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易解】8.3“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蔫姜 玩易斋 2024-02-08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

曾参病了,把他的弟子们召集过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要小心谨慎呀!好像走在深渊之旁,又好像走在薄冰之上。’从今之后,我知道我可以免于这种担心了!小子们!” 


【注释】

1)《正义》:“《说文》:‘䁈,视也。’《广雅·释诂》同。王氏念孙《疏证》引此文,谓‘启’与‘䁈’同,此亦得备一解。盖恐以疾致有毁伤,故使视之也。《孝经》云:‘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杨注》:“《诗》云三句诗见《诗经·小雅·小旻篇》。《易·履卦》爻辞:‘眇能视,跛能履。’履,步行也。 

3)《朱注》:“启,开也。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并引尹焞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曾子临终而启手足,为是故也。非有得于道,能如是乎?”

 

【解读】

以下五章均为曾子的言行记录。按照杨义《论语还原》考证,《论语》一书经历了三次大的编纂过程(见1.4);曾子小孔子四十六岁,由于资历问题,当然没有参与头两次的《论语》编纂。但曾氏一族原为被灭掉的鄫国后裔,曾子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在鲁国具有很大的家族势力,并于后来成为当时最大的儒学门派,故在曾子死后,由其弟子子思(孔子之孙)和乐正子春主持了对《论语》的第三次增补重修,这里的五章内容以及《学而篇》“吾日三省吾身”章等内容就是那时被收入的。


本章及下一章是曾子的“临终遗言”,它“强调人生行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忠敬谨慎;强调礼之所贵在于主体容貌、颜色、辞气,要讲求礼之本,至于某些礼仪,留给相关吏员处理即可”。由此亦可见出曾子之品格,“未达时谓之‘鲁’,既达后谓之典重”(《论语还原》)。的确,孔子生前,曾经评价曾子“参也鲁”(11.18),但经过多年的历练,后来曾子堪称大器,此诚如唐文治所言:“曾子之学,于圣门中最为笃实。‘启予足,启予手’,与《大戴礼记》中疾病篇语绝相类似;‘动容貌’三者,行谊笃实之至也;‘以能问于不能’,交友忠厚之义也;‘可以托六尺之孤’,事君忠厚之义也;‘任重而道远’,学之笃实者。皆当守此以为宗也。”(《论语大义》)换句话说,曾子之学可谓得孔门正传,其之所以能经由子思、孟子而对后儒产生了巨大之影响,良有以也。


结合本章来看,这里有两个问题最值得关注:一是曾子的孝道精神。曾子临终前要求弟子“启予足,启予手”,很形象地践行了《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导,堪称孝之典范,是对弟子们上的“最后一课”,足以发人深省。《周易》履卦上九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什么意思呢?程子解释说:“上处履之终,于其终视其所履行,以考其善恶祸福,若其旋则善且吉也。旋,谓周旋完备,无不至也。人之所履,考视其终,若终始周完无疚,善之至也,是以‘元吉’。”(《程氏易传》)曾子能做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并一生言行问心无愧,当得“元吉”无疑也。二是曾子的戒惧精神。曾子总结自己的一生,其之所以能够全身而终、寿终正寝,就是因为践行了《诗经》所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重要教导,且告诫弟子,一个人只有临终之时方能“免夫”!这种“戒惧精神”,深得《周易》之精髓。众所周知,《周易·系辞下》有一段著名的话:“《易》之兴也,其当殷之,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这里明确讲,“惧以,其要无咎”为“《易》之道”,可谓《周易》一书之“八字要诀”也!而此“八字要诀”,和曾子提到的《诗经》所言何其相似乃尔!故曾子之为人,或没有深研《周易》,他肯定也没有子贡之聪明,子夏之通经功夫,但其一生小心谨慎,择善固执,谁又能说他生前没有悟道呢?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论语易解】8.3“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蔫姜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