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 专业的精彩!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时代,先人一步!
点击蓝字关注我,更多专业等你pick~
读书不觉已春深
风暖盈襟,水绿满陂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
小南与本科招办一起
分三期为考生们播出2020年第一季
9 个院系的专业宣传片
(更多精彩,也请期待第二、三季和南大招生小蓝鲸)
2020级预备役小南们
一起来
看
专业的精彩!
2020,南京大学与你
不!见!不!散!
院系速查
咨询电话:025-89683060
网址:http://ese.nju.edu.cn/
邮箱:klh@nju.edu.cn
信息时代如何先人一步?电子技术是关键之一!
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先后创设了国内第一批“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此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逐渐转向工科类学科的建设。1984年,南京大学组建了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为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提升战略,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通过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和第五十五研究所共建,组建了新的工程学科类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
1
实力标签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2012年首次参加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学科评估,取得全国第七;第四轮学科评估获A-,并列第六。
“无线电物理”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在上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
0
2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177位教职工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教授和吴培亨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教授和贲德教授(双聘)。学院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5名、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10名。
在院士们的带领下,以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中坚力量,已组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多元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先后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创新群体。
0
3
人才培养
学院采取问题导向的“新工科”教学模式,培养“面向未来、顶天立地”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创新人才,依托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京大学—江苏长电科技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900余人。
学院本科实施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经过一年大类培养后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四个专业进行专业分流。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30余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教改论文50余篇,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生先后斩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别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研电之星”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全国大学生光电大赛最高奖金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在各类科研创新竞赛中共获10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0
4
科研创新
学院参与了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拥有国家发改委半导体节能器件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教育部光电材料与芯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防科工局电磁波特征信息调控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磁波先进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非并网风电与高载能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作为第二单位获得了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项目,作为首席单位获得了首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项目。
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学院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以及省部、地方和大型高科技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经费也有较大增长。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
0
5
优秀毕业生
赵令欢(1984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入围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
于全(1986届):2009年44岁的于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刷新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记录。
余凯(1998届):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现人工智能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公司创始人。
0
6
就业大数据
学院学生本科就业率近年来均达到100%,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芯片制备、通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就业单位包括国内著名高校、研究院所、行业内世界顶级公司等;毕业去向占比:境内升学大约55%,境外升学20%,就业25%。
延展阅读
大学专业怎么选?今晚19:30,“爱上南大 • 伴你高飞”为你解惑!
策划:网络文化工作室
来源: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招生办公室
责编: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