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易解】14.24“为己之学”VS“为人之学”

孙福万 玩易斋 2024-02-08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wèi 己,今之学者为(wèi)人。”

 
【译文】

孔子说:“过去人们求学是为自己,现在人们求学是为别人。”


【注释】

1)《集解》引孔安国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

2)《皇疏》:“明今古有异也。古人所学,己未善,故学先王之道,欲以自己行之,成己而已也。今之世学,非复为补己之行阙,正是图能胜人,欲为人言己之美,非为己行不足也。”

3)《朱注》引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4)李贽《四书评》:“先儒曰:‘古之仕者为人,今之仕者为己。’合看可观世道。”

 

【解读】

孔子一直强调“托古改制”(详见7.1),此章亦然,所谓“古之学者”“今之学者”云云,乃借古以讽今也。如果抛开古、今的问题,那么这里的核心其实就是:“为己”和“为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前人对此的注疏有很多,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是“为己之学”的出发点首先是完善自己,而“为人之学”则反之。皇侃所谓“古人所学,己未善,故学先王之道”,而“今之世学,非复为补己之行阙,正是图能胜人”,即此义也。《周易》乾卦《大象》言“自强不息”,也是首先将自身修养的提升放在第一位的。


二是这种“为己之学”是入心入脑的,是强调知行合一的,而“为人之学”则反之。对此《荀子·劝学篇》说得好:“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孔安国则谓:“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此与荀子所言完全相通。《周易·乾文言》有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亦是此义。


三是“为己之学”首重“悦己”,而“为人之学”则重在“悦人”。唐文治说:“《大学》言诚意必慎其独,即所谓‘为己’也……此《易传》于乾之初爻、大过之《大象》,所以特标‘遁世无闷’之旨也。”(《论语大义》)《乾文言》赞乾初九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此以道自足者,体现的正是“为己之学”的目标追求。而“为人之学”呢?如皇侃所说,则“图能胜人,欲为人言己之美,非为己行不足也。”又《北堂书钞》曾引刘向《新序》云:“齐王问墨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何故?对曰:‘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此将两者为学目标之不同,说得很是清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或将此语误为“古之学者只是为了一己之欲,而今之学者则强调为他人服务”,那样意思就全然相反了。但另一方面,亦不可因为上边强调“古之学者为己”,就认为他们对别人不管不顾也。盖“为己”是说“内圣”,而“内圣”当然要为“外王”服务,两者在孔学那里是完全一致的。钱穆说:“孔子非不主张学以为人,惟必有为己之本,乃可以达于为人之效。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立、己达是为己,立人、达人是为人。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论语新解》)此言得之。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论语易解】14.24“为己之学”VS“为人之学”

孙福万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