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学大观】赵献涛:鲁迅的几个笔名与《周易》之关系

赵献涛 玩易斋 2021-10-07

鲁迅的几个笔名与《周易》之关系

——兼与李允经先生商榷

赵献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摘 要:鲁迅的笔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情境和文化意蕴,其中几个笔名与《周易》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巧妙地化用《周易》的卦名作为自己的笔名,这些笔名不仅与署此笔名的文章内容密切相关,暗示着鲁迅的立场和态度,而且传达着鲁迅对《周易》精神的继承。

 

关键词:鲁迅;鲁迅笔名;《周易》;乐贲;元艮;丰之余

 
鲁迅曾经自我陈述,他是读过十三经的,《周易》是十三经之一。鲁迅的部分笔名与《周易》有着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我们分析鲁迅的笔名就会知道鲁迅是如何巧妙地吸收《周易》文化、默默承载并传承着国学之精华的。

“乐贲”
 
“乐贲”是鲁迅曾用笔名之一,对此笔名,李允经先生是如此索解的:
 
“乐贲”,首见于杂文《“日本研究”之外》。这篇杂文于19311130日最初发表于《文艺新闻》第三十八号。未见收集。稍后,又有《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一文,亦署此笔名刊载于《文艺新闻》第三十九号。
 
乐贲(fén,音坟),是“洛文”的衍变。
“乐贲”是“洛文”这一笔名的衍变,而“‘洛文’这笔名,应是‘隋洛文’的简化”。“‘隋洛文’是针对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一事而起的笔名。”
 
李允经先生在考察鲁迅笔名之原始及其含义之时,往往与鲁迅文章相联系,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而在考察“乐贲”这一笔名的时候,却没有联系鲁迅署此笔名的文章的内容,仅仅以谐音的方法推考“乐贲”,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鲁迅读过十三经,《周易》(也称《易经》)是十三经之一,“贲”(bì闭)是其中一卦名,由“离下艮上”组成,是装饰、文饰之意。
《周易》曰: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是《周易》“贲”卦的卦辞和解释卦辞的《彖》对“贲”卦辞的解释。爻辞,这里不再引用。

周振甫先生的说明是:
《贲》卦指装饰、文饰。从爻辞看,写对偶婚……《彖传》扩大了卦爻辞的意义,认为《贲》卦是刚柔交错的天文,文明以止的人文,是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
至此,我们明白了的涵义,而鲁迅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这一卦名的。乐贲即快乐,合而观之,是对文饰或人文快乐的意思。这一笔名的意思与鲁迅署此笔名的两篇文章的内容是息息相通的。
日本研究之外》与《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所涉及的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相关。前篇关乎中国出版界,后篇关乎版画艺术。在《日本研究之外》一文里,鲁迅愤慨于中国人的日本研究的论文和小册子,是中国人大偷其日本人的研究日本的文章了,为此提倡不仅要研究外国,尤其是应该研究自己;最后告诫国人,我们也无须再看什么亡国史了我们应该看现代的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这里面所指示的是战叫,是活路,不是亡国奴的悲叹和号咷!”“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精神在鲁迅此文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是对具体的德国创作版画展览会的介绍,其版类有木,有石,有铜。其作家都是现代德国的,或寓居德国的各国的名手,有许多还是已经跨进美术史里去了的人们,展览会上的版画,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是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版画艺术,鲁迅一直对之比较喜爱,并积极绍介和组织相关活动以推动中国版画艺术的复兴。版画正是人文之一种,鲁迅对它的喜爱正好与乐贲的字面意义(乐于文饰)吻合。在乐贲这一笔名里,不仅寄托着鲁迅对具有装饰性的版画艺术的钟爱,而且同样寄予着鲁迅以艺术革新社会的抱负。鲁迅对宏观的人文”——出版界和对具体的人文艺术——版画予以高度的关注,与化成天下、改造社会的精神紧密联系,与《周易》中《彖》对卦的发挥和阐释遥相呼应。
总而言之,鲁迅乐贲的笔名,来源于《周易》的卦,是鲁迅对的装饰、文饰意义的借用,恰当地表达了鲁迅对装饰性艺术自幼便喜爱、至年老而不衰减的钟爱之情;同样,乐贲的笔名寄予了鲁迅对《彖传》对卦所阐释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伟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表达了鲁迅乐于致力于人文,从而化成天下、推动社会进步的崇高精神。

“元艮”

李允经先生在《鲁迅笔名索解》一书里是如此考释鲁迅“元艮”这一笔名的:
“元艮”,仅见于杂文《反刍》。本文作于1933年l1月4日,最初发表于1933年l1月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
艮(音gěn,耿),是语言质朴无华的意思。“元艮”,是说青年人的文章原本就是质朴无华的。
1933年9月施蛰存先生鼓吹青年应当读《庄子》和《文选》。他的这种主张立即受到鲁迅的抨击。1933年10月,施又在《申报》副刊《自由谈》抛出了《<庄子>与<文选>》一文说“青年人的文章太拙直,字汇太少”,如果去读这两部书,便可以“参悟一点做文章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扩大一点字汇”鲁迅认为青年无须去从古书中寻找字汇,来装点和拼凑自己的文章。朴质无华总比矫揉造作玩弄词藻要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生却不在拼凑.而在创造,几千百万的活人在创造”。躲避现实斗争,“逃进字和词里去”,决不是青年应走的正确道路,于是,鲁迅便以“元艮”作笔名,写了《反刍》一文。
 
我之所以把李允经先生的索解全部挪用过来,是因为他交待了鲁迅“元艮”这一笔名的背景,而对“元艮”的解释是不尽如人意的。
 
“元艮”,这一笔名有着鲁迅阅读《周易》的文化背景。“艮”本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元艮”这一词汇的创造同样是受到《周易》语言的启发。在《周易》中,在乾卦、坤卦和屯卦里都有“元亨”一词,“元亨”是“大通顺”的意思,“元”即“大”之意。鲁迅笔名“元艮”的创造与《周易》有一定的实质性的联系。
“元”是“大”之意,“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看《周易》的艮卦。艮读为gèn,去声,由“艮下艮上”构成。《周易》曰: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周振甫先生的说明为:
《艮》卦艮下艮上,山下山上,山是止,即止而又止。艮又是注视,艮上艮下,即加强注意。
注意两层意义。由此推论,元艮大注意大止的意思。
的注意的意义体现在上面引用的卦辞中,意思是说,不要拘泥于局部,而要统观整体。的这层意蕴与鲁迅对施蛰存的批评异曲同工。施蛰存提倡青年去《庄子》和《文选》里找词汇,恰恰是一种只知道局部而不顾及整体的论点。鲁迅与施蛰存的思考方式相反,他是读过古书、得益于古书但也深深知道古书毒害的人,正如进过监狱而知道监狱真相的一样;沾染了牢狱气的人是可以说牢狱的坏话的,读过古书的人也可以说古书的危害。鲁迅完全是从整体的角度考察读古书对社会及青年的危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所以,以元艮为笔名,是与《反刍》一文的内容紧密联系的,较好地表达了鲁迅对施蛰存的批评和否定:不可只注意于古书局部的词汇语言而忽略古书整体思想内容的危险。施蛰存是太过于注意局部问题了。
的意义体现在《彖》的内容上,如上所引。元艮这一笔名含蓄地表明,施蛰存式的言论大可以停止了。五四运动的时候,保护文言者是说凡做白话文的都会做文言文,所以古文也得读。现在保护古书者是说反对古书的也在看古书,做文言,——可见主张的可笑。永远反刍,自己却不会呕吐,大约真是读透了《庄子》了。主张既然可笑,就应该停止了吧!鲁迅以元艮的笔名暗示了自己的态度,婉转、含蓄地传递着自己的立场。

“丰之余”
 
李允经先生是如此索解鲁迅“丰之余”这一笔名的:
 
“丰之余”,首见于杂文《推》。本文写成于193368日,于1933611日发表在《申报》副刊《自由谈》。收入《准风月谈》。其后写成的杂文《二丑艺术》、《‘推’的余谈》、《踢》、《四库全书珍本》、《吃教》、《喝茶》、《重三感旧》、《<感旧>以后()》、《<感旧>以后()》、《扑空》、《答“兼士”》、《<扑空>正误》等十二篇,均署此笔名发表于《自由谈》。
“丰之余”系“封余”之衍变。
“封余”,就是“封建余孽”的意思。
19288月,《创造月刊》上发表了署名“社荃”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把鲁迅当成“封建余孽”来加以扫荡。”为了回应杜荃的围剿,鲁迅就把别人的攻击之词作为笔名,这是鲁迅一贯的战略。这是“封余”笔名的由来。
由“封余”衍变而成的笔名尚有“唐丰瑜”、“丰瑜”、“丰之余”等。 
 
把“唐丰瑜”、“丰瑜”视为由“封余”衍变而成的笔名,我是认同的;但把“丰之余”同样视作由“封余”衍变而成的笔名,却是值得商榷的。


鲁迅“丰之余”的笔名的由来,同样蕴含着鲁迅对《周易》的理解和接受。只有联系《周易》的内容,才可以深刻理解“丰之余”这一笔名包含着鲁迅怎样深刻的思想,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以此笔名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
 
“丰”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由“离下震上”构成。《周易》曰: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日:《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日: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联系爻辞(爻辞不再引用),可以得知“丰”卦寓含着“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的盈虚消长的深邃哲理。

周振甫先生的说明如下:
 
《丰》卦离下震上,火下震上,明下震上。《周易浅述》:“以明而动,动而能明,皆有丰大之意,故为《丰》”。“全彖当丰盛之时,宜宇中不使至于过盛。益丰则多故,故有戒辞也。”看卦辞,讲王到祖庙祭祀,当时以祭祀为国之大事,正说明“丰,大也。”又说“宜日中”,《彖传》说:“宜照天下”,日中宜照天下,正说明是太阳盛大之时。但接着说“日中则昃”,日光过中则倾斜,正说明盈虚消长的客观规律,所以盛大时要有所戒。所以爻辞的
“丰其韩”,“丰其沛”,这种丰反而造成黑暗,要人戒备。这种黑暗会使人得疑疾,会使人跌倒,折右臂,只有保持诚信,才可以转化为吉,为无咎。再象“丰其屋”,如贵族得意时,象在天际飞翔,但转而逃亡,这更说明盈虚消长的道理了。
 
鲁迅正是在盈虚消长的意义上使用“丰之余”这一笔名的,丰之余不就是过盛吗?一件事情一旦过盛,就会转向它的反面,就会造成黑暗,“益丰则多故”。联系鲁迅署此笔名的文章,所批判的均是“丰之余”般社会的阴暗面。以《四库全书珍本》而论,鲁迅锋芒所指是当时影印《四库全书》之争,即官商要印珍本,学界要印善本,而学界的主张却不会实行的。影印《四库全书》本是一件文化上的盛大之举,但因为《四库全书》有许多删改,它的流传和广布恐怕反而会造成文化的伤害。正如鲁迅所言:明末人好名,刻古书也是一种风气,然而往往自己看不懂,以为错字,随手乱改。不改尚可,一改,可就反而改错了,所以使后来的考据家为之摇头叹气,说是“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这回的《四库全书》中的“珍本”是影印的,决无改错的弊病,然而那原本就有无意的错字,有故意的删改,并且因为新本的流布,更能使善本湮没下去,将来的认真的读者如果偶尔得到这样的本子,恐怕总免不了要有摇头叹气第二回。
 
总而言之,“丰之余”笔名与《周易》“丰”卦相关,也指涉着以此署名的杂文的思想内涵,包涵着鲁迅对事物发展的辩证认识。
 
此外,鲁迅“崇巽”的笔名与《周易》“巽”卦的关系,李允经在《鲁迅笔名索解》一书中已经涉及,不再赘述。
 
鲁迅,以其独到而精微的意识化用着《周易》的文化蕴涵,他的几个笔名具体而微地体现了鲁迅对《周易》的吸收和传承。在今天大力提倡国学的时候,在一个又一个国学大师被重新发现和推崇的时候,鲁迅,作为国学大师的一面,依然被遮蔽着,他的文章与《周易》的联系的一面,还缺少足够的理解和挖掘。鲁迅,作为国学大师是寂寞的。

 

(原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第2期)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