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委书记当厕所“总所长”?!管用吗?

2017-04-04 张焕 学术之路

人物简介

胡启生,安徽桐城人,1971年5月生,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2015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现任安徽省合肥市委常委、巢湖市委书记。

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

舆情要点

推进“厕所革命”

近年来,“厕所革命”在各地推广开来,许多旅游景点率先跟进。这源于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说,从2015年开始,将用三年时间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2016年,住建部部长倪虹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上也表示:“清洁卫生的公厕环境,是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也直接体现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

2017年3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安徽省巢湖市的“厕所革命”经验。2016年起,该市专门成立厕所整治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所长”,城管局中层以上干部分别联系一座公厕,城管局管辖下的39所公厕实行“一厕一长”制,投入资金对市区内的8座公厕和56座旱厕进行改造。在设计上优化布局,增加第三卫生间,调整了男女厕位比例,增加了公厕的公共服务设施。另外,巢湖市先后分两批协调开放了16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厕所。

就在两年前,巢湖市城管局主要负责人还因公厕管理水平低下被市委书记胡启生在市委全会上点名批评。之后,市城管局主要负责人立即进行了具体工作布置,对城区免费公厕的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共有28座公厕存在问题。具体问题五花八门,包括公厕管理员未按规定佩戴胸牌、工具乱放、无人看管、臭味重、照明严重不足等。市城管局依据公厕承包合同条款对存在的问题严格兑现了奖惩,同时依据《巢湖市城管局业务工作督查考评办法》对市环卫处进行了问责。

据巢湖当地媒体报道,2016年11月22日上午,合肥市委常委、巢湖市委书记胡启生在调研城市控违拆违工作过程中,又察看了巢湖市区东塘路和八中巷两座公厕。就市区目前公厕存在的问题作出指示:城市管理部门要广开思路,要让“厕所革命”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让老百姓如厕有家的感觉。

市委书记当“厕所长”,引起了一定关注。支持者表示,市委书记当“厕所长”可以有、不掉价、干实事。但也有质疑,认为“权力下沉”“资源集中”为标志的那套临时性、精简化的动员体系,往往能发挥奇效,成果却难以维持。

从“河长”“路长”到“厕所长”

2015年6月,胡启生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也是第一个获提拔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此前他担任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区委书记。7月2日,他从北京回到合肥的当天,就被宣布调任巢湖市委书记(县级)。巢湖市位于合肥南部,系安徽省辖市中惟一的县级市,由合肥代管,其市委书记一直由合肥市委常委兼任。

胡启生担任包河区区委书记期间,以治理巢湖蓝藻著称,这一经历在他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前后,媒体曾多次报道。不难发现,与这次巢湖“厕所革命”有相似之处,即从“河长”“路长”,再到“所长”。

每年最热的季节,巢湖边打捞蓝藻的渔民经常看到胡启生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行走巢湖岸边,巡查蓝藻打捞与治理。胡启生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和“路长制”,分解压实治理责任,他自己更主动担任污染最重的十五里河“河长”、创建最难的宁国路龙虾一条街“路长”。

微信公众号“政知局”透露,“一厕一长”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巢湖市城管局市容管理和设施建设科科长叶建华称,“最初是为了加强公厕管理,从2016年6月开始实行‘厕所包联’,即每个领导包干、联系一个厕所,后来‘一厕一长’制度就逐渐建立了起来。如果公厕仅靠市场化运行,在模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缺陷,所以要加强监督,每一个领导可以不定时地去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厕所长”一是要对照管理规范进行检查,看日常管理有没有达到标准,同时对设施完好程度进行检查,反馈给运营公司或者环卫处。他们建了两个微信工作群,城管局干部只要一发现问题,就会把图片传到群里,要求立即解决问题。而市委书记胡启生作为“总所长”,也对公厕不定期进行考察。

媒体评论摘要

《新京报》:市委书记任城市“总厕所长” 这个可以有

“一厕一长”制本质上秉持的是“一把手思维”。都知道“抓住关键少数”是从严治党的关键,实际上,“抓关键少数”可以用于很多社会治理领域。比如,到2018年要全面建立的“河长制”,就是要利用省市县长的资源调动能力高效治理河流污染。

有人质疑“一厕一长”制是大材小用,资源浪费。其实不然。公厕既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如果连一个公厕都治理不好,治理好整座城市就更是奢谈。何况就巢湖来说,之所以推行“一厕一长”制,也是因为其公厕数量与质量远远不达标,这本就是城市管理部门的失职。“一厕一长”制不过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路径探索而已。

需要看到的是,所谓“一厕一长”制的基本运行逻辑还是靠一把手的资源动员能力来推动公厕治理,有人治色彩。如何将这种治理模式推向制度治理,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光明网:该怎样理解“厕所长”式的公共管理创意

“一厕一长”的模式,公众并不陌生。只不过,过去其适用场景,往往并不在于“公厕整治”。它的根本逻辑,无非是绕开固有的行政科层制设定,以更为精简的治理层级,来实现更为明确的治理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来源于两个层面:其一,就是城市一把手等顶端决策者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其二,则是中间层领导干部的基层化与影响力“下沉”。这套做法,过往在招商引资、对口扶贫等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

丝毫不用怀疑,之于城市治理,以“权力下沉”“资源集中”为标志的那套临时性、精简化的动员体系,往往能发挥奇效。然而谁都知道,这种状况不会一直维系下去。如何优化常态性的市政管理架构,从而将“专项整治”的成果稳定下来、守护下去,这才是真正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厕脏乱差,居然到了非得“一厕一长”对口负责才可根治的地步,本就是印证了日常管理的失败。

如今,公厕的确是变干净了,但倘若过去那种导致公厕脏乱不堪的公共管理模式不得到根本性改善,我们有理由担忧,不久之后一切会不会故态复萌呢?

网民评论摘编

@子游乐行:为厕所“总所长”点赞!市委书记任“总厕所长”,这事听起来似乎有点搞怪,但还真不是闲得才干的事。老百姓很少有不逛街的,但如厕难一直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厕所卫生环境更是令人头疼。市委书记管起这事来,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是不务正业,甚至会被说成是作秀。但事关百姓的内急能不是个事?事关城市卫生文明能不是个事?这样的“秀”老百姓也肯定会乐见多“作”的。

@生涯小厨Kevin:书记任“所长”,我想去巢湖上个厕所。

@秦都义士:市委书记任厕所“总所长”不应该得到表彰,这种事情的出现说明该地区的职能部门失职。

舆情点评

原本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市政管理新闻,却因为市委书记担任厕所“总所长”,而引发了广泛热议。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一厕一长”的制度创新颇见成效。从报道中看,这一制度并非“总所长”全部亲力亲为,而是经过学习外地经验和研究,靠城管部门“一厕一长”的强化管理,“总所长”更多的是起到监督作用,形成一套服务、监督、反馈的日常机制。

换言之,事最终要靠人来办,“一把手牵头”能快速处理最棘手的问题,重点是要有合理合法的长效机制,而不必过分担心“人治”问题。

作者 | 《网络舆情》杂志副总编辑 张焕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微信公号,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及作者

实习编辑|杨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