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建议

高校思政课教指委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3-08-28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研制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各门思政课的教学建议,现予以刊发,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参考。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渠道。下面就六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提出教学建议。



一、总体要求

1.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原则。《决议》精神融入“原理”课,必须在教育教学中秉持守正创新原则,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守正。既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稳定性,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要求,特别是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原创性贡献。

2.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原理”课教师首先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系统深入地学习《决议》,掌握丰富内容,吃透精神实质,为实现有机融入打好基础。要将《决议》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关于《决议》的说明,贯通起来学习,学懂弄通悟透。

3.坚持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全面体现六中全会精神和《决议》的丰富内容,又要结合“原理”课特点突出融入重点,以增强融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融入过程中,要结合学术研究,加强理论阐释,避免简单生硬,努力实现有机融入、深度融入、创造性融入。

4.坚持内容融入与精神涵养相统一的原则。不仅要实现《决议》内容的融入,还要发挥六中全会精神的涵养作用。在融入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党百年奋斗的豪迈气概和主动精神,将历史自信和理论自信讲出来,将志气、骨气、底气讲出来,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感召力。


二、重点内容

(一)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党的百年奋斗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充分展现,对于我们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并进一步激发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兴趣,引导他们自觉学好“原理”课,具有重要意义。“原理”课教师可以将此作为课程的导入性内容。

(二)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决议》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其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三次历史性飞跃的提出,清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和规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原理”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体现三次理论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第三次飞跃对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的启示意义。

(三) 从原理高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决议》指出,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决议》概括的 “十个明确”,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创性思想。这些思想以及许多其他方面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梳理、研究和概括这些原创性贡献,并将之融入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中。

(四)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和理论依据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两个确立”既有重大实践意义,又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我们不仅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去把握其实践意义,而且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特别是从唯物史观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中,深刻把握其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角度去把握其重要意义。

(五) 贯通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决议》划分了党百年奋斗实践的四个历史时期,阐明了党的百年实践的四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于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各自实现的实践飞跃,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贯通性地把握,用量变质变的规律去辩证地把握,既要看到党的百年奋斗一以贯之的主题和历史的连续性,又要看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每次飞跃的意义。

(六) 全面掌握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决议》全面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将之概括为“十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些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积极成果,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着密切联系。其中的每一个坚持,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理论内涵,我们要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中,全面把握、深入理解每一条历史经验及其启示,并将之融入本课程相关部分的教学中。要以此为基础,用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思维,把十条经验当作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还要深入揭示经验背后的规律性,使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贡献中国智慧。

(七) 全面把握和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分别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这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威力。我们完全可以并应该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中,大量采用这些真实而鲜活的素材,以增强理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八) 不断深化对坚持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在《决议》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理论创新”,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条历史经验与“原理”课直接相关,并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

(九) 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决议》明确提出并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已经强调得很多,而且讲得很清楚了,但对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强调得不够,理论阐释也不够。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那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21世纪的丰富发展。当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必须打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空间,不断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在融入《决议》精神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阐释,特别是科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

(十) 深入理解“守正创新”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并多次强调“守正创新”,特别是在2022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这一重要论述凸显了“守正创新”的政治和理论意义,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守正创新”不仅是一项政治原则和工作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和理论原理。我们要从基本原理的高度,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去深入把握“守正创新”的科学内涵和哲学意蕴,把握“守正”与“创新”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把握“守正创新”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指导性意义。

(十一) 深刻把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学论断。《决议》再次强调坚持这“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党历来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又进一步提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必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理”课教学必须注重从理论上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出深刻阐释和论证。

(十二) 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特别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从世界眼光来看待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意义。这种世界眼光与“原理”课教学视野高度契合,对增强原理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具有重要启示。“原理”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时候,在讲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时候,要对此加以重点阐释。

(十三) 科学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决议》再次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并在融入过程中加强理论阐释。人类文明及其形态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原理”课教师要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明论思想,梳理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文明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关系,研究文明形态呈现与演进的规律,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三、具体章节融入建议

(横屏或电脑端阅读效果更佳)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导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决议》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表述,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的新飞跃的论述。

1.可以增设一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2.重点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3.着力从理论上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导论


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论述。

1.用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2.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3.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世界。


导论


五、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决议》关于“两个始终”“四个历史时期”“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内容。

1.讲清楚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


2.阐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决议》关于“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客观规律”的内容。
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具体历史际遇,如何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进而阐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章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决议》关于“坚持敢于斗争”的思想;《决议》关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的思想。

1.在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的部分,讲述“斗争精神”的意义。


2.在讲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时,阐述“两个结合”的思想。


3.在分析矛盾特殊性时,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自身特有的规定性。

第一章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决议》关于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四个历史时期的伟大飞跃、关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飞跃的论述。

1.讲清楚党的奋斗历史发展中有量变有质变,而质变就是飞跃。2.联系党和人民事业实现的“飞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现的“飞跃”,阐释质变的内涵与意义。

第一章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决议》“四个历史时期”“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等相关内容。
深入领会《决议》贯彻始终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讲清楚如何在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二章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一、科学的实践观及

其意义
《决议》关于“四个历史时期”的内容。
1.深刻认识科学实践观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上得到了充分贯彻,明确只有立足中国实践,才能实干兴邦。

2.讲清楚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是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我们党正是基于历史实践,才得以不断实现认识史上的变革。

第二章

第一节 实践与认识

三、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决议》关于 “十个明确”的内容。
1.讲清楚以“十个明确”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是理论创新的过程。

2.讲清楚“十个明确”所反映的认识发展过程体现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章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容。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高度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内容。
1.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为它是在百年奋斗中锻造的,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2.讲清楚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

第二章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决议》关于“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坚持守正创新”的内容。
1.讲清楚坚持理论创新的重要意义,明确不断坚持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的重要性。

2.明确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讲清楚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3.明确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科学实践,讲清楚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理,不走邪路老路,坚持守正创新,实现良性互动,不断深化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三章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决议》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持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述。
1.讲清楚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表述的理论依据。

2.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讲清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

3.讲清楚相关理论论述的积极作用,深化了生产力的基本观点。
《决议》有关“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的论述。

1.讲清楚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的理论内涵和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的积极作用。


2.讲清楚唯物史观对我们正确把握党的历史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决议》关于党在不同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与解决。
1.讲清楚党自觉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科学把握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讲清楚决议论述四个历史时期的基本逻辑: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主要举措—重大成就。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决议》关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关键一招”的论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
讲清楚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容。
1.以群众史观为视角讲清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依据、现实要求。

2.讲清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依据、现实要求,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和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

第三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决议》关于“两个确立”的论述。在讲授杰出人物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历史作用时,从理论上讲清楚“两个确立”的重要性。

第三章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作用
《决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容。从与群众、阶级的关系中,讲清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无产阶级领袖的核心作用。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四章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决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讲清楚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达阶段,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

2.讲清楚现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依据。

3.讲清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决议》新时代经济建设关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内容。
1.讲清楚资本的实质和资本逻辑的内容。

2.讲清楚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内在依据。

第四章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决议》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伟大成就的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对比中,在共同富裕与两极分化的对比中,讲清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第四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决议》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取得伟大成就的论述。在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对比中,讲清楚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全过程民主制度。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五章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决议》中“坚持胸怀天下”的相关论述;《决议》中国际形势特别是“逆全球化思潮上升”的论述。
1.讲清楚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2.讲清楚由于各种原因,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但从长期来看,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


3.讲清楚我们要坚持胸怀天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五章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内容。

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六章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决议》关于“四个历史时期”的内容;《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容。


《决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内容。
1.梳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史,重点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讲清楚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不断胜利的“秘诀”在于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具有世界意义。

第六章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决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讲授第六条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时,要注意融入《决议》相关内容,讲清楚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讲清楚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决议》关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论述。
1.讲清楚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作用和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和领导。


2.讲清楚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思想与战略方针。

第六章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内容。


《决议》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中国道路”的内容。
1.讲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不同的国家都应该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讲清楚中国道路的选择,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要和中国特有的经济、文化基础相结合。

教材章节融入内容教学建议

第七章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决议》关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讲清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第七章

第三节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决议》关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内容。
1.讲清楚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讲清楚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讲清楚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关系。

3.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一百年来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4.讲清楚青年应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责任编辑:陈绍辉

版式制作:陈镇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