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险的流量:艾芬和爱尔,谁能率先拿起法律武器?

李天时 院长请回答 2022-04-30
01

当前的舆论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残酷,以及强烈的欺骗性、反复性。


当我们说“舆论场不是灵丹妙药”的时候,实际上是提醒热衷于此的各方,“平台升堂、网友判案”不仅仅是靠不住的,更主要是“反法治”、“反程序”的。


当平台与流量大V的影响力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公权力存在“私有化”风险,极端化流量正在兴起,很可能炮制舆情、误导决策,危险性不可小觑。

 

这种倾向已经相当严重,隐患多多。


舆论场立场先行、证据炮制、集中攻击、瞬间放大、压倒性的形成所谓的焦点,并不罕见,制造的冤假错案比比皆是;同样不罕见的是“反转”、“翻车”,使虚假舆情的受害者深陷社死之地,求告无门。

 

司法救济及时纠偏、裁决正当其时,否则舆论乱战之下,互害场景一旦确定,没有人是胜利者。诸多前车之鉴,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

 

自媒体客观上已经形成了新兴势力,由于缺乏核验、矫正机制,自喊出“围观改变世界”以来,促进了言论的自由度和舆论监督的广度,同时滋长了各方对舆论场的信任和依赖。

 

遗憾的是,平台蓬勃发展迄今,裹挟流量的密码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声浪”二字刺激了言论开始在法律边缘试探,包括谣言的诞生、多如牛毛的诽谤、泛滥的侵犯个人隐私、种类繁多的网暴,甚至是“以网暴的形式反网暴”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这样?

 

“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如今的互联网乱象根源之一,就是“谁拥有了二极管和乌合之众,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流量密码简单粗暴:


当事实对自己有利,就讲事实;

当情感有利,就讲情感;

当法律有利,就讲法律;


当一切都可能不利,就贴标签、划身份、讲动机、说立场,翻历史旧账,拍桌子把水搅浑,社交媒体武器化,就是动员所有的极端情绪发动攻击,所有的理性讨论正在退出,最后都变成IP地址探案和名目繁多的“大批判”。

 

遗憾的是,曾经在维权之初得到各界声援的抗疫明星医生艾芬女士,在过去的500多天里,依靠坐拥209万粉丝的“网络意见领袖”优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


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一个基于“情感绑架”的舆论陷阱已经形成,那就是:瞄准一个对象、聚焦一个话题,展开高强度、高频率、高时长发声,通过操弄情绪操弄舆论走向,通过操弄线上继而操弄线下。

 

这种操弄,包括操弄恐惧、怨怼、憎恶、嫉妒、猎奇、同情、厌倦、好战等等情绪。


如果依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很可能爱尔会在沉默了500天之后,被动卷入“舆论对攻与对冲”,双方同时成为“危险的流量”的受害者。


制止“一边倒”、“一言堂”、“一面之词”的更好方法,当然包括爱尔和第三方专业人士、机构的信息充分披露,但是更可贵的是,或者双方由武汉市卫健委等相关组织出面,真正展开听证,在依法合规的框架内沟通、协商,或者有组织、有纪律、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权威机构牵头的“医疗鉴定”,或者双方抓紧各自拿起法律武器。

 

毕竟,并不复杂的医疗纠纷在500多天里的日夜重复,已经不是“医疗专业”本身,这不正常。


如果论战超越了纠纷自身,已经形成了超越纠纷、对目标对象的无差别打击,变成了“反资本”、“反民营”,那就是涉及营商环境、围猎上市公司的另一个问题。

 

此时,司法当围绕“医疗纠纷”的核心展开调查。

 

涉及纠纷之外的“爱尔问题”,艾芬女士同样可以通过组织、司法渠道实名、实锤指证,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舆论场不能让纠纷扩大化,网络言论自由不是“有枣没枣打三竿子”,不能谁声大谁有理。要更多地关注事实本身,而不是任由站在“道德高地”的意见领袖随性揪斗。

 

原则问题是“事实”,不是“调门”。


02
 

流量是双刃剑,可以赢得声浪,同样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暴露底层逻辑。

 

2020年12月31日,艾芬女士发布了首条关于爱尔眼科的视频微博。

 

在“抗疫英雄”巨大光环的投射下,这条以“当事人发声”为题的医疗纠纷视频,立刻引爆舆论场,获得了近千万次观看。

 


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支持者甚众,艾芬从一个“抗疫英雄”摇身一变成为盘踞网络舆论场的“维权斗士”。同时,陆续接受了四轮由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调查的爱尔集团,开始进入到“自证清白”的阶段。

 

事情很简单:一个涉及远视力、老光的白内障手术,是不是要对五个月后的视网膜脱离负责?

 

显然,这样一个裁决需要极为专业的眼科医学鉴定,而不是由平均学历不到高中的网友一人一票来判断,这也是为什么“医疗纠纷”当走“医疗鉴定”、“社会观感”要遵循“科学认知”的道理。

 

诚然,最初的自媒体发声、民众舆论监督大有必要,需要规避专业领域的暗箱操作。


然而,一轮又一轮的调查结果艾芬女士不接受、不签收,建议“由艾芬女士自己指定全球任何一家医疗鉴定机构、费用由爱尔集团出”的建议,同样被否决,司法通道同样放弃,只是坚持“网络挂条幅”的方式进行“持久战”的舆论攻势。


事情已经起了变化


 


在过去的500天里,艾芬成为健康医疗领域金V博主,月平均阅读量稳定在2000万以上历史上榜(各类话题榜)1156次,其主导的话题数据更为惊人:

 

#爱尔眼科# 阅读量3.3亿

#爱尔眼科回应艾芬治疗后右眼近乎失明# 阅读量2.3亿

#艾芬与爱尔眼科的那些事# 阅读量2.2亿

#艾芬称爱尔眼科调查近3分钟# 阅读量7814万

#武穴爱尔眼科医院# 阅读量1254万

 

巨大的阅读量下,热门内容一边倒地被艾芬“垄断”,本该诉诸专业与司法的医疗纠纷,变成了由艾芬主导的舆论事件,变成了特定人群针对医疗领域、民营经济的社会矛盾池。

 

民营经济现在是强势吗?还不是和娱乐行业一样,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踩一脚来显示自身的正确。

 

扛着正义的大旗,置医疗鉴定路径和司法渠道于不顾,500个日夜坚持网络升堂、网友判案、舆论定罪,这是不对的!


尺度决定作为,用认知战、舆论战的精良战术,一步步构建自己的舆论帝国,极端流量持续定向攻击、定点清除一家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团,“弹药库”之丰富,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舆论维权。


03

500天不停更,对于专业媒体从业者来说,尚且力不从心。但艾芬却实现了图文视频全形态、内容领域全覆盖的立体化、矩阵式输出。

 

“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这是一百多年前,《乌合之众》指出的“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技巧、同样的逻辑,在今天的网络舆论场中依然适用。

 

“一份专业的研究,终将败给一个‘生动’的陈述。”

 

人们愿意相信具体的人,胜过相信抽象的研究。一份声泪俱下的苦情陈述,足以动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复杂的数据结论,更何况是一百份、一千份。

 

“爱尔眼科受害者的心声”,是艾芬的核心主题之一。

 

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疗人才,需要近十年的硕博学习、实习规培;但毁掉一个医生、一家医院、一个行业,只需要一张模糊不清的聊天记录,一份匿名“受害者”的慷慨陈词

 

艾芬频繁发布的私聊内容和截图,往往未经核实、缺少查证,便给涉事机构扣帽子、贴标签、定罪名。

 

孤例替代证据,经验替代专业,情感替代逻辑,舆论纷争代替医疗纠纷,网络审判替代司法裁决,一次就诊推测一种常态,一次纠纷定罪一家医院,一次个体维权株连一个行业。

 

愤怒点燃愤怒、攻击催生攻击、情绪影响情绪,当人们过于聚焦具体的、生动的、感性的、情绪化的个体表达,就会忽略其背后的医学鉴定、司法程序,忽视专业与公平的基准红线,最终将导致医疗行业畸形和社会信用坍塌。

 

这种行业自我打击和毁灭的始作俑者,居然是坚守专业、奋战一线、高举公平正义大旗的行业从业者?不敢相信!

 

04

“一次严正声明,终究比不过一百次旁敲侧击。”

 

2021年1月12日起至今,艾芬共更新了111集“武汉医生艾芬发声”系列视频,其中包括大量同质化对话、会议录音。近期发布与王勇医生对话的视频,以不同标题、不同文案反复发布了10次。

 

纵观已经发布的1500条微博,可以发现大量同质化内容,以各种媒介形态、各种切入角度反复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艾芬近期发布的微博,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

 

与常见的爆料追求“准”和“狠”有所不同,艾芬的爆料经常是节制的、均衡的、有计划的,一次完整的录音可依据不同主题拆分成十几条,一次明显的纠纷也因为“收集证据”而阶段性曝光。

 

每一个细小甚微的矛盾都被无限夸大、歪曲,通过500个日夜的持续轰鸣,刻意营造了一场对手“罄竹难书”、“攻克艰难”的持久战,也让自身的立场更加正义、更加合理、更具有迎难而上的悲壮性。实际上,就是一份录音的反复拆解、有意引导。

 

这一场“车轱辘话来回说”、带动各种情绪说,其实完全可以通过诉诸专业和法律,用更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方式处置解决。

 

甚至,在所谓的爆料中,我们随处可见“据知情人士”、“据内部人士”、“读者来信”、“又一位受害者”的措辞。

 

越过司法程序接受匿名举报,并直接定论违法。




“内部人士”“知情人士”爆料,均来自艾芬公开WB


信源是隐匿的,消息是模糊的,证据是孱弱的,推论是粗糙的,而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一家医院、甚至一个行业的溃败。

 

“我可以确定”、“我坚信”、“我认定”......艾芬认定的数十种“罪行”,完全无法可依、无规可循,没有司法鉴定、脱离法律程序,仅凭个人主观臆断和来源不清的佐证孤例,言之凿凿,网络升堂。

 

凭一张图片即定罪为系统性医疗诈骗集团


晦涩难懂的真理,比不上熟悉可感的假象。500个日夜的拉扯与嘶鸣,终将在舆论场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面对如此持续的舆论攻击,对爱尔是公平的?对品牌没有伤害?爱尔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做正当防卫?不能再等了!

 

05

错误归因、绑架情感、谬导致误、人身攻击、以偏概全......艾芬叙事、艾芬话语、艾芬场域内,存在太多站不住、立不稳、行不通、辨不明的诡谲逻辑,究其根本,是舆论发散原点的不公不正,是医疗纠纷鉴定的不清不楚,是引发舆论战目的的不明不白。

 

艾芬接连发布了各种投诉、举报的线索,打的是“骚扰战”、“概率战”、“情绪战”。

 

唯独在自己涉事的医疗纠纷事件上避开了专业鉴定、司法程序。

 

双方事已至此,应该回到原点:医疗的事归医疗,司法的事归司法,舆论的归舆论。不可助长裹挟民意、煽动群众、撕裂族群的“流量至上”,更应该警惕任何破坏营商环境、司法公正、社会公信基础的不当言行。

 

对医疗纠纷,坚持走合法通道;涉及名誉权、人格权、隐私权等舆论战次生灾害,双方都抓紧拿起法律武器;涉及艾芬女士的“实名实料”举报,各方继续调查、整改,涉及“不实”层面,艾芬女士言责自负,爱尔同样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绝不可放任“网友判案、舆论定罪”,司法要对艾芬、爱尔实施共同保护,法律面前,爱尔和艾芬,都要一律平等,谁也不是天生真理,谁都别自带光环,谁都不是“铁帽子王”。

 



网络反黑:有多少人想选择以暴易暴?

和你一起走,就是一件很酷的事

打击“网络暴力有组织犯罪”:司法快进需要破解六大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