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北外校友薛捍勤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副院长

2018-02-10 学术之路


据联合国国际法院公告,海牙时间2月6日下午,我校1976级校友薛捍勤法官当选为副院长,任期三年。国际法院由十五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主要处理两类案件,一是各国向法院提交的法律争端案件,二是就联合国大会等机构所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薛捍勤校友1980年毕业于我校英语系,之后曾在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深造,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1980年起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工作,曾任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中国首任驻东盟大使、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等职。薛捍勤于2002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并于2010年当选为委员会第62届会议主席,成为该委员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2010年6月,薛捍勤当选为国际法院十五名法官之一,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2018年2月6日,薛捍勤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


图为2013年12月26日,薛捍勤回到北外访问,并发表题为“法律人才的国际视野与专业攻向”的演讲。


在2010年选举结束之后,薛捍勤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光荣,更重要的是一份责任,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在我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我将秉承《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中国女性,薛捍勤在国际组织中锋芒尽显,这主要得益于其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的长期工作实践,曾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的她出席过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主持过很多双边、多边国际谈判。


自2010年宣誓就职后接下格鲁吉亚诉俄罗斯联邦这第一起案件,不到两年的时间薛捍勤便参与了9个案子的判决,与国内法院法官审理案件不同,“国际法院经常会三四个案子同时进行,且案子之间并无交集,一会儿是边界问题,一会儿是主权豁免问题,要看的卷宗都是一摞一摞的”。


除此之外,依照工作流程,当事国提交书面陈述之后要进行口头辩论,辩论之后的每一关,法官都要亲自写出自己对此的意见,工作量很大。


薛捍勤也因此被媒体冠以“铁娘子”“女强人”等称号。但其实她本人并不喜欢这些称呼。她曾幽默地表示,外交官和法学专家在常人看来应以男性为主,自己则处在这样一个“双重的男人世界”。


业精于勤,从当年进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至今,薛法官在国际法领域已耕耘了大半生。而我们相信,薛捍勤副院长对国际法的研究将永远不会停止。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北外新闻中心新媒体部  华蕾

【学术】“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成果文库”第二批出版
【考博】2018年厦门大学法学院博士招生复试名单【征文】《中州学刊》2018年度重点选题
【征文】《现代法学》2018年度重点选题 | 法宝期刊
【学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第三批法律研修学者人选的公告
【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关于征集2018年度司法案例研究课题目录的公告
【征文】经济法30人论坛“经济法学四十年:经济法的风险理论” 邀请函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一)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二)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三)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四)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五)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六)

【收藏】电影电视剧综艺资源大全(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