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苏定强院士获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南京大学斩获多个奖项,苏定强院士获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卢明辉教授获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6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
本期,让我们走近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苏定强教授。
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苏定强,男,汉族,无党派,1936年6月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望远镜和天文光学研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曾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主席。研究成果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获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五次科技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其中六次排名第1;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苏定强是我国天文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他的重要创新,使我国天文光学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的层次:苏定强首创加中继镜、多焦点共用副镜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已在中国2.16米望远镜和当前国际上最大的望远镜VLT中应用;主创新类型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郭守敬望远镜),现已建成并取得大量国际瞩目的天文成果,使我国至今连续10多年引领国际天文学大规模光谱巡天;特别是在我国首先发展并引领主动光学技术,在国际上开创了主动变形镜光学系统,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和FAST(天眼)中应用的核心创新;1972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点图评价函数,对光学设计作出了重大贡献;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个李奥双折射滤光器等。
苏定强等的贡献使江苏南京成为国内天文光学水平最高的基地和国际上三个主动光学中心之一,江苏已成为双折射滤光器等精密仪器的研制和出口地。
苏定强院士主要成就
首创加中继镜形成
共用副镜的望远镜光学系统
1989年11月13日落成典礼时的2.16米望远镜(李杬摄)
2019年11月13日三十周年纪念日的2.16米望远镜(陈颖为摄)
开辟主动光学新方向
提出主动变形镜光学系统
Su et al.,SPIE,1986,Vol.628
文中例子:将Arecibo型(FAST采用)望远镜的瞬时工作区不断地变为旋转抛物面或双曲面。
创新提出世界上
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
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LAMOST望远镜
近几年LAMOST年科学产出在全球口径8米-10米的大望远镜项目中排名第三
独立提出点图评价函数
对光学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领导研制成我国第一个
Lyot双折射滤光器
LAMOST落成典礼上,左起苏定强(中国科学院院士)、贾科尼(诺贝尔奖获得者)、白春礼(时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艳荣(时任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严俊(时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共同启动望远镜
苏定强院士在中国2009国际天文年纪念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201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28届大会在北京召开,苏定强院士在开幕式上做学术报告
苏定强院士获奖情况:
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0项
国家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排名1,1998)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次(排名1,1993)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排名 2,2006)
中国科学院奖(5项):
杰出科技成就奖1次(排名3人并列1,2019)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排名1, 1991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排名1, 1997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均排名1, 1994, 1999)江苏省奖(2项):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排名 2, 2005)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排名 1, 2019)此外,1999年还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期待更多南大人
在勇攀科技高峰的征途中
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再创佳绩,争做表率!
精彩荐读
点击图片阅读:
著名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受聘南京大学杰出客座教授
点击图片阅读:
单项全球第一!南大学生团队将AI与生物学创新结合,斩获国际顶级学术竞赛金奖
点击图片阅读:
凝心聚力促奋进 守正创新谱新篇 南京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来源: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科技处
编辑:马艳蓉 单歆然 王雪纯
责编:王 俊 李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