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冰墩墩”总设计师为母校南大附中送祝福!

南京大学 2022-06-07


北京冬奥会如火如荼进行中

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冰墩墩”

可谓“一墩难求”

你知道吗?

这只憨憨熊猫的设计团队负责人

曹雪教授

是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原十一中)79届校友

大年初七,曹雪教授

给母校师生送来了祝福





回忆起当年,南大附中,他的前身十一中学,各位老师对我的关照,尤其对我学美术这条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此我要感谢母校,也预祝各位老师和同学身体健康!



  

 曹雪教授与南大附中的母校情缘


曹雪教授是南京大学附属中学1979届毕业生。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全国十佳设计师。

 

从小爱画画

高中被特许在数学课上画画



曹雪教授中学时代在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原十一中)度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高中时期画画的经历,曹雪教授还讲了一个笑话。“那会儿因为我对数学没有感觉,大概从高一高二开始,学校特批我可以把数学课变成我的美术课,前提就是我要到课堂,不能请假,也不能影响其他人学习。于是,数学课上,我要么在临摹,要么画旁边同学的速写。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来有些不可思议。”曹雪教授表示,母校给予的支持助力他顺利实现设计梦。



曹雪介绍:“冰墩墩”是基于我们国宝形象熊猫为主设计,灵感来源于“冰糖葫芦”。而“冰墩墩”脸部彩色能量环的设计灵感,则是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颜色则代表着“五环”的五种颜色。搭配具有太空感的服装,代表着未来人类探索的方向。 



曹雪:“冰墩墩”设计团队有14个人,由7名老师带7名研究生完成创作,创作时间跨度长达10个月,非常不容易。设计团队提交了16幅作品,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幅作品中选出十佳。我们很幸运,有3幅入围十佳,占到30%。这让我对于创意作品有更深思考,当卯足劲去努力的时候,是会有好结果的!当然这也需要很强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脑力、体力各方面的输出,努力后的收获让我们团队倍感喜悦。


曹雪:其实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广州美术学院宣讲吉祥物设计的时候,距离截稿日只剩下19天。没有长期在冰雪世界生活、体验过的人能否胜任冬奥会主题内容设计?冬奥组委会有一些顾虑,设计团队的人也有顾虑。我当时就说,你们不要气馁,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说不定对于冰雪运动反倒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没有开始动手设计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去创造奇迹。这句话直到现在,好多在场的人都还记得。


包括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队友、有些老师已经绷不住了,觉得压力实在太大,就问,“曹老师,我们到底有没有希望?”我就告诉他们,希望不在别人的眼中,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冰墩墩”为什么能征服世界?


曹雪说,“冰墩墩”受到大家的欢迎,不是带着一帮人漫无目的的头脑风暴,而是一定要有理论和策略性的思考。“冰墩墩”穿上冰壳,脸上有冰丝带,大家都觉得很好看,其实形式美感背后有基本规律,其中重要的规律就是“对比统一”。


“硬与软,透明与不透明,黑与白,冰丝带五环颜色的色彩对比,都实现了视觉审美层面的对比统一,但同时又做到了一举两得,做成衍生品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触觉体验。”曹雪说。


“冰墩墩”和历届奥运会吉祥物不一样,不是单一材质、单一触觉体验,坚硬的冰壳包裹着一个毛绒的熊猫,用曹雪的话来说——冰壳之下有一分“暖和软”,“人们在寒风中等待就是为了最后手中能捧上一份温暖”。


曹雪希望,“冰墩墩”能够超越冬奥会的时空限制,将艺术生命延伸更远。“今天一大早看朋友圈,好多人开工了发照片,把‘冰墩墩’放在办公桌上,我觉得它已经超越了一个奥运会吉祥物本身(的含义),这也是我们最初的设想,希望它的艺术生命能够延伸。”他说。


“冰墩墩”的热销,也可以看做“国潮”崛起的又一个生动样本。曹雪认为,“国潮”不是中国元素的简单拼贴,而是要把中国的历史文化融入设计的DNA,才能生长出真正的“国潮”。


“从国画、京剧这些国粹开始,我们看世界和进行表达是不一样的,不能表面化地把中国文化理解成中国元素,曾经有人说是不是要给‘冰墩墩’加上长城、华表这样的元素。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设计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就太单一了。视觉传达是‘传而有达’,你表达了,别人没有接受不叫传达。很多所谓‘国潮’只是把中国传统元素随便贴在产品上,其实做‘国潮’要真正地读懂中国,‘向过去要未来’。”曹雪说。


 赛场上的健儿们,翩若惊鸿;

 幕后的创作者们,独具匠心。

东方火炬,长信长明。

一代代南大人,一起向未来!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南雍初雪,更见芳华


点击图片阅读:

 南大师生祝福冬奥!一起向未来!


点击图片阅读:这才是南大学子看中的“土味”春联!

来源:新华社、鼓楼微讯、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央视新闻、紫金山新闻、封面新闻等

编辑:李佳轩 黄麒霖

责编:佘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