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海斌教授:这里就是罗陀斯!要“傻”一点,“迂”一点!

学术之路 2021-03-08

金句:“这里不是罗陀斯,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祝你们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跳出自己的精彩,跳出最完美的自己。”

 ——上外法学院院长 张海斌教授


这里就是罗陀斯!


各位同学、家长,各位老师:


上午好!


这两天,我一直在琢磨,要不要写首百行长诗,来作为今天毕业典礼的致辞?我想这肯定会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致辞,当时为这个创意感到特别的兴奋。但后来转念一想,所谓诗歌之美,端在于讲究含蓄,而在今天这个祝贺与祝福的时刻,在这个抒情和煽情的时刻,在这个送别和启程的时刻,任何意出象外、言近旨远的含蓄,无疑是多此一举、不合时宜的。这个念头也就掐灭了。——其实,这仅仅是一个托辞,真实的原因,大家都能猜到,就是自己写不出来。那就执行次优方案吧。首先,我要代表上外法学院的全体师生,向在座2018届全体本科、硕士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福!


记得在《伊索寓言》里,有一则名篇,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以不同形式引用过,叫《说大话的人》。里面说,有个爱说大话的人,参加跳远比赛,因为缺少勇气,而遭到人们嘲笑和指责,只好到外地去旅行。过了些时日回来,便向人们吹嘘自己如何在各城市竞赛中屡次获胜,特别是在罗陀斯(Rhodes)的地方跳得最远,连奥林匹克选手也比不过他,他还说那里的人可以给他作证。旁边有个吃瓜群众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他说道:“嘿,哥们儿,假如这是真的,咱也不需要啥见证,你把这儿当做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


无疑,这个故事讽刺和影射的,是爱说大话的人。但是,它也可以给我们的其他的,甚或是旁逸斜出的启示和教益。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在任何地方,甚至最不完美的地方,都会竭力并能够展现出最完美的自己的。就像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比如博尔特,在任何的条件下,即便穿着不完美的跑鞋,跑在不标准的跑道上,甚至在斜风细雨中跑,都能在既定的条件下,竭力跑自己最好状态和水平的。对他们来说,这里不是罗陀斯,这里就是罗陀斯!


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致力于从事的每一项事业,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下展开的。我们即便不是一个爱“说大话的人”,即便我们真正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但也总是企望在一个完美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在完美的环境里,和一群完美的人合作,并由此展现出最完美的自己。我们渴望着我们的罗陀斯,并坚信在那里会跳到最好。但现实却偶尔,甚或经常,是不那么完美的。我们经常遭遇的,是不那么完美的时间,不那么完美的空间,不那么完美的环境——甚至,不那么完美的人。我们经常会遭遇到各种影响和阻碍我们完美发挥的条件和因素,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改变,或至少近期内难以明显改善的背景,这需要我们在走出校园之后,学会摒弃各种失望、沮丧、抱怨,在短暂的怨天尤人和自怨自艾之后,逐渐学会、习惯于并善于这些既定的条件和因素下,安之若素并孜孜矻矻地推进我们个体、团体、民族和人类的事业,展现最完美的自己,最精彩的自己。——对我们来说,这里不是罗陀斯,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


同学们,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即将离开校园,走向各式各样的工作岗位。在法学作品里,从法律课堂上,我们一次次地见识到了法治理想国的瑰丽图景,并一厢情愿地建构了我们的罗陀斯。我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相信在我们的罗陀斯,一定能跳出最完美的自己。但,这里没有罗陀斯!我们面对的是这块具体的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具体的人民。我们即将努力推进并为之奋斗终身的,是这个具体的国家的具体的法治事业,以及具体的人民的具体的权利事业。我们同时即将面对的,是我们法治道路上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困难、具体的制度,以及具体的目标和使命。我们在这里会遭遇到不那么完美但正在竭力追求完美的法律,遭遇到不那么完美但正在竭力追求完美的司法,遭遇到不那么完美但正在竭力追求完美的各式各样法治的软件和硬件。这里不是罗陀斯,这里就是罗陀斯,我们就在这里跳吧,努力跳出自己的精彩。在这或许注定不完美的地方,努力跳出最完美的自己,并最终证成最完美的自己。


接下来,按照毕业致词的惯例,我想就大家未来的事业和学业提三点希望,并愿意与你们共勉。


首先,要“博”一点。知识要渊博一点,视野宽博一点,兴趣广博一点,心胸浩博一点。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生命具有无数的维度,每一个维度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丰富、去滋润,从而建构一个整全、丰满而有张力的人生,并在此基础上展现出每个个体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任何单向度的人生是不足以真正和充分展示生命的丰富、厚重和精彩的。梁启超先生在1927年8月29日给其子梁思成的信里说:“我愿意你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点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微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的根源。”所以希望大家毕业以后,能继续“博”一点,读书博一点,兴趣博一点,眼界博一点,心胸博一点。


其次,要“傻”一点。鲁迅先生1926年11月27日在厦门集美学校有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叫《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里面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们放眼看看,现今世上,聪明人不是很多吗?可是他们不能做事。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来想去,终于什么也做不成。他们过于思虑个人的利害,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想着,想着,有利于自己者才肯做,有利于社会、别人者,即使肯做,也常不彻底,不真诚,不负责,以至于败事而无所成就”。胡适先生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有成功者只是少数”。这里所谓的傻和笨,其实就是拒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永远怀持理想,勇往直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功成不必在己,做新时代的“中国脊梁”。


最后,要“迂”一点。迂,在字典里,似乎是贬义词,指的是不知变通,不合时宜。但是在这个世道和人心都在急速变化的时代,“迂”的品质显得越来越珍贵。毕竟,我们这个世界和时代,还有许多美好的品格和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继续迂而不腐地去坚持和捍卫;我们这个世界和时代,还有许多正义的原则和正义的制度,包括法律的信仰和人性的尊严,需要我们继续迂而不腐地去坚持和捍卫。迂,意味着拒绝苟且,拒绝勾兑,拒绝随波逐流,拒绝无底线的妥协。“迂”的背后,彰显的是一种真诚的信仰和敬畏,是一种顽强的捍卫和坚守。就像以赛亚伯林笔下的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就是捍卫自己最本质最简单最直接的原则。英国著名大法官丹宁勋爵曾经说:“实现公正,即使天塌下来!”这句铿锵的话语背后,彰显的也正是这种“迂”的精神。总之,我们必须“迂”一点,在人生的各个维度牢固树立自己的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用“迂”的精神,捍卫我们的初心。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从这里开始,你们人生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新的、更富挑战、也注定更加精彩的人生画卷即将展开。这里不是罗陀斯,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祝你们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跳出自己的精彩,跳出最完美的自己。最后,再次恭祝你们的人生一帆风顺,前程似锦!谢谢。


重磅推荐:学术之路第一届学友聚会预通知

问津学术问答专区期待您的光临

学术之路第一届学友聚会预通知

网络法读书会第十四期记录

梁凤云法官:面对——在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东南大学法学院冯煜清副教授在SSCI一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度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公示

廖奕教授:无法湮灭的初心

冯果教授: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

从标准答案思维到算法思维——一份隔空毕业典礼致辞
“捕诉分离”V.“捕诉合一”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 2018年度有奖征文启事
“贸大法学四十年”(1978~2018)庆祝活动约稿征集启事
2018年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非法学法硕夏令营活动日程
高铭暄教授《我与刑法七十年》新书分享研讨会成功举行
北理工军民融合法治论坛通知and智能科技时代理工类大学法学教育发展论坛通知
第八次“中美经贸关系法律问题”系列研讨会通知
最新!各地高考分数线公布的都在这了!(附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排名)这些“野鸡大学”要警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