺点,麻木不仁之处甚多,但如能知其不善、行不太远即“欲”回归吾人之仁心,则“斯仁至矣”,那自然就不会有“大悔”了;而在此基础上,如能小心护养此一点之仁心善念,不急于求成,假以时日,循序而行,则必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走上君子之路矣。读者当结合李氏对此章之解读深思之,则此意自明也。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论语易解】7.30“我欲仁,斯仁至矣”

蔫姜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