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分类公示】刑法·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232篇)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对2017年CLSCI上发表的1492篇论文进行了初步分类,现向法学法律界同仁公开征求意见。对个别论文的初步分类如有异议,请直接在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页面进行评论,或者致电我所。联系人:陈燕,电话:010-66188646;王丽娟,电话:010-66511806。电邮:faxuepandian
刑法·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232篇) | |||||||
名次 | 科研单位 | 总篇数 | 他发数 | 作者 | 期刊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1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23 | 21 | 张明楷 | 中国社会科学 | 7 | 法益保护与比例原则 |
王钢 | 中国法学 | 4 |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司法认定 | ||||
黎宏 | 中国法学 | 4 | 贿赂犯罪的保护法益与事后受财行为的定性 | ||||
黎宏 | 法学研究 | 1 | 受贿犯罪保护法益与刑法第388条的解释 | ||||
张明楷 | 法学 | 1 | 虚假诉讼罪的基本问题 | ||||
张明楷 | 法学评论 | 1 | 三角诈骗的类型 | ||||
张明楷 | 政法论坛 | 1 | 贪污贿赂罪的司法与立法发展方向 | ||||
周光权 | 中外法学 | 1 | 犯罪支配还是义务违反快播案定罪理由之探究 | ||||
吕翰岳 | 法学评论 | 2 | 互联网共同犯罪中的意思联络 | ||||
张明楷 | 法律科学 | 3 | 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 | ||||
王钢 | 法学家 | 3 | 不法原因给付对于认定财产犯罪的影响——立足于财产概念与“非法”占有的考察 | ||||
张明楷 | 现代法学 | 3 | 终身监禁的性质与适用 | ||||
周光权 | 政治与法律 | 3 |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论争及其长远影响 | ||||
周光权 | 法学 | 4 | 论持续侵害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 ||||
张明楷 | 政治与法律 | 4 | 共犯的本质——“共同”的含义 | ||||
黎宏 | 法学 | 5 | 电信诈骗中的若干难点问题解析 | ||||
周光权 | 法学评论 | 5 | 正当防卫的司法异化与纠偏思路 | ||||
周光权 | 清华法学 | 5 | 阶层犯罪论及其实践展开 | ||||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 5 | 阶层论的司法运用 | ||||
劳东燕 | 法商研究 | 6 | 转型中的刑法教义学 | ||||
劳东燕 | 法学评论 | 6 | 风险社会与功能主义的刑法立法观 | ||||
何龙 | 中外法学 | 6 | 不阻止他人故意犯罪的行为性质认定 | ||||
张明楷 | 中外法学 | 6 | 论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性质 | ||||
2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20 | 18 | 谢望原 | 中国法学 | 2 |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
刘明祥 | 中国法学 | 3 | 区分制理论解释共同过失犯罪之弊端及应然选择 | ||||
黄京平 | 中国法学 | 5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实体法问题 | ||||
刘明祥 | 法律科学 | 1 | 不能用行为共同说解释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 | ||||
时延安 | 法商研究 | 1 | 酌定减轻处罚规范的法理基础及司法适用研究 | ||||
时延安 | 法律科学 | 2 |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的实践与反思 | ||||
简爱 | 法学 | 2 | 过度维权的罪与罚——兼评李海峰天价索赔今麦郎获刑案 | ||||
刘明祥 | 法学家 | 2 | 从单一正犯视角看贿赂罪中的共同犯罪疑难问题 | ||||
王艳芳 | 中外法学 | 2 | 论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 ||||
简爱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一个标签理论的现实化进路:刑法谦抑性的司法适用 | ||||
付立庆 | 法学家 | 3 |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体系地位:混合违法要素说的提倡 | ||||
周新 | 政治与法律 | 3 | 论从宽处理的基本原则及其类型——基于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分析 | ||||
蔡桂生 | 法学评论 | 4 | 避险行为对被避险人的法律效果——以紧急避险的正当化根据为中心 | ||||
蔡桂生 | 法律科学 | 4 | 医疗刑法中的假设被害人承诺 | ||||
陈璇 | 法学 | 4 | 正当防卫中公力救济优先原则的适用——以暴力反抗强拆案和自力行使请求权案为例 | ||||
付立庆 | 清华法学 | 5 | 违法意义上犯罪概念的实践展开 | ||||
冯军 | 政治与法律 | 5 | 论配偶刑法上的作为义务 | ||||
时延安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死刑、宪法与国家学说——论死刑废除的理论路径选择 | ||||
简爱 | 政治与法律 | 6 | 权利行使行为的刑法评价——以违法相对论为立场的分析 | ||||
赵恒 | 政治与法律 | 11 | 论从宽的正当性基础 | ||||
3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19 | 17 | 白建军 | 中国社会科学 | 1 | 中国民众刑法偏好研究 |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 2 | 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路径 | ||||
白建军 | 中国法学 | 5 | 犯罪圈与刑法修正的结构控制 | ||||
车浩 | 中国法学 | 6 |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基于被害人的处分自由 | ||||
梁根林 | 法学研究 | 1 | 刑法修正:维度、策略、评价与反思 | ||||
车浩 | 法学研究 | 2 | 行贿罪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法理内涵 | ||||
王越 | 法学研究 | 5 | 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机制的实证研究 | ||||
王越 | 法学 | 1 | 理财产品“飞单”的刑法学分析 | ||||
吴雨豪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论作为死刑替代措施的终身监禁 | ||||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 1 | 快播案一审判决的刑法教义学评判 | ||||
梁根林 | 法学 | 2 | 传统犯罪网络化:归责障碍、刑法应对与教义限缩 | ||||
陈兴良 | 政治与法律 | 3 | 回顾与展望:刑法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刑法教义学的发展脉络--纪念1997年刑法颁布二十周年 | ||||
陈兴良 | 法学家 | 5 | 正当防卫如何才能避免沦为僵尸条款——以于欢故意伤害案一审判决为例的刑法教义学分析 | ||||
车浩 | 清华法学 | 5 | 体系化与功能主义:当代阶层犯罪理论的两个实践优势 | ||||
陈兴良 | 清华法学 | 5 | 刑法阶层理论:三阶层与四要件的对比性考察 | ||||
陈兴良 | 政法论坛 | 5 | 刑法教义学的逻辑方法:形式逻辑与实体逻辑 | ||||
车浩 | 法商研究 | 6 | 学术开放与刑法教义学 | ||||
车浩 | 中外法学 | 6 | 理解当代中国刑法教义学 | ||||
车浩 | 政治与法律 | 10 | 被害人教义学的发展:刑事责任的分配与被害人自我保护——被害人教义学在德国:源流、发展与局限 | ||||
4 | 华东政法大学 | 18 | 12 | 李振林 | 法学 | 2 | 非法利用个人金融信息行为之刑法规制限度 |
孙万怀 | 法学家 | 2 | 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刑事违法性之评估 | ||||
高富平 | 政治与法律 | 2 | 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入罪的边界──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保护的法益为视角 | ||||
练育强 | 政治与法律 | 3 | 行刑衔接视野下的一事不再罚原则反思 | ||||
庄绪龙 | 中外法学 | 4 | “法益可恢复性犯罪”概念之提倡 | ||||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 4 | 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的逻辑与规律 | ||||
刘宪权 | 中外法学 | 4 | 网络侵财犯罪刑法规制与定性的基本问题 | ||||
刘宪权 | 法学 | 5 | 中国刑法发展的时代脉动——97刑法颁布实施20年刑事法治纵览与展望 | ||||
于改之 | 比较法研究 | 5 | 刑法解释中平等原则的适用 | ||||
刘宪权 | 法学评论 | 5 | 论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的定性 | ||||
刘宪权 | 现代法学 | 6 | 网络移动支付环境下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研究 | ||||
蒋太珂 | 政法论坛 | 6 | 介入因素导致死亡时间提前时的归责分配 | ||||
夏菲 | 法学 | 7 | 美国反恐法律的实践及其借鉴 | ||||
胡荷佳 | 法学 | 9 | 罪数论与竞合论的关系辨析 | ||||
卢勤忠 | 政治与法律 | 9 | 期货市场中“抢先交易”行为的刑法规制 | ||||
于改之 | 政治与法律 | 11 | 自力实现债权行为的刑法教义学分析——以我国《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性质为基础 | ||||
徐宏 | 法学 | 12 | 共享单车“押金池”现象的刑法学评价 | ||||
张勇 | 法学 | 12 | “行贿与受贿并重惩治”刑事政策的根据及模式 | ||||
5 | 东南大学法学院 | 13 | 13 | 欧阳本祺 | 中国法学 | 3 | 论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限度 |
刘艳红 | 法律科学 | 3 | 网络时代刑法客观解释新塑造:“主观的客观解释论” | ||||
欧阳本祺 | 法商研究 | 3 | 我国刑法中的“从其规定”探究——以《刑法》第37条之一第3款的规定为分析对象 | ||||
李川 | 法学评论 | 3 | 危险犯的扩张逻辑与正当性思考 | ||||
刘艳红 | 政治与法律 | 3 | 象征性立法对刑法功能的损害——二十年来中国刑事立法总评 | ||||
高磊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论P2P共享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以快播案为视角 | ||||
刘艳红 | 政法论坛 | 5 | 入出罪走向出罪:刑法犯罪概念的功能转换 | ||||
钱小平 | 政治与法律 | 5 | 中国金融刑法立法的应然转向:从“秩序法益观”到“利益法益观” | ||||
陈洪兵 | 法律科学 | 6 | 模糊罪过说之提倡——以污染环境罪为切入点 | ||||
刘艳红 | 法商研究 | 6 | 刑法学变革的逻辑:教义法学与政法法学的较量 | ||||
杨志琼 | 政法论坛 | 6 | 权利外观责任与诈骗犯罪——对二维码案、租车骗保案、冒领存款案的刑民解读 | ||||
李川 | 政治与法律 | 10 | 二元集合法益与累积犯形态研究——法定犯与自然犯混同情形下对污染环境罪“严重污染环境”的解释 | ||||
陈洪兵 | 政治与法律 | 12 |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空间 | ||||
6 | 西南政法大学 | 10 | 8 | 姜敏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危害原则”的法哲学意义及对中国刑法犯罪化趋势的警喻 |
姜敏 | 比较法研究 | 3 | 系统论视角下刑法修正案犯罪化限制及其根据 | ||||
石经海 | 现代法学 | 3 | 故意伤害“轻伤与否”定性共识的刑法质疑——以刑法总分则关系下的完整法律适用为视角 | ||||
郑海 | 法律科学 | 4 | 中观视野下重新犯罪的罪刑样态与耦合关系 | ||||
李云飞 | 政治与法律 | 4 | 民间借贷从传统走向网络后的刑法规制选择--以信息保护模式为视角 | ||||
张永强 | 现代法学 | 5 | 共犯与身份竞合时的罪责认定——以“密切关系人”参与受贿为视角 | ||||
姜敏 | 政法论坛 | 5 | 刑法反恐立法的边界研究 | ||||
张永强 | 法学 | 6 | 共犯转化的法教义学分析 | ||||
王登辉 | 政治与法律 | 7 | 论法定刑修改对追诉时效的影响——以贪污受贿犯罪为例 | ||||
胡江 | 政治与法律 | 11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限缩解释——兼对侵犯个人信息刑事案件法律适用司法解释第2条之质疑 | ||||
7 |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暨法学院 | 9 | 9 | 赵秉志 | 中国法学 | 5 | 中国刑法立法晚近20年之回眸与前瞻 |
孙道萃 | 现代法学 | 1 | 网络刑法知识转型与立法回应 | ||||
卢建平 | 清华法学 | 1 | 宽严相济与刑法修正 | ||||
黄风 | 法商研究 | 2 | 无期徒刑与引渡合作 | ||||
劳佳琦 | 政法论坛 | 3 | 报应主义视野下累犯制度的正当性——论证困境与现实启示 | ||||
卢建平 | 现代法学 | 3 | 法治语境下盗窃罪治理模式探究——基于犯罪统计的分析 | ||||
卢建平 | 政治与法律 | 4 | 法治语境下犯罪化的未来趋势 | ||||
赵书鸿 | 中外法学 | 4 | 论作为功能性概念的量刑责任 | ||||
周振杰 | 法学 | 6 | 日本死刑司法控制的经验及其借鉴 | ||||
8 | 中国政法大学 | 8 | 7 | 阮齐林 | 中国法学 | 4 | 刑事司法应坚持罪责实质评价 |
曾文科 | 法学研究 | 6 | 免除刑罚制度的比较考察 | ||||
黄星 | 法学评论 | 1 | 刑法抽象司法解释的时代定位与纠偏 | ||||
李勤 | 政法论坛 | 2 | 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积分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 ||||
张志钢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论累积犯的法理——以污染环境罪为中心 | ||||
于志刚 | 法律科学 | 3 | 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探索与理论梳理——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立法定位为角度的分析 | ||||
于志刚 | 法商研究 | 6 | 青年刑法学者要有跟上时代步伐的激情和责任——20年来网络犯罪理论研究反思 | ||||
于志刚 | 法学家 | 6 | 网络空间中犯罪预备行为的制裁思路与体系完善——截至《刑法修正案(九)》的网络预备行为规制体系的反思 | ||||
8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8 | 6 | 李正新 | 政法论坛 | 1 |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根据思考 |
齐文远 | 法律科学 | 3 | 网络平台提供者的刑法规制 | ||||
童德华 | 法学评论 | 4 | 当代中国刑法法典化批判 | ||||
李波 | 法学家 | 5 | 构成要件保护目的与过失犯结果不法的规范限缩 | ||||
童德华 | 法商研究 | 6 | 我国刑法立法模式反思 | ||||
程红 | 法商研究 | 6 | 象征性刑法及其规避 | ||||
李波 | 中外法学 | 6 |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限制 | ||||
王良顺 | 政治与法律 | 6 | 保护法益视角下经济刑法的规制范围 | ||||
10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7 | 7 | 何荣功 | 法学研究 | 4 | 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
敬力嘉 | 政治与法律 | 1 | 论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以网络中介服务者的刑事责任为中心展开 | ||||
陈家林 | 政治与法律 | 3 | 网络诈骗犯罪刑事责任的评价困境与刑法调适——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切入 | ||||
皮勇 | 法商研究 | 5 |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管理义务及刑事责任 | ||||
莫洪宪 | 法律科学 | 6 | 论结果客观归责中的溯责禁止 | ||||
熊琦 | 法学 | 10 | 刑法解释中文本、法益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博弈——兼论“解释熵值”在受贿罪中的应用 | ||||
王肃之 | 政治与法律 | 10 | 被害人教义学核心原则的发展——基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反思 | ||||
10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7 | 7 | 陈洪兵 | 中国法学 | 1 | 论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边界 |
姜涛 | 比较法研究 | 1 | 贪污受贿犯罪之量刑标准的再界定 | ||||
姜涛 | 中国法学 | 1 | 科研人员的刑法定位:从宪法教义学视域的思考 | ||||
王彦强 | 中外法学 | 2 | 对向参与行为的处罚范围 | ||||
姜涛 | 政法论坛 | 3 | 刑法如何面对家庭秩序 | ||||
王彦强 | 比较法研究 | 6 | “从一重处断”竞合条款的理解与适用——兼谈我国竞合(罪数)体系的构建 | ||||
王彦强 | 政治与法律 | 7 | 论上游犯罪罪量因素对赃物犯罪成立的影响 | ||||
12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 5 | 5 | 刘灿华 | 现代法学 | 1 | 结果加重犯直接关联性理论的本源性反思 |
刘仁文 | 法律科学 | 3 | 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网络语境——兼及对犯罪参与理论的省思 | ||||
石亚淙 | 政治与法律 | 10 | 污染环境罪中的“违反国家规定”的分类解读——以法定犯与自然犯的混同规定为核心 | ||||
时方 | 政治与法律 | 11 | 非法集资犯罪中的被害人认定——兼论刑法对金融投机者的保护界限 | ||||
李强 | 法学 | 12 | 财产犯中财产性利益的界定 | ||||
13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4 | 4 | 柳忠卫 | 中外法学 | 2 | 未遂教唆不可罚的法教义学解释 |
侯艳芳 | 法商研究 | 3 | 污染环境罪疑难问题研究 | ||||
沈伟 | 法学评论 | 4 | 涉嫌诈骗合同效力的司法认定及其处理路径——基于法解释学的解构 | ||||
侯艳芳 | 政治与法律 | 8 | 单位环境资源犯罪的刑事责任:甄别基准与具体认定 | ||||
13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4 | 4 | 孙国祥 | 政治与法律 | 3 | “加速费”、“通融费”与行贿罪的认定——以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实质解释为切入 |
徐凌波 | 法学家 | 4 | 虚拟财产犯罪的教义学展开 | ||||
徐凌波 | 比较法研究 | 6 | 犯罪竞合的体系位置与原则——以德国竞合理论为参照 | ||||
孙国祥 | 法学 | 9 | 构成要素行政性标准的过罪化风险与防范 | ||||
15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3 | 3 | 李世阳 | 法律科学 | 1 | 刑法中有瑕疵的同意之效力认定——以“法益关系错误说”的批判性考察为中心 |
高艳东 | 中外法学 | 1 |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中国命运:从快播案说起 | ||||
李世阳 | 法学 | 11 | 规范论视角下共犯理论的新建构 | ||||
15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3 | 3 | 彭文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量刑说理:现实问题、逻辑进路与技术规制 |
钱叶六 | 法学家 | 3 | 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及边界 | ||||
王俊 | 中外法学 | 5 | 非法占有目的的不同意义--基于对盗窃、侵占、诈骗的比较研究 | ||||
15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3 | 3 | 田刚 | 政法论坛 | 3 | 性犯罪人再次犯罪预防机制——基于性犯罪记录本土化建构的思考 |
李梁 | 法学评论 | 5 | 刑法中的明确性原则:一个比较法的研究 | ||||
李梁 | 政法论坛 | 5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行政附属性规定研究 | ||||
15 | 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 3 | 3 | 邹兵建 | 法学家 | 1 | 条件说的厘清与辩驳 |
邹兵建 | 政治与法律 | 8 |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司法偏差与立法缺陷——以赵春华案及22个类似案件为样本的分析 | ||||
邹兵建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合法则性条件说的厘清与质疑 | ||||
15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3 | 2 | 杜磊 | 政治与法律 | 1 | 法益侵害视角下持有型犯罪的重释——兼析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的合理性 |
王志远 | 法律科学 | 2 | 评价性事实在刑事责任赋予中的意涵——以原因自由行为的犯罪构造难题为例 | ||||
蔡宏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正当防卫理论中的国家和个人 | ||||
15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3 | 2 | 魏昌东 | 法学评论 | 6 | 中国金融刑法法益之理论辨正与定位革新 |
陈庆安 | 法学 | 4 | 单位适用从业禁止问题研究 | ||||
涂龙科 | 政治与法律 | 8 | 网络环境下犯罪既遂认定的一般标准与具体标准 | ||||
21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 | 2 | 胡东飞 | 法商研究 | 1 | 毒品累犯与毒品再犯竞合之处理 |
魏东 | 法学评论 | 4 | 论传统侵财罪的保护法益——基于实质所有权说的法理阐释 | ||||
21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2 | 2 | 庄劲 | 法学研究 | 3 | 机能的思考方法下的罪数论 |
庄劲 | 法商研究 | 2 | 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之反思 | ||||
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2 | 2 | 孙运梁 | 比较法研究 | 5 | 过失犯的客观归责:以结果避免可能性为中心 |
孙运梁 | 中外法学 | 5 | 以客观归责理论限定不作为犯的先行行为 | ||||
21 | 西北政法大学 | 2 | 2 | 舒洪水 | 法学评论 | 1 |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梳理、反思与重构 |
付玉明 | 法学 | 2 | 犯罪故意的规范释明与事实认定——以“复旦投毒案”为例的规范分析 | ||||
21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2 | 2 | 谢焱 | 政治与法律 | 2 | 社会危害性认识在经济刑法中的适用 |
严桂珍 | 政治与法律 | 12 | 见义勇为中加害人、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探析——兼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第22条 | ||||
21 |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2 | 2 | 桑本谦 | 法律科学 | 3 | 真相、后果与“排除合理怀疑”——以“复旦投毒案”为例 |
王博阳 | 法学 | 3 | 酷刑的政治经济学 | ||||
21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2 | 2 | 焦艳鹏 | 中国社会科学 | 11 | 生态文明保障的刑法机制 |
陈忠林 | 现代法学 | 2 | 单位犯罪的“嵌套责任论” | ||||
21 | 南开大学法学院 | 2 | 2 | 刘士心 | 法商研究 | 2 | 英、美等国刑法中的“马耶夫斯基规则”及其启示——行为人醉酒、吸毒后犯罪的刑事责任新探 |
刘士心 | 政治与法律 | 2 | 刑法中法律因果关系的判断规则——英美刑法介入原因规则及其对中国刑法的借鉴意义 | ||||
21 | 海南大学法学院 | 2 | 2 | 阎二鹏 | 法律科学 | 5 | 共犯教义学中的德日经验与中国现实——正犯与主犯教义学功能厘清下的思考 |
王霖 | 政治与法律 | 6 | 共犯责任退出机制的反思性检讨:修正因果关系遮断说的构建 | ||||
21 |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 2 | 2 | 谢治东 | 政法论坛 | 2 | 论结果回避可能性与过失犯的归责 |
宋杰 | 现代法学 | 4 | 刑法修正需要国际法视野 | ||||
21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2 | 2 | 邓毅丞 | 清华法学 | 1 | 结果加重犯在共同参与中的归责问题研究 |
邓毅丞 | 政治与法律 | 2 | 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判断——以被害人行为的介入为例 | ||||
21 | 最高人民法院 | 2 | 2 | 胡云腾 | 中国法学 | 4 | 聂树斌案再审:由来、问题与意义 |
高尚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德国判例使用情况分析——以《德国刑法典》第266条“背信罪”为对象 | ||||
33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1 | 1 | 郎胜 | 中国法学 | 5 | 我国刑法的新发展 |
33 | 上海交通大学凯源法学院 | 1 | 1 | 张弛 | 政治与法律 | 8 | 窃取虚拟财产行为的法益审视 |
33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商浩文 | 法学评论 | 6 | 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罪名体系与司法限缩 |
33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 1 | 1 | 何庆仁 | 法学家 | 4 | 论必要共犯的可罚性 |
33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1 | 1 | 刘炯 | 法律科学 | 2 | 通过刑法的弱者保护——基于“人之图像”的学理反思 |
33 | 湘潭大学法学院 | 1 | 1 | 黄明儒 | 法律科学 | 1 | 规范意识强化:也论刑法的公众认同 |
33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1 | 1 | 邵维国 | 现代法学 | 4 | 论犯罪客观要件符合性判断 |
33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1 | 1 | 袁国何 | 政治与法律 | 6 | 刑法解释中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之证否 |
33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1 | 1 | 高巍 | 法学家 | 2 | 教唆故意的基本构造及具体展开 |
33 | 烟台大学法学院 | 1 | 1 | 陆诗忠 | 法律科学 | 5 | 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方法” |
33 | 山西大学法学院 | 1 | 1 | 刘春园 | 法律科学 | 5 | 危害行为入罪的程序性标准——以“毒驾入刑”之技术障碍、介入程序与司法效率为视角 |
33 | 华侨大学法学院 | 1 | 1 | 吴情树 | 法学 | 11 | 论数额加重犯未遂的法定刑适用 |
33 | 安徽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李婕 | 法学评论 | 3 | 限缩抑或分化:准抽象危险犯的构造与范围 |
33 |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1 | 1 | 龙天鸣 | 政治与法律 | 10 | “互联网+”时代中的刑事需罚性判断——以被害人教义学为视角 |
33 |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 1 | 1 | 张燕龙 | 政治与法律 | 4 | 数字技术时代我国版权保护的刑事路径思考--以美国版权犯罪立法的转型为参照 |
33 | 国家行政学院 | 1 | 1 | 武晓雯 | 法学家 | 4 | “双重诈骗”案件的定性与处罚——以欺骗不动产担保后骗取银行贷款为例 |
33 |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谢小剑 | 法律科学 | 4 | 我国羁押事实的适用现状及其规范化 |
33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杨继文 | 政治与法律 | 12 | 污染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 |
33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王岚 | 法商研究 | 3 | 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类污染环境罪中的处置行为 |
33 |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李冠煜 | 政治与法律 | 2 |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论宜采取修正的相当因果关系说 |
33 | 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陈银珠 | 中外法学 | 4 | 法定犯时代传统罪过理论的突破 |
33 |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封安波 | 法律科学 | 4 | “拒不认罪、从重处罚”的证据裁判主义审视 |
33 |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李凤梅 | 法商研究 | 5 |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规范缺失及立法补正 |
33 | 大连理工大学法律系 | 1 | 1 | 姜瀛 | 政治与法律 | 9 | 网络假冒注册商标犯罪中被告人“刷单”辩解的证明模式和证明标准——以第87号指导案例及相关案例为分析对象 |
33 |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 1 | 1 | 车剑锋 | 政治与法律 | 9 | 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罪刑法定的划分及其意义——对传统罪刑法定原则分层策略的反思与重构 |
33 |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1 | 1 | 刘之雄 | 法商研究 | 2 |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变通施行刑法的路径转换——从实体法到程序法 |
33 | 山东政法学院 | 1 | 1 | 吴玉萍 | 法学 | 10 | 终身监禁之立法解读、法律性质及溯及力 |
33 |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1 | 1 | 邱帅萍 | 政治与法律 | 5 | 明知型共犯立法反思——以骗购外汇罪为视角 |
33 |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 1 | 1 | 何小勇 | 政治与法律 | 1 | 非法集资犯罪规制的中国式难题——以地方政府处置办的设立与受害人的损失退赔为视角 |
33 |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 1 | 1 | 李洪杰 | 法商研究 | 4 | 刑事禁止令适用状况实证研究 |
33 | 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 | 1 | 1 | 范君 | 中外法学 | 1 | 快播案犯罪构成及相关审判问题从技术判断行为的进路 |
33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滨海分校 | 1 | 1 | 徐剑锋 | 法律科学 | 3 | 互联网时代刑法参与观的基本思考 |
33 |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 | 1 | 1 | 赵远 | 法学 | 11 | 洗钱罪之“上游犯罪”的范围 |
33 |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法学院 | 1 | 1 | 郭旨龙 | 法律科学 | 2 | 预防性犯罪化的中国境域——以恐怖主义与网络犯罪的对照为视角 |
33 | 京都大学法学研究科 | 1 | 1 | 郑超 | 政治与法律 | 7 | 无刑罚的犯罪——体系化分析我国《刑法》第37条 |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通过率为38.2978%+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苏州举行(附获奖名单)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湖南省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方案论证会
撤销博士学位,连累导师!关于对叶肖鑫学术不端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说明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律”学术研讨会暨青年优秀论文颁奖典礼会议通知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首次招收法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