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南大守护古籍
“勿置杯壶于案上兮,虑古籍命运之多舛”,这是位于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四楼的古籍特藏部桌子上随处可见的标语。集严肃与俏皮于一身,这些标语与写下它们的南大古籍人一样,都有着相似的气质。在这里,近40万册古籍静静地躺在书库中,等待着历经历史沉淀的故事再一次焕发新的生机。
南京大学古籍特藏部包含“古籍”与“特藏”两个部分,其中有十一位工作人员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对他们而言,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摸清家底”:从书库浩瀚无边的古籍中搬出一部分,整理、鉴定并进行修复。古籍特藏部的老师们将这个过程形象地称作“开盲盒”: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本书的作者是谁,是普本还是善本,会有着什么样的内容。时时有惊喜,时时有发现,这种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为古籍整理带来了许多欣喜的时刻。
正在编目整理的古籍人
正在筹备展览的古籍人
在浩瀚的古籍之海中,偶得的发现就像闪烁的浪花。在南大古籍人的心中,珍品古籍从书库中重新被发掘、认识的过程则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不论是古籍的整理、修复还是保存,古籍特藏部的十一位老师都是这份工作的亲历者与见证人。正因为他们与古籍有着这层亲近的关系,这群可爱的“古籍守护者”在谈起令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古籍时,眼中总是闪着喜悦的光芒。
谈及对古籍工作的情感,他们都表示,这是一种很单纯的快乐。整理古籍的过程并不像旁人所以为的那样单调与沉闷,“让喜欢古籍、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有机会来接触这些东西,就好像一只老鼠掉进了米缸里,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古籍特藏部工作,就像是‘穿越’一样:求学时老师所讲的那些古书,原本只存在于课本的插图中,现在竟然真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南大古籍人就这样不断地触着古籍深沉而温热的吐息,也走进古人的世界,与古人的心灵对话,在当下与历史中来回往复地穿梭。低头抬头间,秒针转动几圈,历史的长河也在书页间缓缓淌过,这何尝不是一种奇妙至极的体验呢?
除了整理古籍,修复残破的书页也是古籍人的一项日常工作。古籍修复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专业,结合了科学工艺与人文学科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南大古籍特藏部现在共有三位专业从事修复工作的老师,他们分别来自考古学、档案学、文物保护与修复学专业。在他们的眼中,古籍修复既是指尖上的“技艺”,也是指尖上的“记忆”。在手指与书页一次次轻轻的触碰中,古籍逐渐显现出它的原貌,洗去岁月积淀的尘埃,再次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被蠹虫蛀蚀的书页
南京大学文献修复中心里,几位老师正在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进行修复——把按比例配好的故纸和水一起打成纸浆,再用滴管把纸浆滴在破损处,当水顺着书页底下垫着的竹帘流下去后,纸纤维便会留存下来,补全破损处——这正是南大古籍特藏部的老前辈邱晓刚先生独创的手工纸浆修复技术。2016年1月,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修复技艺作为传统技艺入选了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利用纸浆进行古籍修复相当于还原了一遍造纸的过程,这其中不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有无相生”“互相转化”的哲学智慧,还凝聚着南大古籍人“薪火相传,不知其尽”的传承精神。
邱晓刚先生
进行古籍修复
向参观同学讲解古籍修复知识
古书如玉,纸寿千年,见证着曾经的阅读者,变为如今的保护者。如今在古籍特藏部工作的老师,当年也是在古籍特藏部读书的学生。当年的古籍阅览室里,“师生从游”的闪光场景时时发生,“老先生们会和学生们一起看书,当学生带着疑惑前来询问,先生们都会仔细思索,耐心解答。”国学大师卞孝萱先生就很爱在古籍阅览室读书,当学生们在读某本古籍时,即使不主动询问,卞先生也会热情地讲述这本书如何好、好在哪里。被读书、品书、爱书、惜书的氛围熏陶着,即使已经在古籍的海洋里徜徉多年,南大古籍人依然是当年那个乘风破浪、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在古籍特藏部待了这么多年,我们还跟当时做学生的感觉一模一样。”如今从事阅览工作的周慧、书库工作的周艳、李轶伦以及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都是这样从古籍的阅读者变成了古籍的守护者。
左右滑动查看
2021年“册府千华•南雍撷珍”古籍大展的部分现场照片,这是南大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籍大展。
整理与保护、阅读与研究古籍的一切前提,是“古籍还在”。在保存与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细致严密的保护,古籍极易受损。古籍部书库里丰富的藏书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离不开前人的努力。
抗战时期,南大的古籍工作者带着大箱的书籍前往四川,回程时,书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多了。避难路上,他们在保护已有书籍的同时,还收集来了大量四川当地的地方志,能买的就买,买不回来的就手抄,也正因此,地方志成了南大所藏古籍中的一大特色。“听着一代代前辈怎么样来保护书的故事,作为当下的古籍守护者,我们心里也暗下决心,定不能让前辈感到失望。”
“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自从2007年国务院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提出要‘摸清家底’,我们就开始对书库做普查。早期用的都是老式的账本、纸本,后来渐渐有了电子版,现在我们又把它变得系统化、科学化,并且正在向着未来更加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努力。”书库的建设也有了科学的标准:墙应该建得多厚、温度应该多低、如何防火防盗……很多经验都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过来的。
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摸清家底”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通过一代古籍人的努力,或许也只能整理好书库中有限的一部分古籍。谈及如何认识自己的工作价值,南大古籍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让古籍的管理更加规范、整理更加系统、保护更加科学、开发更加智能、宣传更加广泛。或许我们没有金庸笔下扫地僧那般高深的武功,但我们还是愿意为这个目标一天天地坚持‘扫地’。”
“册府千华·南雍撷珍”古籍大展各分区题头
古籍展工作人员合影
对于古籍,南大古籍特藏部希望做到既要藏、也要用,“藏以致用”,让更多的人走进小楼,了解古籍。只要有一颗想要了解古籍的心,古籍随时准备着要与我们撞个满怀。
古籍特藏部的工作人员都对古籍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在他们的眼里,古籍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负责索书搬书的苏爱玲师傅与王艳师傅在古籍特藏部工作多年,也能进行基本的古籍修复。一有空闲时间,她们便跟着古籍修复师学习修复技艺。苏师傅腼腆地说:“古籍特藏部的空气感觉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在这里感觉心特别静,虽然我会的修复技术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我就学一点。”古籍特藏部宁静温润的书香气似乎有着特别的魔力,会吸引所有走进这里的人亲近古籍、了解古籍。
多年来,南大古籍人致力于举办各类有趣的文化传承与活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学子走近古籍。面对大家“望而生畏”的怯意,古籍人的解决之道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传承体验,设立工作坊性质的劳育课程。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完整地学习一本古籍的制作方式,并亲自动手进行制作。“非遗进校园”“瓦当传拓”“雕版印刷”……在南大古籍人策划的各类文化传承活动中,传统文化正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发生互动,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举办活动时,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令古籍特藏部的大家感到由衷的开心:“这条路走对了,这个方向找对了。我们希望古籍的门可以敞开得大一点,再大一点,让更多的人走进来。”
“瓦当传拓”活动
手工制书活动
举办活动之余,南大古籍人还自编自导自演,制作了《指尖上的记忆》《书之为物》《南雍书话——千字文》《馆藏典籍里的中国》《活字印刷——古代印刷中的拼多多》、古籍修复系列等专题宣传片。“古籍特藏部的活动都是‘头脑风暴’出来的,大家一起想点子,一起策划,无论幕前幕后,都值得肯定”。
如何在苍穹之下,时光之中,让古籍安静地、无恙地抵御住时间之水的冲洗,是古籍人的关切,也是爱书之人的牵挂。
时文甲有文献学的专业背景,也喜欢钻研新技术、探索新方法,是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与特藏文献平台“南雍撷珍”项目的开发者之一。“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后台录入系统工作量非常庞大;这个系统完工之后,后人都可以使用。”在他的眼中,“整理古籍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从古籍中发现问题、解决疑惑,能够带给人很多精神上的愉悦。
站在古籍整理工作由传统纸本向数字化趋势发展的转折点,古籍人越来越强调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希望和年轻人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时文甲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多元发展,我们希望未来的人才既有文献学基础,又有计算机编程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是可以把古籍的数字化和文本的深度挖掘真正做得好的人。”未来发展的重担,还会落在新一代古籍人的身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为古籍的保护与整理提供新的思路;正因如此,南大图书馆非常重视并大力提倡古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南大古籍人也正在积极发展与多学科人才的交流互鉴。例如,南大古籍人与高分子化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进行探讨,共同探索如何将跨学科知识运用到纸张寿命延长、古籍修复以及智能活化等多个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在其中为古籍保护发挥自己的力量。”
南大图书馆古籍与特藏文献发布平台“南雍撷珍”
整理古籍是一门致虚守静的功夫。一本古籍就好似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历经千年沧桑,本身就蕴含着一股沉静的力量。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并非一件易事。
在他们的心目中,古籍自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让时间凝滞、静止。李丹回忆说,“我还在南大读书时,经常泡在古籍特藏部,导师联系不上我时就往这里打电话,一准能找到我。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吧,后来我真的到古籍特藏部来工作了。”
《张黑女墓志》《雁塔圣教序》《皇甫诞碑》……负责碑帖整理工作的杨括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在古籍特藏部整理过的名帖,“杜甫有一句诗我觉得挺能概括我们古籍人的心境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走进古籍特藏部,每一张桌椅、每一个书架都精心地雕镂着花饰与纹样,这是独属于南大古籍人的优雅与情怀。古籍里摇曳着时间的滴答,等待着与阅读者目遇神合的一刻。守着一座书库,几十万册书。“在古籍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孩子”,南大古籍人就这样书写着与古籍解不开的缘分。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南京大学召开第七届教代会、第十八届工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点击图片阅读:
追光逐电!南大硬核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点击图片阅读:
南京大学召开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报告会
来源:南大青年
文字:李芷瑶
采访:李芷瑶 李静怡 梁罗茜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梁罗茜 李静怡 付雪颖
审校:宗 和
责编:李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