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修订说明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修订;教学建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的修订工作已于2021年7月完成,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该教材自2007年出版以来的第七次修订。在此将教材修订情况作出说明,并对教学提出相应建议。
一、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和大致经过
本次教材修订工作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修订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本次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整个修订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完整、科学准确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在准确、深入、结合上下功夫。力争使教材与实践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同行,力求真正做到让教师好用、学生好学,在可读性、通俗性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和突破。
编写组在认真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的基础上,在梳理分析一线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小组、中组、全组统稿相结合,层层把关,经过四次全体会议、两轮小组集中以及各中组、小组多次线上线下会议,反复切磋、修改打磨,于6月中旬形成修订稿,送工程咨询委员书面审议。7月上旬,编写组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的基础上,根据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工程咨询委员审议意见,组织逐章、逐节、逐目集中审改和统稿定稿,形成2021年修订版送审稿。7月下旬送审稿获批后,教材编写组又对教材做了再核对、再完善,并形成定稿。
二、教材修订的重点
本次教材修订的重点如下:
一是进一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这条红线贯穿于教材中。教材编写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教材导言和各个章节中,引用习近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重大问题、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历史阶段的相关论述,以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第一至第三章中补充习近平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论述,增写了冯子材抗法、甲午海战等英雄事迹;在第八章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部分,加强对抗美援朝战争中革命英烈事迹的介绍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论述。全书还充分吸收和体现了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如在导言部分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最新表述进一步深化主题主线,在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中,补充了“伟大建党精神”等重要内容,调整了相关表述。
二是进一步突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党史、新中国史研究的最新进展,教材编写组对原教材中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对其篇幅也作了相应调整。在章节设置上,取消原教材三编和三个综述的设置;在吸收原导言及三编综述精华的基础上扩写导言;将原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两章合并为2021年版教材的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篇幅上,适当压减原教材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点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部分的篇幅。2021年版教材的正文,含导言和第一至第十章(共设36节)。其中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原教材的三节十目扩写为三节十八目,第三节第五目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对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等内容做了补充。第十章的篇幅由原教材的2万多字增至近6万字。2021年版教材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字数占比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3%。全书各部分比例关系更为合理。
三是进一步提高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可读性。2021年版教材在与《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对表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了《简史》及《大事记》的相关内容,保证了全书关于重大观点、重大事件、重大判断的表述与《简史》和《大事记》保持一致。同时,对全书引文进行了全面核查,增补了大量注释。在具体行文中,注重在史论结合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史实准确,概括精当;在让教材“史”的味道更加突出的同时,注重对史实背后的历史逻辑进行揭示、点评。同时注重点面结合,增加历史细节,增强可读性,各章节均有稍展开的历史事件。注重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通过补充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烈事迹,加强革命精神、民族气节、英雄气概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各章的标题下,加写了200字左右的历史背景帽段。
四是进一步创新呈现形式。教材中补充了大量图片、图表、链接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兴趣、深化认识。为进一步增强历史教材的现场感和画面感,教材挑选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场照片、绘画、文件、手稿等多种类型的图片23幅。为进一步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让数据说话,教材精心选择了6幅统计图表,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名录、抗日战场的战绩、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等多方面的内容,以给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印象。由于教材容量有限而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非常丰富,本次教材修订借鉴中宣部、教育部组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用书的经验做法,增补了60个二维码链接,包括经典文献、史料原文、观点辨析、统计资料、英烈故事、新闻报道等多种类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上和课下阅读资料,成为教材正文的拓展和补充,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内容体系。在导言和各章之后,对所列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做了扼要导读。
三、教材各部分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导言
导言共含三个目:中国近代史综述;中国现代史综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目的和要求。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一是在开篇部分增写了一段话。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这段话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历史和最重要的历史经验。
二是在第一、第二目中,将原教材中的三编综述内容做了压缩、整合,使其重点和精华更加突出。
三是在第三目中,改写了原教材中关于学习本课“应当达到以下要求”的第三、第四、第五点。其中改写后的第五点是:“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树牢唯物史观,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关于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至第三章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1.第一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章标题。将原教材中的该章标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改为“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以全面概括该章的内容。
二是在章下共设四节。其中第一节为“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扼要阐述了导言中不便展开,但又应该述及的有关内容。
三是在第一节第一目下,通过改写精炼和升华了原教材中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概述。如其中写道:“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在第三节中,将原教材的一个子目标题“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列为目标题,作为该节的第二目,以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义和团运动。
2. 第二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章标题。将原教材中的该章标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改为“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这样表述更完整。
二是改写了第一节的标题。将原教材中的该节标题“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改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使其指向更具体。
三是整合、压缩和精炼了原教材中的若干表述。
3. 第三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第二节的标题。将原教材中的该节标题“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改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使表述更完整。
二是对各节下的目标题及文中阐述的相应内容做了适当调整,使表述更准确、精炼。
(三)关于第四章至第七章
第四章至第七章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1. 第四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章标题。将原教材中的该章标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使标题指向更明确。
二是改写了一个节标题和两个目标题。将原教材第二节的标题“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改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将原教材第一节第二目的标题“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改为“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这两处改写,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程的表述更加精准。此外,将原教材第二节第三目的标题“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改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这一表述与章标题的相应内容“成立”用词一致。
三是在第三节中增列了第三目“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以利深刻记取历史教训。
四是对原教材中若干内容做必要删减与整合。如删减了第一节第一目“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中的若干引文,整合了该目中的子目,使重点更为突出。
五是补充、调整了一些重要内容。如在第一节第三目“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根据2019年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做了补充和调整,深化了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 第五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两个节标题。将原教材第一节的标题“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改为“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将第二节的标题“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改为“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从而完善和精炼了节标题。
二是改写了三个目标题。将原教材第一节第三目的标题“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改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将原教材第二节第二目的标题“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改为“遵义会议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将原教材第二节第三目的标题“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改为“红军长征胜利和迎接全民族抗战”。改写后的标题,更好地反映了这段历史。
三是根据标题设置,整合、精炼了相应内容;根据2021年2月初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期间对遵义会议的最新论述,补充了重要内容。如教材写道:“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3. 第六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四个节标题。将原教材第一节的标题“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改为“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将原教材第三节的标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改为“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将原教材第四节的标题“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改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改写后的表述更精当。
二是整合、改写了部分目标题。将原教材第一节第二目的标题“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改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将原教材第二节第二目的标题“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改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将原教材第二节第三目、第四目的标题(分别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民族抗战开始”)整合为新的第三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将原教材第四节第一目的标题“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改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将原教材第四节第二目的标题“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改为“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将原教材第四节第五目的标题“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改为“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上述改写,提升了表述的精准性、规范性和精炼度。
三是调整部分目和子目的设置,有的删掉个别子目标题,有的补充了新的子目标题。如第一节和第三节的各两个目下都不再设子目,这样安排有利于合理压缩字数。又如在第四节第六目“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下,增设了子目“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重视了解中共七大和学习毛泽东思想。
四是根据修改后的各级标题,对文中相应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删。修改后,进一步突出了重点,简练了语句。
4. 第七章的修订
一是改写了章标题。将原教材该章的标题“为新中国而奋斗”,改为“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修改后的表述,所指历史时段更明确。
二是改写了三个节标题。将原教材第一节的标题“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改为“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击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将原教材第二节的标题“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将原教材第三节的标题“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改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将原教材第四节的标题“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改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前两项修改,使表述突出了“史”的味道,第三项修改使表述更完整,最后一项修改,使节标题的关键词之一“建立”,与章标题的用法相一致。
三是改写了部分目标题。将原教材第一节第二目的标题“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改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坚决反击”;将原教材第二节第二目的标题“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改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与农民的广泛发动”;将原教材第三节第四目的标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将原教材第四节第三目的标题“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改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修改后的表述,准确性和规范性得到提升,加强了对中国革命胜利意义的论述。
四是根据不同情况,或整合减少子目,或将原来的目标题改为子目标题。如将原教材第一节第二目下所设的三个子目减少至两个;原教材第三节第三目的标题为“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修改后其成为新的第三目下的第一个子目。
(四)关于第八章
第八章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修订后的第八章共含五节。其中第一节至第三节,涵盖了原教材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内容;第四节、第五节,涵盖了原教材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内容。该章的主要修订为:
一是重新设计了五个节标题。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二是重新设计了大部分目标题。该章共含16个目,除第四节的两个目外,其余14个目的表述都对原教材有不同程度的修改。如修改后的第一节三个目分别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巩固新政权的伟大斗争”“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修改后的第五节四个目分别为:“‘大跃进’及初步纠‘左’的努力”“国民经济调整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文化大革命’内乱及其历史教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三是新设置了若干子目标题。如在第一节第二目中列了五个子目标题,其中第三子目的标题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四是根据重新设置的目标题和子目标题,以及根据习近平一系列相关重要讲话精神等,对原教材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体现在各节中。以充实和增写的内容为例,如加强了对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多方面的论述;比较充分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伟大意义”;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等。
(五)关于第九章
第九章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章标题为“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该章共含四节,涵盖了原教材第十章四节的内容。其主要修订内容为:
一是对四个节标题做了部分修改。将原教材中第二个节标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将原教材中第三个节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改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将原教材中第四个节标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成“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对目标题做了若干修改。修订后的该章共16个目,比原教材多了3个目,其中不少目标题都做了修改。如原教材第一节的三个目分别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修订后的三个目分别为:“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拨乱反正的完成”“改革开放的起步”。总体看,这样设置更顺畅。
三是由于目标题做了较多修改,子目设置及其标题也有若干调整。如在第一节“改革开放的起步”目下,共设置了五个子目:“国民经济的调整”“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展开”“对外开放的启动和创办经济特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子目的相应调整,使改革开放起步的样态及线索更显清晰。
四是根据修改后的各个目标题和子目标题,对原教材的相应内容进行调整、改写。
(六)关于第十章
第十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历史。该章的修订,是本次教材修订的重中之重。
一是在章标题和所设节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其所涵盖的内容扩展延伸至2021年7月1日。即章标题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节数仍为三节,但内容由原来的10个目扩展为18个目。其中第一节7个目,反映党的十八大召开至十九大召开前的历史;第二节6个目,反映党的十九大召开至十九届五中全会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期间的历史;第三节5个目,反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后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期间的历史。
二是通过子目的设计,具体反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第三节第一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共设五个子目,分别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出了关键性贡献”“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第五个子目最后一段中写有:“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成果。这一成就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四、教学建议
根据本次教材修订的基本精神,主要对如何使用本教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把对教材的使用,建立在下功夫认真研读党和国家一系列有关重要文献的基础上。2018年版教材以反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为截止时限。教材修订3年多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更加伟大的成就,积累了更加宝贵丰富的经验。这期间,党和国家一系列相关重要文献,从最重要的方面反映了这段时间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其中特别是: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后的一系列重要文献、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文献、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后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其中部分重要文献已列入2021年版教材的必读文献中。学懂弄通这些重要文献精神,并把有关内容反映到教材中,是做好教材修订工作的前提之一,也是用好教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前提之一。为此,还要重视对2021年“七一”后发表的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相关重要文献(如2021年8月26日,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自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
第二,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启动后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相关重要书籍,其中包括: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此外,还要重视学习中宣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
第三,要充分重视对两部大事记的学习和运用。第一部是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其由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全文6.3万余字(曾在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上刊载)。第二部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全文近10万字(曾于2021年6月28日至30日在《人民日报》连载)。
第四,要充分运用2021年版教材所列的“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以及教材提供的60个二维码链接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助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第五,要充分重视根据2021年版教材的内容和教育部规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学时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对教材基本内容的全覆盖,特别是要保证第十章的教学学时。
(执笔人:仝华)
责任编辑:陈绍辉
版式制作:陈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