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易解】16.10“君子有九思”

孙福万 玩易斋 2024-02-08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nàn),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考虑的事:看,要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要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庄重;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办事,要考虑是否敬业;遇到有疑问,要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临到发怒时,要考虑这样做的后患;看到可欲的东西,要考虑自己该不该得。”

 

【注释】

1)《钱解》:“本章次第,就其与外相接言。先以视听,次以色貌,次接之以言与事。有事斯有疑,有忿,有得,皆于事举其要。容之静谓之色,容之动谓之貌。九思各专其一,日用间迭起循生,无动静,无内外,乃无所不用其省察之功。”

2《朱注》:“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于面者。貌,举身而言。思问,则疑不蓄。思难,则忿心惩。思义,则得不苟。”

3)孙钦善《论语本解》:“‘难’指患难,参加12.21‘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发火动怒当心祸患。”

 

【解读】

此章所言皆礼也,可和《颜渊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章(12.1)互参,然贯穿其中者则“思”之一字,即尊礼并非纯然机械地执行就完事了,其重点在于“思”而后行。关于此“九思”之“次第”或顺序,钱穆的解释颇有道理。换言之孔子这样说,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是“视”和“听”,这是人从外界摄取信息量最大的入口,孔子强调了“思明”“思聪”。《周易》履卦六三和归妹卦九二都有“眇能视”之说,眇者一眼盲也,其能视物必不明也。又噬嗑卦上九云“何校灭耳,凶”,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意思是被戴上了枷锁,将耳朵都遮盖了,这样耳朵自然就听不到东西了。又鼎卦《彖传》有“巽而耳目聪明”之说,巽者顺也,凡人巽顺于理,自然耳目聪明也。故“耳目聪明”并非仅只生理而言,当有伦理道德之义在。


其次是“色”和“貌”,孔子强调了“思温”“思恭”。关于“色”“貌”之区别,朱子讲“色,见于面者。貌,举身而言”,钱穆讲“容之静谓之色,容之动谓之貌”,角度不同,可互参。《学而篇》讲“夫子温、良、恭、俭、让”(1.10),《述而篇》讲“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可见“温”和“恭”也是君子很重要的人格特质。康有为说:“色见于面者,忌冷而贵温。貌举身而言,忌慢而贵恭。”(《论语注》)


再次是“言”和“事”,孔子强调了“思忠”“思敬”。无论是“言”和“事”,还是“忠”和“敬”,前边已多有论述,此不必赘。综合以上“六思”,李光地说:“此六者,皆所以闲邪存诚、涵养之事也。”(《读论语札记》)“闲邪存诚”出自《乾文言》对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解释,原文为:“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故能做到此六者,实属不易。


最后是“疑”“忿”“得”,此乃“事”之最难处置而又日常必遇者,孔子强调的是“思问”“思难”“思义”。遇到疑问要主动求问,此为孔子之固有主张并身体力行者,《乡党篇》“入太庙,每事问”章(10.21)已昭示矣。又《颜渊篇》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12.21)即“忿思难”之意。《周易》损卦《大象》曰:“君子以惩忿窒欲。”亦此意。至于“见得思义”,此“得”即本篇“戒之在得”之“得”也,《乾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与此意亦相通。


而关于“思”字的重要性,李光地说:“案《洪范》以思列于五事之中,夫子则以思贯于九者之内,盖视听言貌虽与心相对,而莫非心之所为也,故孟子初以小体、大体并举,后乃以思为主,而曰‘思则得之’,其深得《洪范》《论语》之意者与?”(《读论语札记》)另《周易》亦极重视“思”,如艮卦《大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既济卦《大象》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故“思”字之义,大矣哉!


总之,本章所言均为“非常具体的生活规范,这也就是‘礼’……今人不必谨守传统仪文、规矩、观念(包括孔子教义在内),但由孔子和儒学强调‘礼’作为社会群体生存规范这一基本观念,毕竟不可废弃,‘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今读》)特别是就本章来说,所谓“九思”者虽相对抽象但又为日常所见,其可继承性就更多些,此又不可不察也。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论语易解】16.10“君子有九思”

孙福万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