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对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至关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系统部署,各级农业部门要履职尽责抓好落实。我们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来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发展方向,用“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来深化思想认识,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来明确重点任务,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来统筹工作布局。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做好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全局的基本盘,农业稳住了,大局才能稳定。2017年的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把“稳”作为基础和前提,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稳定农民增收,从而稳住农业农村基本面;把“进”作为方向和目标,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稳”的前提下实现关键领域新突破。当前,贯彻落实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加大力度、放开手脚,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做好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求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是破解当前农业供需结构失衡的必然选择,又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努力谋划工作新举措,2016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作了进一步系统梳理,各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结构调整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同时我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把握也在逐步深化,思路逐步清晰。但作为一项新任务,作为一次深刻变革,有些问题还有待认识,很多方面还有待探索,一些同志对这个新任务认识还不清、理解还不深,思想上还有些迷茫,工作还不得要领,还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要看到,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农民费时费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卖不上价,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节本增效,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布局与环境匹配度。应对国际竞争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玉米、棉花、食糖等农产品库存量连创新高,同时部分产品进口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扬长避短,提高国内农业产业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确实已经到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这些年,随着农业连年丰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当前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物质前提、生产基础;随着消费快速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迅速增加,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引导动力;随着国际国内市场深入融合,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发展空间。
总之,对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正确认识、正确态度,既不能认为以前的工作搞错了,现在可以不要产量了,要知道,没有“十二连增”,结构性改革就无从谈起;也不能死抱过去做法不放,认为不必轻举妄动,过几年形势又回来了。要正确认识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抓住机遇乘势推进,农业就能完成惊险一跳、更上层楼,就能实现阶段转型、质量升级。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头绪多,需要把握正确方向与原则,妥善处理好各类重大关系,找到有效办法与途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四个方面。
第一,要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这次之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叫新一轮结构调整,是因为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了,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提升了,城乡互动融合加深了,消费需求层次升级了,这些都对农业生产形成了倒逼,不能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增减,深层次的问题是要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要优化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推进质量兴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满足多层次、高质量、个性化需求;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重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业功能拓展,促进生产向优势区聚集;要优化技术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传统技术路径,大力发展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检验尺度和持久动力。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2016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虽然增幅总体仍然高于城镇居民,但较往年已经明显放缓,为近13年来最低,2004年以来首次没有高于GDP增幅。预计2017年多数农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如搞不好,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可能逆转。要努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的基本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关注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重视推进产业扶贫,让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
第三,要把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而不能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总的方向是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以市场化倒逼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体系,提升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要把创新思维作为重要动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当前形势、未来走势,既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当下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又坚持目标导向,朝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迈进。要放宽眼界,着眼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不能只在原有框架里打转转。要有城乡统筹的视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要研究城乡关系变化,促进金融、土地、农民工等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用城乡一体化的方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国际的视野,注重运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的农业产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