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团”领航,南大这门“金课”再度开讲!
3月22日晚,我校2021年春季学期“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正式开讲,并在课前举行开课仪式。副校长王志林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陈洪渊,“长江学者”、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出席仪式并开启第一讲。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新生学院执行院长徐骏主持开课仪式。
2020年秋季学期,我校正式启动“科学之光”通识课项目,5门“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率先开课,600名新生同学参与课程学习,反响热烈。本学期,8门“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开课,6位院士领航,17位“长江学者”、6位杰青加入,组成科学家“天团”,吸引了共960位2020级本科生选课,感受科学之旅。
开课仪式上,王志林为陈洪渊、张辰宇颁发南京大学2021年度“科学之光”首席教授聘书。王志林表示,“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聘请了众多具有标杆性、灯塔性的资深学者,结合科学探索经验及科技创造体会,分享科学感悟,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点燃同学们心中向往科学的火种。他激励同学们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技能、锻炼方法和思维、培养精神和品格,有朝一日也成为矗立于科学海洋的明亮灯塔,引领一代又一代后人。
陈洪渊、张辰宇分别以《生命分析化学的挑战和机遇》《非编码RNA:物种进化与适应的生物媒介》为题开启第一讲,在生命分析化学、物种起源与进化媒介两大前沿领域引领同学们踏上科学之旅。
" 我 1956 年来到南大,现在站在讲台上,面对你们这群年轻人,心里还有一些 nervous......" 陈洪渊院士已年过八旬,是一位幽默风趣 "80 后 " 院士。为了上好这次 " 科学之光 " 通识课,他特意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提前了半个多小时到教室做准备。陈院士说," 这是我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的敬畏。"
从“学科的高度分化和理论的高度统一”这两大科学发展趋势出发,陈院士介绍了交叉学科产生的必要性和“生命分析化学”这一新学科。他提出,要依靠“原始创新”迎接学科的新时代,并寄语青年学子要明确人生追求和目标,心系祖国,志在奉献。
“生命和生物哪个范围更广?生命科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 张辰宇教授的主题讲座风趣生动,深入浅出的知识分析让同学们听得入了神。他说,现代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对特定时空的适应,进化是生命适应的手段和方法,当代生命科学都是围绕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而产生的。“结合生命科学最基本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是一种科学的思维、科学的逻辑,在这个基础上培养自己科学的素养。"
开课首日,课堂现场座无虚席。“科学之光”课堂讲解涵育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课程设置兼具通识与前沿,以历史性、发展性、世界性的学术眼光,打破知识的界限,引人入胜、深入人心。在座同学们无不怀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零距离感受学术大咖的风采,课堂上互动连连、掌声不断。课程结束后,许多同学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
据介绍,本学期34个课程讲座还同步通过线上平台向我校重点生源基地重点中学开放直播,深入推进“0年级计划”,探索高中和大学的深度衔接,帮助青年学子了解学科、确立学术志向,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
据悉,南京大学“科学之光”系列通识课程以“讲座+Lab参访”为授课模式,由1位院士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资深教授领衔,N位高水平教师加入组成的教学团队讲授。每门课程确定一个面向未来、学科交叉的主题,以老师们近期主持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做出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工作或近期发表在顶级期刊的科研成果为主要授课内容。
扫描二维码观看课程直播
2021年春季学期”科学之光”
通识课直播讲座
精彩荐读
文字:于玥晗、胡昕哲
来源:本科生院、现代快报、南大招生小蓝鲸
摄影:佘治骏
编辑:朱歆琦
责编: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