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猪在隔壁|为什么你今天这么强迫我

2016-11-21 众禾 trust


trust ( trustdo ) 第 156 篇随笔


显然,这件事引起了我对自己、亲子之间、社交习俗的警觉。

警惕度一提高,先躲到终身未婚也未育的先知之告诫《论孩子》中去暖暖身:

我的儿女,其实不是我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我来这世界,却非因我而来, 
他们在我身旁,却并不属于我。 

事关“在我身旁却并不属于我”的儿女的生日。

我的成长史告诉我,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分娩日,是女人脱胎换骨的加持日;女人的年龄,是开口朝下的二次曲线,顶点在二八年华。所以,践行着低调安静地过生日,偶尔盼望,高调热烈地纪念生育。然而,生活总是咯吱人,却还不允许你大笑。

不知何时起,原本属于家庭的生育纪念和生日庆贺,被忽悠得越来越邪乎,大有盖过红白喜事的势头,一股风潮,从西向东吹啊吹,沿途催生了N多礼仪公司、主题会馆,在都市里专营生日派对,提供场地、饮食、活动等各套系商业服务。原本为了图省事的家长,逐年跟着热闹,其结果,派对的时间不见延长,准备的工程却越来越浩瀚;办一场生日派对,不仅杀时,更是人、财和才干的淋漓发挥。自然,产生了一些副产品,例如:

孩子们误以为生日是翻版的圣诞节或者春节,美食与礼物必自天而降;

孩子们误以为派对是生日的标配,是爱与被爱的符号;

孩子们觉得生日派对是社会交往的礼仪练习场;

......

打住!停止拿孩子当盾牌,且把主语“孩子们”换成“大人”。除了大人,还有谁能担纲这一切的误会呢?除了一些大人致力于市场宣传,还有另一些充满爱的大人倾心配合营造这误会的大环境。


即使生长于水至清的微环境的小朋友们如小猪,上学遇上一股清流般的班级小环境,如此大环境中,无形的影响和诱惑也在与日发酵。

整个二年级,没听说班里有同学举办生日派对,生日当天,时有同学派发一块点心或糖果,简单可行,皆大欢喜。三年级开始,陆续有小朋友邀约生日派对,通常安排在周末。

不喜群聚的我一一谢绝

幼嫩的小猪不以为然

乐颠乐颠地和我一起准备礼物

上学带给过生日的同学

终于,小猪具足了社会性,在三年级暑假,坚持要参加低年级一位比较熟悉的小玩伴的生日派对,说服我的理由是:

🐷:这次是户外派对,而且,不限时间。

号称室内派对不利之云云、限时活动不爽之种种的我,竟无言以对,于是参加了一次不限时间的海滩自由耍,早出晚归,打发了整整一天。据我小气地观察,派对的形式与内容,意义都更多属于家长,并不属于孩子。孩子们,简单玩耍就很开心、很开心、很开心。

不喜群聚的我

预备

推挡一切形式主义

形式内容主义

不料,沉默的四年级,忽然站起来一位亲密伙伴AL发邀请。因为住的近,AL每周末有一个傍晚来我家里玩耍。不喜群居的我,立刻那个头大!很有英雄识人物竟走眼的哀怨。怎么,看上去寡言的AL母亲,莫非也挡不住席卷了孩子的汹涌流俗,选择八杆子外的商业场馆里开派对庆生?

~你什么意见?

🐷:我想去。

~为什么?

🐷:她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不去,她多失望啊。

~(无言以对)


生日邀请函给足了答复期限,长达三周,像是故意留作讨论之用。

~可以不去吗?

🐷:为什么?

~发函的意思就是可以去也可以不去。

🐷:为什么我们不去?

~时间、地点对于我们都不合适,你有教堂的活动。

🐷:那天的教堂活动我可以不去。

~(无言以对)


无事不成双,这番邀请还没有谈妥。某周六,对面楼里更加密切的玩伴阿瑞的家长临时邀约小猪去家里,参加类似东方传统的亲戚庆生。举手之劳,抬脚就到,懒惰的我当即拍板,

~去吧,带上我烘烤的点心。

🐷:上午已经送了小礼物,又不认识他家里的表兄表姐,再说,万一他们玩电游,自己跟不上,多容易Stand Out (因与众不同而被注意)。

~今天与众不同的是过生日的他。去吧。

🐷:为什么要去?

~你们是很好的玩伴,又住的这么近,你去会给朋友一个惊喜。

🐷:为什么我的生日没有惊喜?

~我们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安顿下来需要时间;而且,你娘并不热衷生日派对。

🐷:那为什么让我去他的生日派对?


哦,天哪!总算可以一起解析“生日派对”这个概念了,走火入魔的我用了一分钟向小猪说明:阿瑞是亲友一起分享生日的欢乐,不是必须提前一个月派发邀请函、租借场地限时活动的派对。后来,童稚的小猪,捧着九颗点心去了阿瑞家里,且一去乐不思蜀,直到晚饭做好喊她回来。饭后,吃饱喝足的小猪回过神来,忽然问:

🐷:为什么你今天这么强迫我?

~那你喜不喜欢这个强迫呢?

🐷:有一半不喜欢,有一半喜欢;不喜欢强迫,喜欢后来玩得很开心。

~那再遇到类似情况,还要不要我强迫你呢?

🐷:最好不要强迫我,但是可以问我三遍。第一遍、第二遍,我也许不想去;第三遍,😄,那可说不定会怎样。


我也笑了,是的,说不定会怎样,去或不去是具体而微的选择,常取决于具体而微的情境。只是,无论作何选择,不得不留意:

警觉一:大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它可能随大流也可能特立独行,可能被孩子接受,也可能被孩子抵触。

以过生日为例,无论中外,有的大人愿意租赁场地举办一二十人的派对,也有的大人乐于在家中招待三五位相熟的小朋友,还有的大人只享受家人在一起庆贺。大人的价值观倾向于什么?在社会交往面前,取舍与否,是希望孩子多一些交往的深度和诚意,还是多一些交往的广度与礼仪?

警觉二:在与孩子有关的社会交往中,大人需要顾及孩子、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自己的内在声音。

这个内在的声音,究竟是对一种习俗的共鸣更多一些?还是对未随大流的恐慌多一些?如果没有共鸣只有恐慌,表面的附和对任何一方并无实质的助益,反而会增加自己内在的不安。

警觉三:大人的反应方式,可以先于且重于社会习俗对孩子的影响。

换言之,大人可以借助生活中遇到的新事务,尝试建立家庭亚文化,客观上也在“撼动”或者优化已有的主流做法。例如借鉴西方的预约制,以适应当今节奏快、家庭活动繁多的现实,与此同时,采用东方的家庭友聚方式,在人数有限的前提下,便于孩子们更多互动、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

警觉四:小孩子需要在体验中感受自己的偏好、他人的习俗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对于自我意识、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小学生,大人尽可能让孩子多一些不同的体验再做讨论;体验并非鼓励孩子与他人保持同步。

警觉五:小孩子的生日,为什么要众人来庆贺?可否有其他的纪念方式?

这个警觉,使我非常想念从前没有生日应酬的年代。都市生活中,也非常想让的小猪观察到其他的生日姿态。

~你觉得生日一定要开派对吗?

🐷:不一定啊!我的好朋友B就从来不开派对。

~(浮现出B很静很乖的样子)那你.....?

🐷:我也不喜欢开派对啊。

~那你今年.....?

🐷:今年可以和小朋友玩啊,那天正好不上学。


有感于这些突如其来的警觉,我放弃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了三个选择:

说服那个必然谢绝各种派对的自己,同意送小猪参加本月底AL的派对,去体验室内租赁会馆限时两小时的多人聚会;

遵从小猪的意见,借着今年时间凑巧,邀请几位家在近旁、熟悉的伙伴来家里自由玩耍,不开派对;

新一岁开始,探索并讨论“警觉五”。


上周末,为了表明自己的邀约有别于派对,小猪找到一个很贴切的说法写在自制的卡片内:PLAYDATE。看到她认真的模样,我一改往日的不配合,也跟着饶有兴致地拿起铅笔在封皮上画了几笔。小猪很喜欢,竟分配了一张送给早有其他安排、肯定不能到场的好朋友B。



随着小猪的社会活动日渐增多

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

价值判断日渐明晰

我感受到有越来越多

挑战自己思维、习惯甚至原则的时刻,

沮丧、无奈和懊恼也一触即发。

在这些并不容易的时刻摸爬滚打的我,由衷感受到:这也是需要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那个似曾熟悉的小孩的绝佳时刻;是可以观察并交谈“我是不是强迫了你(小孩)”、“我是不是被你(小孩)强迫”的时刻;还是切实感悟大人与孩子是彼此独立的两个个体的时刻,终将虽有传承、也会判若两人。其中的深意,套用那位终身未婚也未育的旁观者所说,正是:

我可以给予他们的是我的爱,

却不是我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我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我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我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相关阅读

“落在后面”的一种解读

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父母该内疚多少才好

你喜欢和孩子面对面,还是肩并肩


trustdo

众禾|文

小南|审校

欢迎转发

. 纸媒转载等合作请联系授权 .

T台|读译|随笔|收藏|心丝路|Sing a Song

MON  . . . . . .   WED   . . . . . .   FR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