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大学法学院简介

学术之路 2021-03-12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法科创建于1895年,作为社会科学的“律例学门”是当时四大专业之一,中国现代法学高等教育由此发端。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法学大家王宠惠、王正廷、徐谟、郭云观、燕树堂、吴经熊、赵天麟等人均受教于北洋大学律例学门。1917年北洋政府训令指示北洋大学专办工科,法科1920年正式停办,至此北洋法科并入北京大学。1994年1月天津大学正式设立经济法专业,1997年11月成立法学系,2015年6月17日正式复建法学院。 


学院复建三年来,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承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各1项。获得第四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咨政报告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天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散襄军等领导的批示。学院组织了二十余次全国规模的大型学术会议,获得国内外法学界的高度关注。CCTV、法制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科报、中国环境报、人民法院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导。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1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27名。学院设有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经济法、民商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刑法;专业学位硕士点:法律。各层次在校学生达400余人,其中在校研究生150余人,在校本科生250余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设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中心、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行为研究会秘书处、天津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秘书处、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技法学研究所、金融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学院与耶鲁大学、莱斯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拥有设施完备的模拟法庭、藏书丰富的中外文图书馆,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法学院确定了“高起点、入主流、有特色、国际化”的办学方针,确立了“崇法厚德、致公天下”的院训。以提高法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学院突出学科融合,促进学院法科专业与学校理工科背景的交叉与融合,努力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既有民族意识又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拔尖创新法学人才。

王泽鉴:法学的训练在于写作和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法治论坛(2018)征文公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确定2018年度法律实习生人选的公告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军队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调整方案通过,拟撤销一批非军事类学位点

2018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讨会预通知暨征文启事

自主规划+培训班点拨方能圆名校梦

刘云生教授加入广州大学法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