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召开!

南京大学 2024-06-14

2024年6月1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南京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开幕。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受邀参加的国际组织代表共1200余人参加大会。


本届大会以“数字技术支撑地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字地球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典型应用示范、行业发展等方面,深入研讨数字地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为各领域专家学者、决策与管理部门、创投企业工程与研发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我国数字地球科技的进步,推动地球大数据科学技术在重大科学发现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贡献力量。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下简称“SDG中心”)主任郭华东主持开幕式。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致欢迎辞。他指出,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廿学府,走过122年光辉岁月的南京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了应有贡献。南大地学学科始终坚持科教报国,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守正创新,为地学学科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南大苏州校区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新工科”建设发展,是南大和苏州的双向奔赴。他强调,本次大会主题聚焦“数字技术支撑地球可持续发展”,把准了时代脉搏、回应了人类关切,南京大学期待通过此次大会,与各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携手共进、深化合作,问道“天地”之间,持续推进地球科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不断开拓数字地球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推动地球大数据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应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致辞。他指出,中国数字地球大会自举办以来,为中国数字地球理论和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平台,推进数字地球研究成果为数字中国建设作更大贡献、推进海量空间地理数据资源的资产化再造和公共服务、推进合作共赢的数字地球国际合作格局。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罗晖表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在推动数字地球技术全球发展、促进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其成功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科技界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组织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信心和动力。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指出,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数字地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数字地球在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更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表示,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和国际合作,通过设立“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科技专项、与学会联合主办系列学术会议,推动中国数字地球领域的发展。期待学会为提升我国全球科技治理能力与数字地球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为展示数字技术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数字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苏州活动周”启动仪式在现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郭华东,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江苏省科协主席、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罗晖共同启动活动周。郭华东向刘小涛赠送《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微光影像图集》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郭华东作题为“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我国发起并加入国际科学理事会(ISC)的国际科技组织”的大会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SDG中心在数字地球技术领域的应用案例。他强调,数字地球正在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科技领域之一。面对国际国内社会不断提出的重大需求,他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拓宽数字地球研究方向,推动地球系统研究达到新高度。学会主席亚历山德罗·阿诺尼(Alessandro Annoni)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科研工作者推动了学会发展数字地球的目标和愿景,为学会成为全球地理空间领域的重要力量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主席迈克尔·梅多斯(Michael Meadows)作为国际组织代表致辞,高度赞扬双方合作在推动科研进步和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联合国全球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UN-GGIM)、国际科学理事会数据委员会(ISC-CODATA)、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等多个国际和国家组织致贺信。为表彰在全球数字地球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科技工作者,学会授予郭华东院士“数字地球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勇卫“中国数字地球突出贡献奖”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王桥,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主任王劲松,欧洲科学院院士、慕尼黑工业大学讲席教授、慕尼黑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晓香作报告,围绕天地互联的智能遥感卫星与应用、软件新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数字地球与科研范式的变革、中国环境卫星及其应用、月球南极水冰探测遥感选址与分析、卫星大数据的气象实践、地球观测助力应对社会挑战等内容进行报告,并与现场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讨论。


开幕期间,王钦敏在谭铁牛、谈哲敏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仁山堂、南雍楼等地,并参观了风景优美的校园,对苏州校区别具韵味的景观设计和南大特色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予以充分肯定。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苏州校区院士林植树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周成虎、李德仁、穆穆、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谈哲敏的陪同下,来到苏州校区庄里山畔院士林,种下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该“院士林”是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重要的文化标识之一,自启用以来,已有50余位院士在此植树。



本届大会由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SDG中心、南京大学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承办,为期2天,设置“数字地球学科前沿论坛”“数字地球应用创新论坛” “数字地球技术服务论坛”“数字地球青年发展论坛”四个主题分论坛。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南京大学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周年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


点击图片阅读:

这个六一,一起玩转南大“游乐园”!


点击图片阅读:

全球第三,中国高校唯一!我南图书馆获国际大奖


来源:新闻中心 苏州校区办

文字:李凌霄 郑雨萱

摄影:佘治骏

编辑:单歆然 石佳阳

责编:王   俊 李烨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