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师生下田插秧!南大历史学院把“课堂”开到田间

南京大学 2023-02-23


扎根土地深入实践,不仅仅是坚实土地里的躬身劳作,更是对热爱劳动的价值观的培养,是对“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精神的传承。近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为增强学生学农、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念,组织师生共同前往南京栖霞区桦墅村劳动实践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劳动实践,亦耕亦读,感受劳作的快乐。学习强国、中新网、江苏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了这一特殊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为了增加大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6月9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简单的开班仪式后,50多位师生来到南京栖霞区桦墅村劳动实践基地,首先学习水田插秧。烈日炎炎,大家不怕热不怕脏,戴上草帽,挽起裤腿,脱掉鞋袜,躬耕田间。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首先进行了种植田整理工作,随后放入种子和苗,并夯实泥土。同学们认真听取关于插秧的技巧和方法,体验着实践劳动的辛劳和快乐。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大四学生李泽晖说:“刚下田的时候,站得不是太稳,包括插秧这些具体的手势,也是跟这边的老师学习之后才知道怎么去插。”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秋香说:“我们刚下去的时候因为比较滑,很难保持住平衡,插秧在水田里保持平衡是很困难的,所以对女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最主要的感受就是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吧。”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大四学生刘思焱说:“像课本上学到的水田农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实际在劳动的过程中感受了所谓的历史感,我们和之前的人做了同样的一件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赵清说:“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对农村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农业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缺乏的,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这个方面的锻炼,所以通过这个方式让大家进行锻炼,了解农作物的相关知识,在师生共同劳动当中开展育人的教育。”



此前,历史学院曾组织集体学习“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耕读学堂导论课程,为学生们讲授有关农业实践的知识,让同学们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和不同物种的耕植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据了解,劳动实践活动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为了积极响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打造“五育并举”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1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和南京栖霞区桦墅村签订了共建协议,由桦墅村提供了20亩土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耕读学堂劳动教育特色实践项目”等系列活动,累计超过300人次师生参与,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提升精神风貌、磨砺意志品质。继历史学院之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也陆续与桦墅村开展了合作共建活动,引发了劳动教育的新热潮。


思想田野里的每一寸躬耕,总能在劳动实践中寻得收获。体认劳动的真谛,将劳作中的知识、汗水作为美好生活的依托,定能寻得广博的天地,探索浩瀚的未知。

END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奋斗者正青春!南大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央视亮相展风采


点击图片阅读:

重磅!南京大学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

今起进入考试周!小南祝你逢考必过


来源: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学习强国、江苏广电总台、新华社江苏分社、中新网等

编辑:邱子涵

责编:佘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