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的法律保障”暑期学校开始报名啦!

学术之路 2021-03-08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会

为适应互联网经济对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广东财经大学特举办以“互联网经济的法律保障”为主题的2018年广东财经大学法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本次研究生暑期学校以“互联网+”经济前沿法律问题为核心,对互联网经济的法律保障进行讲授、交流和探讨,以期拓宽学员的学术视野,增强学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暑期学校是“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组成部分,由广东财经大学学位办主办,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法学院信息网络法治研究中心协办。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简介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前身为广东商学院法学院。1993年,学校成立法律系,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99年,法律系改建为法学院。法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至2017年共向社会输送本科生9691名,研究生1360名。2002年法学专业获批广东省高校首个法学名牌专业;2003年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获批广东省首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法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法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首家广东省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法学院入选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法学院获批省级试点学院; 2012年和2016年法学一级学科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正高职称31人,副高职称28人。师资的学科结构均衡,职称分布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58.97%。


现有博士生导师 2 人,教育部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十大中青年法学家2人、广州地区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2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广东财经大学南岭杰出人才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科研团队8个。


目前在校本科学生1827人,研究生463 人,是广东省法学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法学院


法学院设立法学专业,开展法学本科、法学双学位、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和非法学)教育。


人才培养突出财经院校特色,以法商融合为理念,培养精商通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2012年,法学专业获批应用型、复合型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并于2013年成立广东财经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4年开始招收司法法务和企业法务两个方向实验班,至今实验区培养学生381人。

依托广东省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法学创客空间和大数据分析室,开展三创教育和创新创业创意培训——IRAAC法律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共有硕士生导师43人,其中科学学位导师39人,专业学位导师40人。2003年宪法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获学校首批硕士学位招生资格,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获法律硕士(JM)授权资格,200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非法学)法律硕士和在职法律硕士;2011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学院现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七个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J.M)授权点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创新法律硕士教育模式,与广东省公安厅、广东警官学院开展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与广东省检察官学院、海珠区人民法院共建省级校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组织研究生暑期学校和学术论坛等特色活动。法学教学案例开发取得突出成效,多篇案例入选全国法硕教指委优秀案例库;出版《法学研究生教学案例集》(上下册)。

近年来,法学院教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治学研究》等期刊发表科研教研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180余项,其中国家级8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110余项,获科研教研奖励50余项,其中省部级13项。

第一,研究领域交叉融合。财经法治学科方向是学科交叉领域,突破传统单一学科封闭研究的瓶颈,实现经、管、法等学科研究融合,以寻找学科发展突破口,学术成果新的增长点。

第二,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建立广东财经大粤港澳法律问题研究中心,信息网络法治研究中心,公司与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中心,开展诸如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问题、信息网络法律问题研究。

第三,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发挥学术研究的社会智库功能,学院承担“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广东财经大学工作站”的研究工作;学院设有“广东省清远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广东财经大学佛山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为广东省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各级政府和法律服务业提供咨询、专题研究等服务。

 第四,协同创新取得新突破。成功申请加入新加坡大学成立的亚洲法学研究会,拟开展学术交流、师生交流等;与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就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问题协同攻关。

暑期学校工作安排
一、时间

2018年7月14日-2018年7月28日

二、地点

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

三、招生对象

    本期暑期学校主要面向广东省内的在学研究生(含博士生),同时可招收部分青年教师(主要是省内非珠三角地区的高校青年教师)省外优秀研究生。本期招收正式学员80人,其中青年教师和省外研究生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40%。另外可根据具体情况招收部分旁听学员,旁听学员数量一般不超过正式学员数量的一半。

四、学习和生活条件

暑期学校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1)为全体学员提供免费教材和讲义等学习资料、图书文献资料以及网络检索等必要的学习条件,且免收任何学杂费;


(2)为校外的正式学员提供免费住宿、伙食补贴、交通补贴,为校内学员提供伙食补贴。

五、申请程序

(1)申请暑期学校的人员将在2018年6月18日前填写2018年广东省法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申请表2018年广东省法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信息登记表申请表填写完毕后请拍照扫描电子版申请表信息登记表一同发往暑期学校邮箱gdufe_law_hzy@163.com。原件请于报到当天交给工作人员。


(2)暑期学校于6月25日前确定学员名单并报省学位办公室备案,6月25日前发放入学通知书,学员持入学通知书于7月14日当天报到


(3)联系人:

刘老师 020-84096143

曾老师 020-84096231

招生工作人员:

郑潇潇 13265949837

六、教学安排

暑期学校名称是“互联网经济的法律保障”,介绍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暑期学校为期15天,每天8个学时,总计120学时,其中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共计4个学时,专业授课60学时,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交流32学时、考察和联谊20学时。学习结束,对考勤考试合格者由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颁发暑期学校结业证书并可参评优秀学员

七、课程讲授题目

(1)信息时代的法律人才需求与培养

(2)网络法基础

(3)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

(4)互联网经济的技术基础

(5)区块链产业发展与监管


(6)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法律障碍与对策

(7)电子商务立法中的争议问题

(8)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网络侵权立法前瞻

(9)互联网金融监管

(10)网络广告立法回顾与展望


(11)互联网经济的知识产权与不正当竞争问题

(12)伪卡交易的民事责任

(13)新型网络犯罪的立法原理和适用

(14)电子数据证据的取证与质证

(15)司法大数据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安排如下(具体以报到时为准)

时间

授课地点

学习形式

第1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开学典礼、专题讲授

14:30-17: 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第2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模拟法庭

学术论坛

第3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会议室

学术沙龙

第4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第5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ERP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

参观

第6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模拟法庭

学术沙龙

第7天

8:30-11:30


休息

14:30-17: 30


休息

第8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第9天

8:30-11:30

实践基地

参观调研

14:30-17: 30

实践基地

参观调研

第10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会议室

学术沙龙

第11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社会实践

第12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会议室

论坛、论文交流

第13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

14:30-17: 30


社会实践

第14天

8:30-11:30

模拟法庭

专题讲授、毕业典礼

14:30-17: 30


离校


附:部分授课老师简介(按音序排名):

高富平


高富平: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项目资助,2001年度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学者,2009年上海市模范教师,2009年上海市领军人才。目前主持《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2013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出版著作《物权法专论》、《电子合同与电子签名法研究报告》、《电子商务法学》、《信息财产──数字内容产业法律基础》、《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研究》、《个人数据保护和利用国际规则:源流与趋势》等。研究成果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上海法制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等。

刘德良

刘德良: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http://www.apcyber-law.com/)、亚太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牛津大学客座教授。中美网络安全对话机制中方首席法律专家;中央政法委、工信部、商务部、外交部、工商总局、新闻办、网信办、发改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北京市等网络与信息法律咨询专家。研究兴趣集中在网络与电子商务法、信息法与信息财产法、人工智能法律与政策等交叉领域;在《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有关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四部。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大数据法律问题、信息财产权理论、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等领域内有独创性见解。

刘品新


刘品新: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网络法学、电子证据及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著作《网络法学》、《美国电子证据规则》、《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等,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与电子取证》、《论网络时代侦查制度的创新》、《论电子证据的原件理论》、《论计算机搜查的法律规制》、《电子取证的法律规则》等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曾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皮勇

皮勇: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届“武汉大学好导师”十佳导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暨犯罪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新疆大学法学院院长。出版著作《计算机犯罪的定罪量刑》、《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规则研究》、《网络犯罪比较研究》、《网络安全法原论》《防控网络恐怖活动立法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百篇。研究成果曾获第三届司法部“全国优秀法学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犯罪学会201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齐爱民

齐爱民:法学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网络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兼任二十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兼职研究员。目前主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3年)的研究。出版著作《中国信息立法研究》、《信息法原论》、《电子商务法原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国际比较研究》、《网络法研究》等。在《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曾获广西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广西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吴伟光

吴伟光: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校级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网络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网络新媒体的法律规治——自由与限制》、《信息、制度与产权::信息社会与制度规治》等,在《清华法学》、《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视频网站在用户版权侵权中的责任承担》、《版权特别费与数字权利管理之间的冲突与选择》、《垃圾短信的界定与规治》、Regulating the Righ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China等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曾获第五届钱端升中国法治论坛优秀论文奖,第十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二等奖等。

张建文

张建文: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双一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兼职为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出版《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俄罗斯知识产权立法法典化研究》、《俄罗斯民法典编纂史研究》等各类著作八部,在《法律科学》、《法学》、《现代法学》、《中国法学》(英文版)等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十项,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二十多项。

附件1:广东财经大学暑期学校申请表

附件2:广东财经大学暑期学校信息登记表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相关附件。

排版│网信部  郭万里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

河北大学2018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中央党校2018年“硕博连读”拟录取名单(部分)公示

中央党校2018博士生(统一考试)拟录取名单公示

东南大学法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第一批)公示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2018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2018级博士生交流群:全国2018级法学博士交流群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

【初评结果】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第2号评审公告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十辑)征稿启事,7月31日截稿

2018年全国研究生知识产权暑期学校招生简章(最新)

清华法学院校友叶简剑荣获哈佛法学院优等毕业生

2018外企员工关系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暨《上海外企劳动争议解决及法律风险防范蓝皮书》发布会

【中法评 · 直播间】人工智能与中国法律新时代【本周六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夏令营报名名单!

刘仁文教授为天大法学院作“立体刑法学”讲座(附立体刑法学系列研究文章)

一家三口在高速服务区自杀,2死1伤!此前曾在海南自杀被解救

《行政法学研究》杂志社招聘启事

【征稿】重庆历史名人法治与德治思想研讨会

2018年长三角“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 “大转型与中国法学的理论重构”主题研讨征稿启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博士研究生拟录取结果公示(四)

“德州杯”家事审判征文获奖榜单,有你没有?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社会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人口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口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政治学类)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政治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统计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统计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法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马列·科社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列·科社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哲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哲学类)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党史·党建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党史·党建类)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理论经济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理论经济学类)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应用经济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应用经济学类)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语言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言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新闻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闻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体育学、管理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体育学、管理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民族学、国际问题研究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族学、国际问题研究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考古学、宗教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考古学、宗教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类)公示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类)立项名单公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