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易合参】王阳明狱中读《易》诗

孙福万 玩易斋 2024-02-08


读《易》

 

王阳明

 

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

瞑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

乃知先天翁,画画有至教。

包蒙戒为寇,童牿事宜早。

蹇蹇匪为节?虩虩未违道。

遁四获我心,蛊上庸自保?

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

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明正德元年(1506年),武宗初政,阉宦刘瑾窃柄。戴铣等以谏忤旨,被逮击诏狱。35岁的王阳明抗疏救之,下锦衣狱,廷杖四十,既绝复苏,投入大牢。在监牢中,奄奄一息的王阳明并没有意气消沉、万念俱灰,而是坚持讲学论道,其时《周易》一书曾经给予他巨大的精神力量。作为这次集中研《易》的成果之一,就是王阳明的这首《读<易>》诗。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春,王阳明跋山涉水,由京城抵达贵州龙场驿,忽一夜彻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后人谓此“龙场悟道”),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而究其实,这也和其读《易》有关,此可参见其著名的《玩易窝记》一文所述心路历程。


据《年谱》记载,阳明高祖“精《礼》《易》,尝著《易微》数千言。”可见王阳明学《易》,本有家传。王阳明27岁谈养生,31岁自京师告病回家,又曾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可见其和《周易》有缘。其35岁入狱,面对生死考验,他对自己以往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深刻反思,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所谓“省愆惧安饱”);静坐牢中,他日日玩索伏羲先天八卦,以此“洗心”,由此得窥大《易》“微奥”,这才明白《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画都蕴含着至深的道理。阳明困而读《易》,与“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太史公自序》)颇有相似之处,又加之多年积累,故终有大成也。


    在这首《读<易>》诗中,中间六句,涉及《周易》六卦,值得稍作些讨论。其中“包蒙戒为寇”,来自蒙卦。蒙卦九二讲“包蒙,吉”,上九讲“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主要是说搞教育要有宽容精神。“童牿事宜早”,来自大畜卦。大畜卦六四讲“童牛之牿,元吉”,意思是说给小牛绑上防止其用牛角伤人的横木是吉祥的。“蹇蹇匪为节?”,来自蹇卦。蹇卦六二讲“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意谓这个“王臣”举步维艰却依然前去救难,这并非他本人犯了什么错误,恰恰是他坚守臣节的结果。“虩虩未违道”,来自震卦。震卦初九讲“震来虩虩(xì xì),后笑言哑哑,吉”,意思是说,当响雷到来之时,只有保持戒惧和平常之心,才能最终获吉。“遁四获我心”,来自遁卦。遁卦九四讲“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即只有君子才会主动退让故为吉祥,而小人则不知退让而为否塞。“蛊上庸自保”,来自蛊卦。蛊卦上九讲“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也就是说,在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君子有时可以不出山而暂时隐居起来,但这当然并非纯粹出于“自保”的目的。


这六个卦中的道理,既涉及到克制自己的私欲的问题(“不利为寇”和“童牛之牿”),也涉及到处事情时务必保持谨慎戒惧的心态的问题(“震来虩虩”);既涉及到要善于避祸、以待将来的问题(“好遁”和“不事王侯”),也涉及到坚持正道、坚守节操的决心的问题(“王臣蹇蹇”)。正是在对这些问题的涵泳过程中,王阳明的心态渐渐变得平和起来了。在诗的最后,他甚至宣称,自己已能“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可以像颜回那样安于“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了。他甚至设想,自己如能悠哉悠哉于阳明山脚下而安度晚年,那应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温海明教授说:“阳明之学问气象,可谓悟于《易》亦终于《易》,其一生传道说法,单以心学、理学范畴解析,常有难晓处,若以易道观之,则浑然一体,圆融无碍。”并引李贽《阳明先生道学抄序》说:“先生之书为足继夫子之后,盖逆知其从读《易》来也。”认为这道出了“阳明学问之大本大源”。(《王阳明易学略论》)从王阳明《读<易>》诗和《玩易窝记》以及其一生作为来看,此言不虚!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诗易合参】王阳明狱中读《易》诗

孙福万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