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民卿 赵振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摘 要] 在近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懈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深层次的思想原因和内在根据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形成正确的方向引领,能够开创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牢固的思想基础,能够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决策;始终坚持彻底的人民立场,形成不竭的力量之源,能够获得最强大的实践力量;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
在近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把一个备受列强凌辱、饱受贫困折磨的中国,发展成为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持续繁荣发展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强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中国人民以高度自信的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P36)历史是最响亮的宣言,现实是最有力的证据。中国共产党之“能”,已经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否认的事实。当此之时,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深度总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原因,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就是侧重于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发展的思想基因和力量之源。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形成正确的方向引领,能够开创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内容科学、逻辑严密、结构严整的科学真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性力量。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又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获得发展前进的“无限力量”,确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战略方针。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2](P95)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能确立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获得实践上的巨大成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里找到行动的指南、革命的科学,找到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3](P533)
成立之际,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1920年11月底,毛泽东就鲜明地提出,从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社会革命活动,必须有正确的“主义”引领,以此来认清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找准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而不被各种错误思想引向歧路:“要有一班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道趋赴。”[4](P97)这个主义不是别的,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找到改造中国的科学方法,持续探索并先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正如习近平所总结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5](P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带领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功开辟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当然,中国共产党绝不是教条主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以强大的理论自信和深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在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就坚决反对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词句看成“灵丹圣药”,机械地套到中国革命实践上的错误做法:“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6](P111-112)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创新性理论,唯此才能指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系统阐述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革命对象、领导力量、革命道路、依靠力量、发展前景,创立并不断完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主题,创造性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核心问题,创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实现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局势,深刻分析当今时代本质及其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确保中国人民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不走绝路,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开拓前进。
二、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虚假的共同体”中,工人受到外部资本锁链的束缚,成为附属于资本逻辑的奴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共产主义这个“真正的共同体”,每个人才能实现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7](P571)《共产主义原理》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要废除包括资本主义所有制在内的一切私有制,“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7](P683)就是要“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7](P689)《共产党宣言》再次强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P53)这些重要论述告诉人民,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摆脱外在束缚而获得解放的自由状态,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理论前提和逻辑依据,是经受一切风险考验、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驰之不息地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推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9](P486)1921年,中共一大明确提出,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打倒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远大理想不懈奋斗。正是在远大理想的激励和支撑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团结带领人民在失败面前不退缩,胜利面前不骄傲,历经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历史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历史变革,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重大成就,为中华民族走向持续繁荣富强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日益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是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论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时就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但实现共产主义绝不像“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需要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和接续奋斗才能逐步实现。前进道路上,如果丢了远大理想,就会迷失方向,陷入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而如果缺乏脚踏实地的努力,远大理想也就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空想。当前,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本纲领,但是绝没有丢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正确处理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的关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决不做丧失理想的实用主义者,也决不做超越现实的空想主义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而复杂,四大风险尖锐而严峻,国内外压力将会极不平常,这就更需要我们牢记习近平所反复强调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0](P1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条件下筑牢精神支柱,补足精神之钙,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强大支撑,不断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牢固的思想基础,能够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决策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从原则出发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17](P38)马克思主义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牢牢坚守这个根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创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夯实了正确决策的思想基础。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坚决反对不做调查就瞎说一顿的主观主义,不考虑具体国情而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词句和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明确提出必须要以“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13](P801)他把中国优秀传统思想中实事求是方法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升:“‘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3](P801)这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科学的真理性认识,以此来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突出强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丰富和发展这个思想路线。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8](P14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反复强调:“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1](P54)
正是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牢牢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科学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策略,赢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毛泽东指出:“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3](P633)科学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的思想前提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牢牢立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深入分析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深刻把握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明确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种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和策略,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实事求是地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对基本国情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分析,做出了我国处于“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判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复杂性:“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19](P302)这个判断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正确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我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6](P2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基于这种科学认识,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做出了重大新判断。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转变,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0](P12)基于这样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党中央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科学谋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推进“四个伟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始终坚持彻底的人民立场,形成不竭的力量之源,能够获得最强大的实践力量
唯物史观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打破了历史领域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英雄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实践力量是改造世界的最根本力量。早在建党前夕,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唯物史观为吾党哲学的根据”。[11](P4)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实际问题,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发掘革命建设改革的力量源泉,牢固坚持彻底的人民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通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政治立场。毛泽东强调,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2](P285)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强烈的历史担当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而不懈奋斗。依靠谁的问题,是一个力量来源问题,体现了党对历史主体和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抵抗一切敌对力量的铜墙铁壁,是自身发展前进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坚持这种对历史的认识,而且把这种认识上升为根本的工作路线,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13](P899)邓小平指出:“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14](P288)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坚持和发展历史主体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地强调人民主体地位的首要原则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事业发展的根本立场和力量之源,强化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政治立场、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要真正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强大实践力量,就必须经过政策这一中间环节,而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都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直接相关。尊重民意,集中民意,引导民意,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和贯彻落实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深入人民群众当中,真正了解人民的要求和意愿,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再用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指导群众的实践,实现了人民意志同党的政策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并贯彻落实从根本上反映自己意愿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统一行动,形成巨大的实践创造性力量。当然,群众的意愿并不完全是合理的,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局限,群众中的有些意见和愿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落后的,这就需要作为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加以引导和矫正,引领人民群众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释放出符合历史规律、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力量。对此,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应当是: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15](P1310)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这种政策形成机制,完全正确并能够极大地推动历史发展。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民主追求,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现工农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强烈愿望,建立了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适应人民群众意愿,既能够充分保护人民权利又能够限制和打击敌人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人民的意愿,制定了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16](P23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选择和发展的伟大事业,牢牢依靠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凝聚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历史合力。
五、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马克思主义认为,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扬弃消极因素,保留积极因素,才能更加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就是光明正大的,也是充满自信的,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隐瞒自己的失误,勇于发现、敢于承认并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并通过自我纠错、自我净化、自我更新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一方面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8](P66)另一方面又指出,无产阶级“经常自我批判,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8](P474)毛泽东认为,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并勇于承认和纠正错误:“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12](P136)习近平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提出,“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各种错误观念”,[21](P117)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持续向前推进。
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在纠错中实现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优良传统。八七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自觉承认并纠正错误,探索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斗争方案。会议提出,“无产阶级的政党不怕公开的承认自己错误。如果共产主义者不能无所畏惧无所忌讳的批评党的错误、疏忽和缺点,那么,共产主义者也就完了。我们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我们深信本党的生命与力量决不致于怕披露和批评我们的疏忽和缺点,甚至于披露之于我们阶级仇敌之前也无所怕。”[22](P410-411)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批评了党的主要领导博古等人的严重错误,结束了“左”错误在党中央的长期统治,集中解决了党的军事领导权问题,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自觉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习近平带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清醒和思想自觉,直面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及时发现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直指病灶,刮骨疗毒,不断发掘内在发展动力。习近平鲜明地提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1](P43)认识是行动的前导,行动是认识的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自我检视,勇于刀刃向内,不断扫除政治灰尘,增强党的政治免疫力,坚决同一切弱化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肌体健康的现象做斗争。正是通过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把自己锻造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P62)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 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2]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代红凯
主题策划:查朱和
版式制作:岳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