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血燃!看军旗下的南大青年

南大党委学工部 南京大学 2021-05-01

今日,《中国国防报》报道了南京大学国防教育周系列活动:


金陵名校点燃尚武热情——南京大学国防教育周活动见闻(节选) 

     11月22日下午,南京大学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300余名师生凝神倾听一等功臣、东部战区某旅士官王亮讲述3次跳入湍急的河流,从落水小轿车中成功救出一家4口的经历。通过腾讯会议系统和“南播网”,3万余名师生同步在线观看。

  这是南京大学“奋进新时代,聚力强军梦”国防教育周系列活动现场。小雪时节,金陵已是寒意阵阵,包括国防教育图片展、军事日、兵棋推演、英模讲堂在内的国防教育周系列活动将南大学子的崇军尚武热情一次次点燃。

  11月20日,南京大学操场,人头攒动,30块巨大的国防教育主题展板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观看。“又美又飒……”在校友风采展区,不少同学在我军第一位博士女舰长韦慧晓的事迹介绍展板前拍照留影。

     学校党委常委、武装部部长龚跃告诉记者,作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南京大学一直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进行应急救援培训、成立国旗班,多项创新活动在江苏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学校还设立“将军讲坛”,每年结合学生军训,邀请军内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形势讲座,激发学生携笔从戎的激情。

  11月21日,南京大学生众创空间,兵棋推演大赛正在举行。包括南京大学棋谋智胜1队在内的4支代表队紧张角逐,争取最后的胜利。比赛现场,“为兵棋沙场添筹略、为国家兵戎谋先策”“聚焦军事智能博弈、推进国防教育创新”两条横幅下,选手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手指飞舞,光标直指目标……南京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杨新教授直言:“少一把王者荣耀,多一把兵棋推演。通过兵棋推演,让大学生从单纯的游戏状态中走出来,置身‘现代战场’,在对决中体验战争、感知战争,提升军事素养,增强国防观念。”

  11月19日,65位南大学子走进陆军第71集团军“临汾旅”,参观军史馆、新型武器装备,观看官兵训练,与战士们一起进行枪支拆解与组装训练,面对面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伟康表示,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到部队,为国防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全文请参见文末二维码)



报道中特别提到,一等功臣王亮在英模讲堂的事迹报告将南大国防教育周系列活动推向高潮。之后,三位退役的南大青年李伯胜、李伟豪、王茂顿先后分享了自己的军旅生活和心路历程,点燃了无数投身军营、强军报国的热忱目光。今天,小南就带你走近这三位热血青年的燃情岁月


铮铮铁骨,耿耿丹心

扎根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他们携笔从戎

将青春融入家国山河

他们,是军旗下的南大青年


我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

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

一朝参军,终身是兵

在军营在校园,不忘军人本色









到丛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李伯胜当兵第二年,正逢军队“实战化”改革。军营生活狼性十足,他们大部分时间睡在山里雨里。而营区反而像一间旅馆,只供人稍作休息。


离他退伍不足三月,一场演习拉开帷幕。在最热的时节,他们悄悄来到祖国的最南方。丛林茂密,蛇虫鼠蚁潜伏四周。野外用水是个大问题,李伯胜和战友们找到一个猪圈。老乡为了冲洗猪圈方便,接了根水管。每天晚上,李伯胜和战友们就是抢着这根水管洗澡。在野外,每天能洗个痛快的冷水澡,这已经让他们非常满足。李伯胜说,有时洗澡没那么方便,白天战斗着装负重三十斤,一身汗捂出了痱子,起了红疙瘩。到晚上奇痒难耐,还要随时防备蓝军的偷袭。那段日子,李伯胜笑称,是和小猪做邻居。


如同李伯胜他们在丛林和小猪做邻居,在野外演习的中国军人常常都过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他们或许曾在高山以山风为歌声,曾在冰原以冰雪为甘露,曾在荒野,曾在深谷。


苦,是自然的。但李伯胜说:“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担当重任,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军人本色,大抵如此。









扛起钢枪


暂别学校,初入军营,难免在体能、身体素质上与其他战友有一定差距。在血性十足的野战部队,李伯胜顶着“大学生”的称号,暗自较劲儿,下决心苦练。


因为他的目标是“小钢炮”,小巧而精悍。


饭前饭后拉单杠,睡前雷打不动三个一百下,李伯胜抽出碎片时间勤加练习。一天天的坚持,使李伯胜的体能成绩慢慢提上来了。第一年结束时,李伯胜已经变成了连队公认的“猛男”。


有一次连队测试单杠二练习,李伯胜在杠上死活不撒手,转了不知道多少圈。后来连长也跑过来看,一共拉了55个,刷新了连队的记录。


然而,单杠测试刷新连队记录的背后,是血肉模糊的双手。从“大学生”到“小钢炮”,是“掉了几层皮”的付出。


11月22日来到南大分享英模事迹的一等功臣——王亮同志,和李伯胜是一个新兵班的战友。他们在训练的时候往往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王亮有严重的骨膜炎。每一次用力的奔跑,都伴随着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而李伯胜特别佩服王亮同志骨子里不服输的斗争精神。


李伯胜说,是部队的培养,带给了他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军营生活练就的血性,让他不再畏惧前方的千难万险,教会他直面困难,勇于挑战,坚持不懈。在最应该奋斗的两年青春时光里,选择紧握钢枪,献身国防,是他最骄傲、最光荣的事。









重回课堂


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需要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从军人到学生,只留给李伯胜一天的时间。


9月1号退伍,2号李伯胜就已经坐在了教室里。看着黑板上熟悉又陌生的字母和两年未接触的专业知识,李伯胜脑子里一片空白。身份转变之迅速,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军旅生活练就了李伯胜钢铁般坚韧的品格,让他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越过这个坎儿!


按照部队养成的一日生活制度,李伯胜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整个大二期间,他几乎没有出过校门,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当中。10月份国庆节,在李伯胜坐高铁回重庆来回20小时的路途上,他也完成了不少的作业。



但学习上的障碍,似乎比李伯胜想象的更艰难一些。努力了半学期,期中却考得一塌糊涂。但军队的生活不仅教会他吃苦与奋斗,还练就了他良好的心态。李伯胜没有气馁,他继续保持自己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节奏,到一学期结束时,他实现了从70几到接近满分,总评90分的跃进。李伯胜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良好状态,两年之后,取得了保研学分绩排名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


李伯胜说,在自己重新适应校园生活,进入学习状态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各个部门的老师们帮助他以最快速度退伍复学;学院的党委书记、教务员、辅导员主动给他打电话,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许多老师和同学帮助他重新融入集体,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重回课堂的过程中,李伯胜感到很幸运,因为他从部队带回了最宝贵的财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贵的品质,这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他也很感激,感谢温暖的校园可爱的人,真诚无私地给予了他很多关心和帮助









新的舞台


回到学校,李伯胜一直牢记复学过程中得到的帮助,感念学校和部队的培养。他和其他几位退伍同学碰头,表达自己回馈集体的想法,迅速得到响应。于是,几位老兵达成共识,决心建立一个平台,为集体做点事,把退伍大学生和关心国防军事的同学团结起来,打造南大的国防教育窗口!为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军绿色。


去年,在人武部的支持下,李伯胜和其他几位退伍老兵成立了军事爱好者之家,并由李伯胜担任军家的负责人。



李伯胜讲到,前几日65位同学走进军营,参观了整洁的内务、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光荣的旅史馆,深入了解了军营生活。他感到非常高兴。他说,学校为鼓励大学生入伍,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如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入伍学生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2万元等。


李伯胜说,他很期待同学们参加军事爱好者之家的活动,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同学投身军营,绽放青春,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军营生活在李伯胜的人生已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他的青春添上了最美的注脚。军人本色已经融进他的生命,正如他所言,一朝参军,终身是兵















军人本色是终生的信念

传承军人的优良作风,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









敢想敢做,一往无前


  在李伟豪心中,军人是坚毅勇敢的代名词。


2017年9月,原本已是研二的李伟豪怀揣军营梦,离开了舒适的南大校园,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涯。


李伟豪记得在新兵连第二天,由几名班长组织全连新兵唱军歌,教了两三遍之后,班长让新兵们自告奋勇上前独唱。在几乎所有的新兵都沉默低头时,李伟豪的一个战友站出来坚定地说,我来!随后那位战友唱起了激昂的军歌,有些五音不全,甚至有些上句不接下句。下面的新兵们听得差点笑出声。但李伟豪注意到班长们没有笑,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说了句:人家至少敢,你们呢?


李伟豪似惊醒般,是啊,作为军人,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就是要具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这样的勇气,需得从在部队的每个日夜历经千锤百炼而得来。李伟豪说,在部队,没有认识的同学陪伴,没有父母亲友的照顾,一切都要靠自己;在部队,有时候会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站也不对、坐也不对,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在部队,要学会报喜不报忧,常常含着眼泪和家里说,在这里一切都好;在部队,每时每刻绷紧神经,随时应对各种命令;在部队,要在暑气腾腾的三伏天狂奔,要在冰天雪地的寒冬里爬战术……正是这样的一点一滴,塑造了他和战友们一往无前的勇气。



有了这样的勇气,才有王亮同志在看到河中四轮朝上轿车的瞬间,果断从5米高处跳入河中救人;有了这样的勇气,才有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站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


“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难时候豁得出去”,这是军人的勇气和担当。








坚韧顽强,百折不挠


为了一瓶可乐让自己跑到呕吐;为了一句话,全班凌晨三点起床跑到俱乐部叠被子;为了一次比赛,练到无数次脸着地摔在土里……


李伟豪说,这对军人而言,是家常便饭。


李伟豪回忆起新兵连一次体能训练。他和战友跑完例行的三公里,开始做俯卧撑。班长喊了100个,他们吭哧吭哧地做完了。没想到,班长随即又喊了90个、80个、70个直到50个,手臂发麻,体能消耗极大。然而他们没有听到休息的命令,又等来两分钟的平板支撑。平板支撑后,又是40、30、20、10、9、8、7、6、5、4、3、2、1……



李伟豪讲到,体力耗尽时,拼的就是意志,是即使再累,也不能趴下,不能用膝盖支撑,更不能承认自己做不到的一股子信念。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磨炼,练就他们百折不挠的硬气。


硬气,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是逢敌亮剑、勇于战胜的信念,是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执念。

硬气,是有血性,是坚定信仰,是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必定前仆后继、所向披靡。


李伟豪说,当自己和战友在军旗下宣誓成为军人的那一刻起,军人的印记就已经镌刻在他们心里,军人的信仰就是他们终生的信念。









素质过硬,临危不惧


李伟豪再次谈起功臣王亮救人的过程。王亮当兵四载,第一年获得“优秀义务兵”,第二年入党,第三年成为全旅最年轻的战斗班长,能力出众,实力过硬。而这段“教科书般的营救”更是告诉他底气来源于实力。


而实力又从何练就?李伟豪说,实力从一次次在极限关头的咬牙坚持而来,从平常流的血汗而来。


李伟豪讲到自己刚入伍时,身体素质较差,在新兵连经常垫底。他不甘落后,于是常常自己给自己加练。每天晚上,李伟豪是全班最后一个上床休息的,在地上做完三个一百就再做一遍。


2018年全军掀起练兵热潮,为了提高成绩,在正常的训练和值勤任务之外,李伟豪的班长还经常带着他们加练。而跑步时,即使队伍只剩下四五个人,李伟豪也一定会跟着班长坚持跑完全程;单杠训练时,班长让吊杠两分半,李伟豪会咬牙让自己坚持到两分四十甚至更久。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李伟豪在体能考核中拿到了优秀,在全团举办的军事体育运动会中获得800米短跑第三的好成绩,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今时今日李伟豪回顾这既短暂又漫长的两年,觉得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艰苦的训练锻造他钢铁般的意志,严明的纪律养成他良好的生活习惯,辛苦又温暖的军营生活让他收获了浓浓的战友情谊。



李伟豪说,参军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是人民军队,让他抛却胆小懦弱,变得更加阳光开朗;是人民军队,让他提高了执行力,明白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真正意义;也是人民军队,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青春多彩,迷彩绿最为特别

我们都要努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退伍不褪色,当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一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儿时的梦想


“当一名军人,几乎是所有男孩子从小的梦想,我,亦是如此。”王茂顿这样讲到。


王茂顿从小就对军人十分景仰。高考时未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军校,那句“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当中,上大学后参军入伍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于是大一结束时,王茂顿便积极参军报名,并于2016年9月顺利入伍,在武警江苏边防总队张家港边防检查站服役了两年。


王茂顿回忆第一次班务会时,班长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来当兵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是不论是想待两年就退伍、还是想考学或者留士官,我希望你们要记住,这身衣服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上的,既然你们选择了它,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军人,服从命令,不怕吃苦,练就本领,保护人民群众,站好每一班岗。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让身边的每一位战友都变黑了,变瘦了,但是精气神更好了。王茂顿回忆起当时班里的一位战友,185的个子,刚来的时候体重113公斤,三个月后减到了96公斤。在王茂顿的记忆里,这位战友做事有股坚持和不服输的劲头,流的汗水都化作了回报。


部队,是一个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杆走路的地方。









特战岁月


王茂顿下连后的目标是加入武警特战队——蛟龙突击队,江苏边防为数不多的特战队之一。


想进特战队,体能是最重要的,而与其他战友相比,跑步是他的弱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茂顿每天都要坚持跑10公里以上。


遇到好天气,王茂顿的班长总是带他去爬营区旁的小山。当然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在上下山的石梯路上来回冲刺,锻炼腿部力量。在班长的严格要求下,经过两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王茂顿通过了特战选拔考核,如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武警特战队员。


特战队期间,王茂顿参加安保执勤任务二十多次,其中包括国庆安保、两会安保以及十九大安保任务,两年共监护外轮300多艘,完成了作为一名边防军人,一名武警特战队员的使命。









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退伍不褪色是所有退伍军人坚定不移的信念。王茂顿亦然,军人敢于当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已经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今年年初,在全国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王茂顿积极响应家乡有关疫情防控的号召,主动报名加入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中。他陪同父亲挨家挨户摸排本村外地返乡人员的信息,并在镇口的疫情监测站志愿站岗一个月,对来往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测温、登记。



在镇口值班的时候,王茂顿时常会想起在部队站岗的日子,江风呼啸、点点渔光,耳听浪花拍岸、船舶鸣笛。虽然今时站岗的身份和任务已经不同,但王茂顿依然是以军人的姿态站立在抗疫的前线。


在人民需要的地方,无私奉献的就是他。


那抹军绿,一直在王茂顿身上绽放光芒。









军绿色的传递


去年下半年,在校人武部支持下,王茂顿和退伍的战友们一起成立了南京大学军事爱好者之家,希望能为更多爱好军事、关注国防的同学提供一个更好的锻炼和交流平台,为志愿参军、退役复学的同学提供经验咨询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



王茂顿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身边每一位当过兵的同学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个人的毅力、执行力、集体荣誉感较同龄人都要强。王茂顿希望通过南京大学军家这个平台,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王茂顿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南大学子投身军营,参军报国。


以青春之力量,将这抹神圣的军绿传承下去。




一腔热血护万家灯火,铁骨铮铮守四方安宁。


军人也是平凡之躯,却以超乎常人的意志背负起超乎常人的责任。

数年来,一批批南大学子投身军营,以青春之力量增添军绿色的光辉。

退伍之后,他们未曾忘记军人本色,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毫不犹豫地出现在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


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那军旗下的青春力量、军旗下的南大青年。


向他们致敬!向军人致敬!

扫码阅读《中国国防报》报道全文:

《南京大学国防教育周活动见闻》


来源:“南大学工”微信公众号

编辑:罗涵山  郭月  刘婷婷  曹玥

责编:佘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