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考学硕还是专硕你需要重点关注四大问题

赵广开 学术之路 2021-03-08

在国家大力提倡专业硕士培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专硕,与此同时,很多考生也在关注专硕的培养机制与培养目标与学硕究竟有什么不同?基于我们对学硕与专硕培养的观察以及思考,我们总结出如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金钱成本。大家都知道最近几天曝出某知名高校无法提供住宿,导致有人得出读个专硕需要20万的支出。虽然大部分高校对于全日制专业硕士提供住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到专业硕士是需要巨大的金钱投入的。一般来说,普通院校一年的收费为1万元,三年下来仅学费就是3万,而部分院校的收费则是5-10万,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在大家选择专硕与学硕时需要格外关注。因为我们都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故事,不宜让自己去承受无法承受的经济负担。毕竟我们读研的目标之一还是将来找个好工作,多挣钱。而学硕在这方面则相对比较少,而且即便当前都收费了,学校一般还会以奖学金的方式将其退还给学硕。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习惯与状态。如果自己是那种特别自律,善于自学,不愿意被拘束的学生,我们建议你还是读学硕吧,那里才是你发挥自我才能的舞台。而专硕的培养机制则要求学生必须选修大量的课程,更多的是一种课堂学习,而这种科目设置是由教育部确定,各个高校必须开设指定的课程。所以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跟本科生一样状态的专硕,他们不断的往返于各种课堂于学术报告之间。这种培养模式虽然与本科阶段的教授模式不一样,但是他毕竟占据你大量的时间,让你很难有太多的时间去研读相关学术作品。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来说,这样的课程安排好像就是在重复本科阶段的教学,所以请你在选择专硕与学硕之前务必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再者需要关注的是自己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学硕的培养一般需要导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手把手的传帮带,学生辅助导师开展相关研究,导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调研与学术活动,自己与导师的关系相对比较好。而专硕的培养一般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但是在实际中往往是校外导师整个研究生阶段见上两三次,校内导师由于自己需要应付各种课堂教学与实习,因此校内导师对自己的关注度也是不高。这样在实际中的影响就是可能对读博有点不利。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而且我们越来越认为名校的学硕与专硕在学术积累上都非常好,并不像大家说的那样差别特别大。


最后可能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校内地位与外界评价。当前我们虽然知道整体上学硕与专硕培养的差不多,而且很多时候专硕的培养质量更好,但是在现实中对专硕的评价相对较低。从校内来看,老师们往往认为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教授的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而同学们往往认为专硕跟学硕不在一个档次,就跟名校与普通院校之间的关系一样。从校外来看,不少用人单位由于欠缺对当前专硕培养质量的了解,主观的认为专硕的质量不如学硕,这对于我们的就业产生影响。


以上是我们对学硕与专硕的不同做的简单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我们可以从培养目标、培养机制等等角度去分析学硕与专硕的不同,但是我们认为这样的分析也许是有用的,但是没有真正的关注我们个体的发展,其实上面分享的才是我们学生更关注的点。

第三届“两岸信托法制学术研讨会”会议预通知

第一届(中国)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比赛报名通知

孙宪忠、陈甦研究员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正式候选人

重磅!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评奖初评结果公告,入围349篇!

依法治国与实证法学年会(2018)暨“新时代中国法治的理论走向”学术研讨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8 年招生简章

何海波教授:我想要的博士生

林来梵教授:不拘一格降人才——再谈想招什么样的博士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