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南京大学十项大事!
2020年 是永难忘怀的一年 是经受淬炼的一年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当时光年轮转向2021 回首来路 无论小欢喜还是大自豪 都值得铭记 十项大事 带你回顾南大的2020 再次投影 属于每一位南大人的高光时刻! |
全校师生众志成城打好防疫抗疫攻坚战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党组、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师生同心赴一线、组织三千志愿者和捐赠、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好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攻坚战。第一时间组建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胡金波书记和吕建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建立二级单位领导负责制及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形成有效的压力传导和分工联动机制。各部门各院系在领导小组统筹下积极投身防疫抗疫,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疫情期间,我校所有教学工作均按照校历如期全面在线开课。针对疫情的干扰,招生工作和毕业就业工作频出新招: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教授开讲”“学子分享”等系列直播课堂活动,提前谋划推进研究生复试工作,率先实施博士学位论文线上答辩,推进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和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综合评价改革,开展毕业“不见面审批”、网上签约等服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苏州校区建设工作大步迈进
2020年,苏州校区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6月23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9月8日,苏州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10月10日,省委书记娄勤俭赴苏州校区项目建设现场考察调研。11月9日,苏州校区引进的第一位院士——徐祖信院士正式加盟。在这一年里,学校与苏州市签订《深化全面战略合作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合作备忘录》,共同擘画苏州校区建设和未来办学的宏伟蓝图。
苏州校区将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学校学科建设总体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重大科学装置为牵引,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重点发展“新工科”,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等“五大学科群”,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校区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南南合作”创建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示范区有力推进
2020年,我校和南京市合作创建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工作不断取得进展。教育部、省市各级领导给予示范区重点关注与指导,郑富芝副部长赞誉示范区建设是“务实之举、跨越之举、引领之举”。
在这一年里,我校与南京市密切合作,完成南京大学金陵中学、金陵初中、金陵小学、金陵幼儿园等南大金陵系列学校挂牌。同时,密集面向南京市中小学开办各类讲堂、专家工作室和研修班。参与主办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成立南京大学扬子江教育智库,积极开展南京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等研究。通过扎实推进首批重点合作事项,我校与共建单位团结联动,齐心协力推进共建新局面,力争让高等教育“接地气”、让基础教育“攀高峰”、让教师队伍“提品质”、让教学研究“求突破”。
新生学院与本科生院正式成立
2020年,我校以“转思路、转职能、转机制、转作风、增效能”为导向,以推进“管理模式与育人方式、管理追求与育人需求、管理机构与育人任务、管理绩效与育人成效相匹配”为切入点,立足“融”和“通”,组建具有南大特色的新生学院和本科生院,全面落实“熔炉工程”和“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
新生学院为面向一年级本科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机构,下设秉文、行知、安邦、有训、毓琇、开甲六大书院。本科生院为本科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职能部门,实行交叉任职、动静结合、扁平化管理。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融合创新、提质增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为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再创新机制、再添新动力。同时,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创新优秀成果不断涌现
2020年,我校立足高水平学科体系和基础研究优势,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深化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研新模式。
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7项原创性成果发表于NATURE、SCIENCE等期刊,创历史新高;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为2006年以来首次;“自然指数”排名在全球高校中持续保持高位。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获批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生态文明、声学工程、光子芯片等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培育。团队与人才的创造活力明显增强,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多位科学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及腾讯基金会“科学探索奖”等奖项;14位青年科学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位居全国高校第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斐然,2020年度我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68项,教育部各类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项,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获第十六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3项,约占全省30%。智库建设也取得新突破。
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2020年,我校全面推进开发人才“第一资源”,坚持走“精品化、高品质”道路,“高学术浓度、高人才密度、高人均产出”的优势与特色不断彰显,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等各类人才不断涌现。
2020年,我校引进全聘院士1人、国家特聘专家5人、杰青2人、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新增培养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位列全国高校第二。新增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青年长江学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成功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大会。
学科建设实现“双一流”首轮周期目标
2020年是我校“高峰学科建设年”。全校上下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聚焦学科内涵式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优化学科建设新生态。组织完成“双一流”建设首轮周期自评估,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完全实现预定“双一流”建设目标,为更快建成“第一个南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学科总体实力继续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
国际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我校以“国际合作突破年”为契机,积极培育全球合作新动能,构筑开放办学新格局。推出以“变革引领”为主题的“南京大学全球开放发展战略”,推进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筹建南赫学院和中德法学院。打造“留学南大”品牌,建设完成首批14个品牌专业硕士项目。实施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发展计划,推动筹建中英(欧)中心;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利兹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开展“海外院士大讲堂”等高层次引智项目。海外学者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一站式在线服务系统模块上线。启动“国际化课程倍增计划”,国际化课程申报开课数增至162门。顺利召开全校首次“国际合作突破推进大会”。
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年,我校首获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最高等次,全年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34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333.84万元、培训基层干部1918人、培训技术人员1949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394.24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898.22万元,完成全年帮扶指标。研究生支教团(宁夏分队)支心彩虹心理助学项目入选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志愿者案例50佳。
党的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成效显著
2020年我校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为建设‘第一个南大’而接续奋斗”的目标要求。全校上下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落实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部、校两级“对标争先”项目建设,打造“强基固本、守正创优、引领示范”三级动力体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纠“四风”、树新风。
本年度还是我校“治理能力提升年”。出台《南京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实施院系行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机关部处院系单位量化考评制度,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和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党性修养与治理能力提升”系列专题培训班和网络培训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绩效导向,推进学校党政管理机构改革、深化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南大特色“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均取得持续进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2021年 小南与你携手共进! |
精彩荐读
中共南京大学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南大&华为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乐在其中!你不知道的南大交响人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张溪芸、高沁彤、刘婷婷、丁丁
责编: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