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苏力教授系列讲座及《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震撼开课!未来已来,你还不来?
来源:中外刑事法前沿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在10月9日-10月14日,将为东南大学首届“秉文文科实验班”学生开讲《法理》课程的法学大师苏力!苏力老师也将在10月11日晚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为什么“家国天下”》的精彩讲座,东南大学迎来“苏力周”,几多惊喜,几多期待!
苏力
图片丨苏力教授
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1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专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道路通向城市》、《也许正在发生》、《法律与文学》等; 译著《法理学问题》、《超越法律》、《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研究方向:中国法律、西方法律史、法社会学、美国法律制度、法哲学、法律经济学、比较法、比较法律文化。
在2017版中国法学学科最有影响力作者排行榜中,苏力教授位列法理、法史学科第一。
苏力《法理》课程
授课时间表
《法理》课程为“秉文文科实验班”开设的“五理”课程之一。本课程力求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例证,基于文理多学科同学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社会知识,介绍法学的基础知识,理解法律基本理论问题和法律实践难题,了解从法律视角理解社会问题,培养理性、审慎的分析思考法律问题的能力。以使同学们掌握“法的基础理论”,并树立“法的基本理念”,此乃“法理”课程之精要。
主讲课程
第一讲:法律、法治及其功能
第二讲:法律的起源及其演变
第三讲:经济社会变迁与法律
第四讲:大国的法治
第五讲:公平与效率考量
第六讲:法律与科技
苏力讲座时间安排
应校团委、文教邀请,苏力老师将利用“秉文文科实验班”课间休息时间,加一场初识东南名家高层演讲。题为《为什么“家国天下”》的精彩演讲将于10月11日(周三)晚18::30在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举行。苏力教授的演讲和答问激情飞扬、幽默风趣、资料丰富、论证有力,能极大地开阔师生的视野,每次都能引起大家的思索,堪称法学与社会学精神盛宴!更多精彩欢迎来到现场真切感受。
《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震撼开课!
、
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我国迅速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构筑先发优势。经过短短60年的演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新理论、新技术已日趋成熟,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一环,正全面刷新人们的认知,在获得全社会高度密切关注的同时,必将通过技术革命带来新一轮人类社会的整体变革。人工智能时代尤其给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给法学传统学科理论与立法司法实践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例如互联网虚拟财产、P2P互联网金融以及公民隐私权、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受到冲击等一系列新事物、新问题,迫切需要法学研究对当下显现的法律漏洞和治理难题做出回应,运用法治手段全面支撑大数据与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和互联网给法学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和法学研究方法等都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创新驱动,通过深度融合取得新的跨越式发展。例如大数据运用于司法,已为全面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公开提供了有效助力。
基于此,法学教育亦在酝酿着深刻变革,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爱丁堡大学法学院等世界知名法学院相继开设人工智能与法律相关课程,无论从增强法学院校培养学生的全球竞争力,还是满足科技时代对法律人才的全新要求角度,开设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的创新性课程都是应然之举。东南大学法学院凭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等科研优势,在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立“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这一植根于传统法学的二级学科,并与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强强联合,在法学院博士生与硕士生中首次开设《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课程。
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是法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前沿交叉学科,探讨“互联网+法学”、“大数据+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的前沿热点问题。本课程旨在系统讲授互联网法学基础理论的源起、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互联网空间的法律治理、大数据时代的法律人思维方式、法律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大数据与法学研究、大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等专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法学院学生的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使学生能够多维度、直观地了解、把握大数据与互联网法学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而借助前沿技术强化专业工作与法学研究的能力。
以下对课程的前沿主题以及师资阵容等作简要介绍,更多精彩欢迎到授课现场感受,未来已来,你还不来?
课程安排
师资阵容
网络犯罪与网络空间的法律治理
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委法律顾问专家库成员。2014年主导启动司法大数据战略,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共建司法大数据中心,并获批全国首家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近年来,从刑事法学基础理论与网络犯罪相关问题出发,进一步研究互联网空间的法律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律科学》、《光明日报》发表该领域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已形成了基于实质刑法立场的网络形式与实质双重法律治理模式论;大力推动相关科研成果向司法实务的应用转换,持有“案件权重系统”等著作权多项。
大数据时代法律人的思维方式转型
图片丨王禄生副教授
王禄生,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执行主任。2015年入选 “中国法学年度高产作者榜”和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2016年入选唐仲英青年学者奖励计划。近年来从事司法大数据研究,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大数据视角下‘智慧检务’建设基本理论与实施规划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司法大数据库的法学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研究”等多项大数据课题;持有“同案不同判智能预判辅助系统”等软件著作权3项;2016年度获首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报告一等奖。运营微信公众号“数说司法”,累计阅读量超200万人次。
人工智能驱动的法学研究新思维
图片丨漆桂林教授
漆桂林,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获“六大人才高峰”资助。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言与知识计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知识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开放知识图谱联盟openKG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特约专家、语义Web著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Web Semantics编委。曾任中国语义Web和Web科学大会主席、国际会议JIST程序委员会主席。指导学生在国际会议ICTAI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6项专利获得授权或者受理。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欧洲第七框架项目Marie Curie IRSES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二负责人参与了由科大讯飞牵头的863课题“高考机器人”的子课题。在知识工程、大数据语义分析、知识图谱等领域有将近20年的研究和产业化经验。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体系
图片丨胡朝阳教授
胡朝阳,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技法与知识产权研究所主任,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持有律师与专利代理人双证执业资格,长期致力于法律与科技的科际整合式研究。发表(出版)学术论文(著)40余篇(本),部分由《新华文摘》辑录、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等,近年来在互联网法学研究领域发表多篇论文并主持相关项目。获中国法学会、民政部、江苏省政府等各级各类科研奖近十项,主持国家教育部、司法部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任江苏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南京)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委会委员等。
司法大数据的非结构化特性与智能化
分析处理
图片丨张柏礼副教授
张柏礼,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数据挖掘、决策支持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在计算机领域顶级期刊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主持和参与四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十多项省部级和三十多项地市级重点项目。开发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并因“新一代EMS系统”项目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工作七年,期间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在SCADA/EMS系统和决策支持方面有着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研究的领域为各种机器学习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包括文本的相似性、文本的主题模型以及语义搜索引擎等。
互联网的公法规制
图片丨陈道英副教授
陈道英,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言论自由。近年来主要立足于宪法学中的言论自由理论,对于言论自由在网络中的特殊价值、网络服务商(ISP)在网络言论自由规制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法律责任、网络条件下的言论新形式、我国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体系及机制等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对美国联邦层面的网络规制法律、案例以及网络言论自由、网络隐私权(个人数据/信息权)等方面的理论较为熟悉。2016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法律机制与宪法第35条解释适用问题研究”立项,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网络条件下宪法言论自由条款的解释适用机制。
大数据与社科法学研究
图片丨冯煜清副教授
冯煜清,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亚洲法社会学学会理事,美国法社会学学会会员,江苏省诉讼法学会理事,SSCI期刊《Law and Society Review》外审专家。长期从事法社会学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致力于将社会学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引入法学研究,近五年围绕底层人民法律意识、权力话语与纠纷解决、信访与申诉制度、基层纠纷治理等主题发表英文论文8篇,其中3篇发表于《Law and Social Inquiry》等SSCI期刊,论文曾获2013年牛津大学中欧法学年会(ECLS 2013)青年学者论文一等奖,在国际法社会学界有一定影响力。
法学大数据分析和算法导论
图片丨杨洁老师
杨洁,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工学博士,法学博士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中国法治发展评估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政策法规重点研究基地“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重点关注智能网联系统中的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建模、用户行为决策与系统仿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科技伦理与法律规制等领域。主持承担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法学会法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SSCI、SCI、EI、CSCD、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保护
图片丨徐珉川老师
徐珉川,东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法学经济学双学士。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学,财产权利哲学,财产权利经济分析,司法大数据。研究兴趣和特长集中关注,著作权侵权判定规则,互联网数字信息版权产业和政策,艺术和法律,知识产权资本化。致力于将政治哲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适用于具体知识产权法律规则的解释和适用上。通过在知识产权哲学层面上,综合运用政治哲学、语言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等多元化综合研究进路,对知识产权法的规则、原则进行检讨、反思和发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