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巡回法庭与郑大、河大、河南财经政法法学院共同签署《合作意见书》

2017-05-08 学术之路

第四巡回法庭举办“中原法治大讲堂”第二讲

杜万华从实务角度解读民法总则

  5月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举办中原法治大讲堂第二讲,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杜万华,以民法总则对民商事审判的影响及应对为题做专题讲座。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全国政协委员史小红,第四巡回法庭以及巡回区法院部分干警,当地司法局、法制办、律协的代表、高校师生在现场聆听讲座。巡回区四省三级法院设分会场,通过远程视频参加讲座。

  杜万华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后,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同志担任组长的民法典编纂工作研究小组,参与民法典起草研究工作。3月15日,作为民法典编纂第一阶段成果的民法总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充分体现了民法总则在全国的重要影响。民法总则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影响巨大。

  杜万华具体总结了民法总则的八大亮点,还围绕自然人、法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等问题对相关条款进行了重点讲解,对司法审判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讲座后,第四巡回法庭与应邀参加大讲堂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师生举行座谈会,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学习体会,共议合作大计。第四巡回法庭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共同签署了《合作意见书》。(李忠 刘红儒)

培养优秀法治人才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最高法四巡与高校师生热议习总书记考察法大时的重要讲话

  5月5日中午,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部分师生举行座谈会,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学习体会,共议合作大计。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杜万华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深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所鼓舞,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景充满憧憬和信心,并就如何贯彻落实畅所欲言。

  中国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苗连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依法治国的战略性、前瞻性定位和指引,为新时期中国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让教育者对法学教育事业有了更清晰的定位。”面对莘莘学子的年轻面容,杜万华联想起自己几十年的政法教学和实践历程,深有感慨地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法治建设道路方兴未艾,未来的道路需要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共同开创。”

  第四巡回法庭副庭长李广宇说:“周强院长要求,要努力将巡回法庭建设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平台、维护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锻炼培养队伍的重要基地。第四巡回法庭不仅要圆满完成各项审判任务,积极探索各项司法改革,也有义务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要贡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之后,我们深刻认识到,四巡不仅要依托巡回区各高校教学研究资源锻炼培养自己的队伍,也要敢于打破制度壁垒,充分利用自身审判实践优势,为巡回区高校打造优质的教学实践基地。”

  郑州大学学生敬梓源激动地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深受鼓舞,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伟大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法治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

  河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娄丙录说:“法学专业教师要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四巡签署合作协议并建立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关系,对法治人才培养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大的福利。”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尹西明也感慨道:“培养法学人才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实务部门提供实务学习机会,对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也不可或缺。”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法官们的天职,开展法治教育也是法官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巡主审法官刘崇理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是一脉相承的,但要有效实现衔接需要一个过程,如何缩短过程是摆在实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共同课题,我愿意做出自己的努力。”

  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全国人大代表蔡学恩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重要讲话在法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法治人才的培养不是高校一家的事,从四巡的担当中我体会到培养优秀法治人才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我所在的律所也很愿意为此贡献一份力量。”

  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但如何高效学习?河南大学学生马静给出自己的答案,她说:“学习理论是基础,只有学到知识才能谈到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就会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因而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到社会各个部门去历练,唯有如此,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杜万华说:“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杜万华寄语在座的青年学子:“个人发展要与伟大时代相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法治完善的接力棒就在你们手中,不仅要跑起来,还要跑得更快更好。怎样做好接班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德才合一的人;其次要讲究学习方法,做到知行合一。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既要洞明学问,又要人情练达。四巡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可以为学子提供很好的学习实践基地,希望法官把审判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教给学生,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巡最年轻的主审法官阎巍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引起青年学子的共鸣,他说:“选对方向比低头走路重要得多,面对人生取舍,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时时刻刻想着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

  如何不忘初心,让梦想之花在现实的大地上绽放,需要用理想信仰、道德情操来浇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张涵说:“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我们寄予厚望,也对我们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养成予以引导,就是要立志做大事。”郑州大学学生刘源说:“今天听了杜万华大法官的讲座后,深刻理解了法律的价值所在。希望能到四巡参加司法实践,进一步明白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河南大学学生贠小倩说:“我们年轻人要克服自身的浮躁之气,多读经典,多来实践,在与法官的交流学习中,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李忠 刘红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