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诚南事 | “龙虾眼”背后的南大,南大人眼中的星辰

南大新传 南京大学 2021-05-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昨日小南推文

 

嗨,等你!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路上有你,@2020准小南 不见不散!


2020年7月25日上午,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的一座深山中,一群人正在抬头仰望,屏息凝神。正值炎夏,山中蝉鸣回响,反而更衬出一片寂静。


刚刚!南京大学成功发射“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


11时13分,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搭载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振奋的欢呼声被淹没其中。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


该卫星的核心载荷由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提供技术指导,又凝结了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中国航天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属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国空间科学与空间探测领域优秀团队的心血,耗时五年攻关研制成功。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李志远教授与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的苏萌教授为该项目的联合发起人。它将成为国际上首颗在轨工作的应用了龙虾眼聚焦X射线技术的空间探测卫星,承载着人类对解开未知之谜的渴求,飞入茫茫无尽的宇宙,与星辰比肩。


包括央视网、新华社、澎湃新闻、新华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喜讯,随后,它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当日,南大校友的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无数南大人沉浸在自豪与喜悦中。


卫星发射现场图片


作为项目的领衔者、核心技术的提供者,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一直以其雄厚的实力闻名。作为中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的天文院系,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连续多年雄踞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榜首。除了尖端的学科水平,自由而包容的学术氛围、丰富而多元的学习体验也让这所学院格外令人神往。在知乎“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问题下方,许多优秀的南大天文学子以饱含真情的文字分享了在天空院就读时光中的点点涓滴,讲述了专属于南大天文人的浪漫情怀。


在南京大学读天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随着影视剧《小欢喜》的热播,剧中乔英子“我要上南京大学,它的天文系全国第一”的热梗家喻户晓,南京大学“全国第一天文”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电视剧《小欢喜》截图



星辰的轨迹



此次“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又让南大天空院重回公众视野。那么,这颗卫星发射的背后,凝聚了南大人怎样的心血,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这颗卫星首先为人们关注的,是它“诙谐”、“独特”的名字。事实上,“龙虾眼”这一命名并非是谁的异想天开,而是取自卫星所使用透镜的仿生学原理。小龙虾的眼睛结构是方形的复眼,若将其放大很多倍,会看见在它球状的眼睛上有很多方形的微孔。这种独特结构赋予了小龙虾更大的视场。基于这种原理制作的龙虾眼透镜,视场大,质量轻,性能方面优于目前已有的X射线卫星。


由于镜片上面有上百万个微孔,其对整个技术的精度要求非常之高,给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技术原理并成功量产。而“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 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轨工作的、采用龙虾眼镜头的X射线望远镜,在此之前,这种技术还从未被应用于天文望远镜。因此更足见南大天文战胜了诸多困难,在这个领域独一无二。


此次卫星发射,不仅在轨验证了龙虾眼X射线成像技术,今后还会完成许多重要的空间X射线探测实验,这些都为将来该技术应用于其他卫星奠定了基础,意义相当深远。中国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时代的进步也对天文事业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交汇点上,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天文自主创新能力的展现,也为未来的天文研究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南大天空院师生和合作单位老师在发射现场合影


“龙虾眼X射线探测卫星”项目组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团队,有来自南大、港大的教授,也有众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整个项目涉及诸多合作方,例如,镜头的制造方来自北京,镜头的安装工作则由上海相关团队负责。这是一群富有激情、敢于奉献的人,是一群踏实行路,眼里总是闪烁着星辰的人。尽管工程浩大,工期漫长,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但再恶劣的物质条件,也不会让热情与创造消减,他们历时整整5年让卫星得以问世。


卫星太阳翼展开图


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在北京、上海、香港多地奔波,不同性质的团队不断碰撞、磨合。但在项目团队里,人人都能彼此尊重与体谅,将心比心。


项目团队在北京做地面的成像验证实验时,由于实验条件比较苛刻,每一次更新实验条件都需要等12个小时。为了赶上工期,他们时常需要在实验条件刚刚满足时,就开始深夜赶工,不浪费一点时间。就这样,每隔12小时,又是一次重复,无论白天黑夜。工程师们就这样在凌晨两点拖着疲惫的身体轮流接力,毫无怨言。


在上海时,卫星即将出厂,却临时遭遇了一个意外,进度拖了两天。这个时候,为了做卫星出厂前最后的测试,项目组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辛苦。赶工期的晚上虽然压力巨大,但大家一起点外卖,一起聊天,顿时夜风温柔,星河璀璨,颇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


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们对头顶那片深邃星空的好奇,对“搞出一个了不起的卫星”的执着信念。


卫星实物图


作为李志远教授的学生, 2018级天体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胡祯崧几乎全程参与了该卫星的研制。在她的眼里,发射现场实况远比电视中的画面要壮观,感觉周身都随之震动,一切是那么美不胜收。


美好故事或许都要伴随着一点波折,才能让人品尝到结尾的别样甜美让胡祯崧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乡村中独自攻克技术难题的体悟。


身肩技术任务的胡祯崧,在五一假期回到农村老家,没有WiFi,平淡的生活,瓦尔登湖般“与世隔绝”的环境,本因遇到技术困难而感到焦虑的她感受到了一种隐居世外的“超然”。多少人类引以为傲的灵感与创造,在这样的条件下被催生、孕育,被抓住的。某一天,像往常一样在电脑前敲着代码的胡祯崧突然灵光一现,在灵感闪逝前将其捕捉,使之成为攻克难题的关键一环……


路途中的磕磕绊绊,虽然苦涩且伴随着阵痛,再度回首,却也意味深长。



“与我们一起,探寻星河的奥秘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胡祯崧对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精神的概括。这种精神,自学子们踏入天空院的院门起,就注入了他们的灵魂,并在他们追逐梦想的旅程中数度回响。


如若问起天空院的朋友们:“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学天文?”


他们的回答是:“要有扎实的编程基础,这是从事天文研究的‘基柱’。”


“除此之外呢?”


他们或是含笑,或是摇摇头,没有统一的答案。


高颜值、高品质!CGTN带你领略最美校园好风光!


因为南大这所学校特有的自由与包容,赋予了众多南大学子以选择的机会。“文无定法,水无常形”,在天空院读书的学生,将来不仅可以从事天文工作,也可以选择大数据、计算机等方向;同样,每年也会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子,遵循心底的呼唤转入天空院,在浩瀚星河里写下自己的诗篇。本科期间学习生物的胡祯崧,就慢慢与这颗卫星结下了缘。“南大天空院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大家都可以学很好。南大给了我们非常多机会,只要你愿意去想,然后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可以选择你自己最适合的那条路”, 胡祯崧说。


南大给予她的学生足够的选择与包容,让处在迷茫期、心怀热血的我们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在挫折中历练,在碰壁中成长,在历经风雨后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拥有“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精神底色的南大人。南大天空院也是如此。




星河静默,那只划出地球的小龙虾正在天际遨游,向宇宙最深处进发。那些向往自然、探寻真理的梦想,有朝一日也会飞上天空。


这些梦想中,我们希望看到你的那一个。


来源:“南大新传”微信公众号

责编:丁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