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写】人间四月克时艰:疫情防控中的南大生活

同心抗疫的 南京大学 2022-06-07

一、劝君惜取少年时


早晨八点,阳光穿过薄薄的云层,投在春花烂漫的远东大道上,从诚园宿舍区一路向东的路线上,戴着口罩、背着书包、或骑车、或步行的同学们,正准备前往杜厦图书馆,开启一天的网课学习生活。


即将迎来毕业季的文学院本科生张亦洋也是其中一员。她每日会前往图书馆五楼进行学习,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开始一天的日常学习与论文写作。图书馆内防控措施得当,同学们佩戴口罩、自觉隔位就坐,图书管理员用心地为每一本书籍消毒;而置物架上,也放上了消毒洗手液与凝胶,随时供在馆阅读与学习的师生使用。


图书馆相应防疫措施


同学在图书馆学习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图书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与细节提升,期冀以贴心小举动传播抗疫正能量,为师生朋友带来便利与温暖:图书协会张贴的“等疫情结束,我们就…”的暖心小纸条、清明假期不闭馆的通知、疫情防控下弹性调整借阅期限的规定等。疫情仍严峻,人心却炽热,南京大学图书馆凝聚着全校齐心抗疫的缩影,彰显着属于南大人的抗疫决心与相助温暖。


图书协会张贴的字条


疫情防控下的校园,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安静的教学楼、温馨的学生社区,处处都有同学们仔细听课、踊跃思考的身影。


疫情下的网课生活,暂时隔开了原本面对面交流的师生、切磋琢磨的同学伙伴,但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适应调整,积极配合、齐心抗疫,以静默坚韧的守候蓄势一切如常的明天。


同学在宿舍里认真上网课

二、防疫不忘探美食

指针指向十一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有奕选择在没有课程的中午来到了食堂,错峰就餐。最近,有奕发现食堂有了新变化——门口新置了测温门,多了督促戴口罩测体温的志愿者同学。出于对安全卫生的考虑,食堂鼓励打包外带,饭菜窗口也取消了打包收费,更加快速与方便。

食堂门口的防疫设施


每到三餐饭点前,穿着白色大褂的学生志愿者准时到岗,在几天的服务中,他们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准确提醒忘记佩戴口罩的师生,维护用餐时段的食堂秩序,确保食堂内不聚集、不扎堆,师生有序就餐,隔位就坐。“我们学生虽不能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贡献力量,但能够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各个需要我们的岗位为大家服务,无论是测量体温、还是维持秩序,我们都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就在几天前,南京大学后勤集团膳食中心于鼓楼、仙林两校区食堂免费赠送青团,给师生同学们送上春天至味。有奕也享用了这枚带着关爱的青团:“受疫情形势影响,校外’舌尖上的春天‘因此离我们有点远。但学校对我们的关心照顾,志愿者师生的倾情付出,都令我们如沐春风。”


食堂制作的青团

三、核酸报告请出示


火红的方肇周,在这个特殊时期成为了仙林校区的核酸检测点。每位同学均会按照预约时间,前往检测核酸,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同学们自觉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当“大白”们紧张的采集工作暂告一段落,班委同学们开始忙碌了起来。韩丽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班长,肩负起了核酸检测通知转达与报告收集的任务,时刻确保收集工作的准确与便捷。


在线统计同学的核酸情况


每当一轮核酸检测报告陆续生成时,总是班委们最忙碌的时候,探索最优工作方法,确保一个不少,一轮不落。“虽然辛苦,但班委们分工合作,同学们积极配合,一切都很值得!”从每一位同学到班级、年级,再到院系、学校,彼此充分理解、高效配合,构筑起了最坚实、最温情的防控网络。

四、科研生活不停摆


天色渐暗,学校各个实验室却依然灯火通明。严峻的疫情给科研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李一凡回忆道,导师由于疫情防控政策居家办公,无法面对面提供专业指导;部分同学作为走读生,只能在校外学习,暂时不能入校科研,但师生们总能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实验室的内外,是守望相助的温暖与排除万难的决心,导师们通过线上组会实时了解科研进度,师兄师姐通过视频给予远程指导,课题组成员们相互鼓励振作心态,调整学习节奏,共同稳步推进每一项科研的进度。李一凡说:“实验室里的‘人气’变淡了,但严谨扎实的科研氛围丝毫未减。我们倍加珍惜良好的科研条件,希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争取早日攻克下科研难题。”



五、健身运动莫忘记


每日的网课生活不免带来久坐酸痛和用眼疲劳,历史学院研究生范文琪与许多同学一样,选择以运动缓释压力、舒缓身心。除了日常的羽毛球活动外,她最近正在校园“520”线路图上,为疫情防控下的生活增添活力与闪光。这是学校专门规划以鼓励疫情防控下的师生坚持健身、享受春日、放松心情的路线。由弘毅路始,自中大路止,首尾联结呈“520”字样,既凝结了全校师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意志,也体现了献礼百廿、共襄盛举的展望。



“520路线健身跑”之路已被1500余位同学解锁,而这条路线也被健身软件官方收录,变成了一条拥有专业导航指示的固定路线。疫情下的校庆健身跑线路图,成为了同学们抗疫时期挥洒汗水、放松心情的专属路线,也成为了这段特殊时期携手防疫、积极生活的证明。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爱运动、爱校园的真心紧靠一起,以坚定的脚步与顽强的意志,以足迹刻写“520”的心声,期待着疫散春来、百廿芳华的重要时刻。


六、拨开云雾见曙光


作为“21天‘心流’打卡”活动负责人,商学院本科生惠芷凡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与群友同学道早晚安,记录大家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文学院研究生殳静宜也开始“健身打卡群”一天的统计总结。



“我们设计这类打卡活动,是为了帮助同学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大家在群内分享健身、学习与生活日常,相互激励、彼此赞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创造了许多美好的瞬间。”她们介绍道。


疫情之下,各院系积极发动同伴互帮互助,鼓励同学以线上交流、互动、打卡的模式,保持生活的节奏与身心的健康。这种方式除了督促同学们自律而积极地生活以外,也扩大了因距离而变得闭塞的社交网,帮助同学们彼此构建支持与陪伴的良好关系,以同伴督促助力规律生活,以群组结伴达成共同进步。


院系部门的密切配合,师生同心的抗疫决心、党员先锋的模范表率、同声相应的守望陪伴、疫散春来的坚定信念……正是这一切,构筑了疫情之下仍然熠熠闪光的南大生活,彰显着携手抗疫的强大力量。


七、期待明天会更好


携手并进同抗疫,春暖花开至南雍。部门院系共努力,凝心聚气迎曙光。


体育部为同学们拍摄了健身跟练视频,化身线上运动主播,以体育运动强健体魄,助力学子身心健康。无论是跟着定向越野队走过南大的大路小径,还是跟着体育舞蹈队舞出青春风采,亦或是选择和高水平女子排球队的姑娘们一起释放青春活力,都展现了南大学子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除了关注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启动了“单次线上暖心团体计划”,做好疫情期间师生心理健康工作,纾解抑郁苦闷的心情,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目前该活动已举办五期,帮助参与师生把坏心情归类,把好心情收藏。



情困不住春天,校团委带来“莫放春日去,校园云踏青”活动,助力同学们寻觅春日气息:校园春景、四海春意、云端绘筝、笔墨传情……通过不同的媒介引导同学在配合防疫工作的同时捕捉每一份春天的味道,我们与南大的春天从不失约。



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运动,强身健体,校学生会组织开展“十日之行 共襄盛庆”十日打卡活动。通过基础运动挑战、“疫霾虽在,春光不改”打卡积分、“宿舍方寸小,运动乾坤大”挑战积分三个活动板块,以兼具趣味性与运动性的积分形式鼓励同学们利用身边资源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此外,校研会也举办“百廿寻春——风传花信,校园春光打卡”主题活动,丰富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同学们走出室内,走进自然,感受大好春光。活动在鼓楼及仙林校区各设置了8处打卡点,供同学们打卡,并为参与打卡的同学们准备了的种子盲盒和多肉盆栽,集体育、美育、劳育于一体,在领略校园风光的同时留住绿意,播种春天。



为帮助同学在特殊时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开甲书院捕捉春的讯息,组织“游春郊”放风筝主题活动,同学们在操场上亲手绘制并放飞专属于自己的风筝,用画笔促美育入心,以奔跑迎体育入魂,风筝扶摇直上,放飞美好愿景,放走烦恼忧愁。



随手记录日常之美,和所有的“疫mo”说拜拜!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我与南大”PLOG征集大赛,鼓励同学们举起相机,定格在校园生活中容易遗忘的美好瞬间,记录下生生不息的南大和我们,为百廿南大共制一本特别的生日纪念册。



以抗疫担当锤炼党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组织“环境卫生先锋队”,党员师生主动担负清洁卫生工作,大家轮流值班、搭配干活,细致地对电子楼各个角落进行打扫,充分发挥了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用自己一颗热忱的心,换来了电子楼亮洁如新,也展现了关键时刻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外国语学院组织了“携手同抗疫,花香伴南雍”系列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首先在云端畅谈感想与责任,随后在校园传递浪漫与温情,赠予、投放玫瑰,传递信心与能量。



大气科学学院播万千花种,开展“春晴气暖,百廿生花”暖心献礼南大特色活动,待花开之时,献给南大一份特殊的礼物。通过采购康乃馨、玫瑰、满天星等各类花种,倡导学院师生、退休教职工“共育一株苗”,一起期待美的绽放。借此活动自我沉淀、修身养性,交流劳艺,做既能”嚼得菜根又能做得大事“的南大人。



携手并进 迈向未来

疫散花开 共襄百廿

每一位南大人

都是一束全力以赴的

抗疫微光

必定能汇聚成强大的

南大力量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辛苦了!白衣战士们!

点击图片阅读:

权威解读!谁更适合报考南大强基?


点击图片阅读:

南京大学2022年励学计划招生简章发布!


来源:校团委、南大青年

文字:梁罗茜 任冒语

封面摄影:蒋煜

编辑:毛毛 赵明昀 梁雪微

责编:蓝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