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易解】8.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蔫姜 玩易斋 2021-10-07

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能不强大而有毅力啊,因为他负担的任务重,要走的路途远。将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职责,不是任务很重吗?直到死去才停下脚步,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注释】

1)《集解》引包咸曰:“弘,大也。毅,强而能决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引孔安国曰:“以仁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

2)章太炎《广论语骈枝》:“《说文》:‘弘,弓声也。’后人借‘强’为之,用为‘强’义。此‘弘’字即今之‘强’字也。《说文》:‘毅,有决也。’任重须强,不强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 

3)《朱注》:“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解读】

本篇所载曾子五章,可以说每章都极精彩,而此章则称得上曾子之学的一个总结,已成千古名言矣!甚至连对曾子不大瞧得上眼的康有为都说:“昔尝编论语孔门诸子学案,曾子之言皆守身谨约之说,惟此章最有力,真孔子之学也。”(《论语注》)其中“弘毅”二字,为本章文眼,最值注意。“弘”为“强”当为本义,为“大”、为“宽广”则为转义,盖唯有强方能成其大、成其广也。“毅”为坚决、强忍、有恒之义。章太炎说:“任重须强,不强则力绌;致远须决,不决则志渝。”朱子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曾子以“弘毅”释“仁”,真得孔子之传者也,信矣哉!


又李光地结合本章,对曾子之学有一总评,说得很好,现全文抄录如下:“前文连记曽子数章,以尽于此。合而观之,‘以能问于不能’一章是‘弘’,‘可以托六尺之孤’一章是‘毅’,但其根本则在战战兢兢以存心,而用力于容貌、顔色、辞气之际而已。盖心弥小,则徳弥弘;行弥谨,则守弥固。《易》之大过,任天下之重者也,而以‘借用白茅’为基。大壮,极君子之刚者也,而以‘非礼弗履’自胜。故朱子之告陈同父曰:‘临深履薄,敛然于规矩准绳之中,而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者,虽贲、育不能夺也。”关于曾子之学,李氏特别指出“其根本则在战战兢兢以存心,而用力于容貌、顔色、辞气之际”(见8.38.4),此真懂曾子者也!


有意思的是,李氏这里还提到了《周易》中的大过和大壮两卦,笔者对此略作疏解如下:大过卦下巽上兑,巽为木,兑为泽,有“泽灭木”之象;又四阳居中,二阴分居上下,阳为大,阴为小,故名大过。其《大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程子解释说:“泽,润养于木者也,乃至于没于木,则过甚矣。君子观大过之象,以立其大过人之行。天下非之而不顾,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如此然后能自守,所以为大过人也。”(《程氏易传》)李氏所谓“任天下之重者”以此。其初六曰:“藉用白茅,无咎。”盖初以阴柔、巽体而处下,过于戒慎者也,其象犹如祭祀时以白茅为垫而承物也,故获无咎——曾子一生小心谨慎,而所从事者又至大(所谓“仁以为己任”),故李氏以此赞之也。大壮卦下乾上震,下四阳而上二阴,阳长已过中矣,而阳为大、阴为小,故称大壮;又乾为天,震为雷,全卦有雷之威响彻天上之象,亦为大壮。李氏所谓“极君子之刚者也”以此。其《大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王弼说:“壮而违礼则凶,凶则失壮。”(《周易注》)张载说:“克己复礼,壮莫甚焉。”(《易说》)程子说:“君子之大壮者,莫若克己复礼。古人云:‘自胜之谓强。’”(《程氏易传》)曾子以戒惧之心,刻刻用力于容貌、顔色、辞气之际,“死而后已”,岂非“自胜者”乎?岂非“大壮者”乎?这样的修养功夫,当然胜过孟贲、夏育等所谓大力士若干倍矣!天下仁人志士,当以此自励也。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