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分类公示】法理学·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178篇)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对2017年CLSCI上发表的1492篇论文进行了初步分类,现向法学法律界同仁公开征求意见。对个别论文的初步分类如有异议,请直接在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页面进行评论,或者致电我所。联系人:陈燕,电话:010-66188646;王丽娟,电话:010-66511806。电邮:faxuepandian
法理学·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178篇) | |||||||
名次 | 科研单位 | 总篇数 | 他发数 | 作者 | 期刊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1 | 华东政法大学 | 18 | 11 | 宋远升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司法责任制的三重逻辑与核心建构要素 |
张文龙 | 法律科学 | 2 | 中国式邻避困局的解决之道:基于法律供给侧视角 | ||||
杨知文 | 法商研究 | 3 | 社会学解释方法的司法运用及其限度 | ||||
沈宏彬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反对形式法治 | ||||
陆宇峰 | 清华法学 | 2 | 社会理论法学:定位、功能与前景 | ||||
童之伟 | 法学 | 12 | 社会主要矛盾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关联 | ||||
王立民 | 政治与法律 | 12 | 中国当今家暴的传统法律原因 | ||||
陈金钊 | 法律科学 | 5 | 在深化改革中拓展法治——统合意义上的“法治改革”论 | ||||
陈金钊 | 法学 | 5 | 界定“法治方式”的依据 | ||||
何萍 | 法学 | 11 | 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及其出路 | ||||
马长山 | 法学研究 | 3 | 从国家构建到共建共享的法治转向——基于社会组织与法治建设之间关系的考察 | ||||
马长山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社团立法的考察与反思——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出发 | ||||
沈宏彬 | 环球法律评论 | 3 | 社会事实、价值与法律的规范性 | ||||
宋远升 | 政法论坛 | 2 | 精英化与专业化的迷失——法官员额制的困境与出路 | ||||
曹文泽 | 法学 | 7 | 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 ||||
胡骏 | 法学 | 1 | 对法治与改革关系的历史解读——以古希腊法为中心的考察 | ||||
何勤华 | 法学 | 12 | 英国法社会学研究70年——以“社会—法律”研究的变迁为重点 | ||||
宋保振 | 法学 | 1 | 后果导向裁判的认定、运行及其限度——基于公报案例和司法调研数据的考察 | ||||
2 | 中国政法大学 | 17 | 12 | 商磊 | 政法论坛 | 5 | 需要与尊荣:基层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之重构 |
王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法律原则的性质及其适用——权衡说之批判与诠释说之辩护 | ||||
雷磊 | 法学研究 | 4 | 法律概念是重要的吗 | ||||
刘星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文学中的法律”与“作为文学的法律”的关系 | ||||
吴然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基于角色责任的利益理论——权利概念分析新解 | ||||
王夏昊 | 政法论坛 | 3 | 论作为法的渊源的制定法 | ||||
郭晔 | 政法论坛 | 2 | 法律实践中的法治告白——《法治》读书札记 | ||||
杨玉圣 | 政法论坛 | 4 | 法治、自治、礼治与善治——立足于县域法治与县域善治的讨论 | ||||
雷磊 | 清华法学 | 4 | 法律逻辑研究什么? | ||||
王夏昊 | 现代法学 | 6 | 论法律解释方法的规范性质及功能 | ||||
孙海波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不存在疑难案件? | ||||
朱明哲 | 清华法学 | 6 | 面对社会问题的自然法——论法律社会化中的自然法学说变迁 | ||||
孙海波 | 清华法学 | 3 | 司法义务理论之构造 | ||||
孙海波 | 政治与法律 | 5 | 疑难案件否定法治吗——依法裁判立场之重申 | ||||
陈景辉 | 清华法学 | 1 | 法治必然承诺特定价值吗? | ||||
黄进 | 中国法学 | 5 | 习近平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 | ||||
刘艺灵 | 政法论坛 | 3 | “共和国”的存续方式及难题——读波考克的《马基雅维里时刻》 | ||||
3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2 | 10 | 田夫 | 法商研究 | 6 | 从强制型到权威型:中国司法的范式转变——以法理学教材为主线 |
刘敬东 | 政法论坛 | 5 | “一带一路”法治化体系构建研究 | ||||
钟瑞华 | 比较法研究 | 5 | 哈罗德·J.伯尔曼:美国当代法律宗教学之父 | ||||
谢海定 | 法学研究 | 6 | 中国法治经济建设的逻辑 | ||||
赵希 | 比较法研究 | 3 | 德国司法裁判中的“法感情”理论——以米夏埃尔·比勒的法感情理论为核心 | ||||
李林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征程 | ||||
赵磊 | 清华法学 | 1 | 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生态分布——基于《中国社会科学》(1980—2015)法学论文的考察 | ||||
汪祥胜 | 政法论坛 | 1 | 立宪的国家理性及其中国问题 | ||||
周汉华 | 中国法学 | 3 | 习近平互联网法治思想研究 | ||||
张舜玺 | 中国法学 | 4 | 习近平文物事业法治思想研究 | ||||
吴玉章 | 中外法学 | 5 | 论法律体系 | ||||
刘仁文 | 法学评论 | 1 | 论我国法院副卷制度的改革 | ||||
4 | 南京师范大学 | 11 | 11 | 姜涛 | 法律科学 | 1 | 法治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立场 |
公丕祥 | 法律科学 | 6 | 习近平立法思想论要 | ||||
杨登峰 | 法商研究 | 6 | 我国试验立法的本位回归——以试行法和暂行法为考察对象 | ||||
公丕祥 | 中国社会科学 | 10 | 马克思的法律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
方乐 | 法学家 | 3 |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制度功能 | ||||
倪斐 | 法学家 | 4 | 地方法治概念证成——基于治权自主的法理阐释 | ||||
陈辉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德国法教义学的结构与演变 | ||||
刘涛 | 政治与法律 | 6 | 作为组织的法院及其决策运作:司法职业保障的系统论考察 | ||||
夏锦文 | 法学 | 12 | 法官助理制度改革需求与法治人才培养创新 | ||||
方乐 | 法学 | 4 |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运行机制——以审判权的内部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 ||||
方乐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司法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从司法的供需结构切入 | ||||
5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8 | 6 | 高其才 | 法商研究 | 5 | 习惯法的当代传承与弘扬-来自广西金秀的田野考察报告 |
李广德 | 法学评论 | 6 | 认识论转向与法律解释原理构建--评张志铭教授《法律解释学》 | ||||
鲁楠 | 比较法研究 | 6 | 功能比较法的误用与东方主义的变异——从络德睦的《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谈起 | ||||
俞祺 | 法学家 | 6 | 地方立法适用中的上位法依赖与实用性考量 | ||||
鲁楠 | 清华法学 | 1 |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法律移植——以美国两次“法律与发展运动”为镜鉴 | ||||
刘晗 | 清华法学 | 4 | 平等、移情与想象他者:普遍人权的道德情感基础 | ||||
屠凯 | 中外法学 | 5 | 与中国相遇的现代早期西方法哲学--规范性、权威和国际秩序 | ||||
李平 | 中外法学 | 5 | 论少数服从多数的合理性基础--中西之别及其成因 | ||||
6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6 | 5 | 方世荣 | 法商研究 | 2 | 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及战略举措 |
祁春轶 | 法学 | 8 | 社团秩序模式的功能优势及其制度空间 | ||||
黄泽敏 | 法学研究 | 5 | 案件事实的归属论证 | ||||
陈柏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当代传媒的政治性及其法律规制 | ||||
黄美玲 | 法学家 | 3 | 律师职业化如何可能——基于古希腊、古罗马历史文本的分析 | ||||
石晓波 | 法学评论 | 5 | 司法成本控制下法官精英化的改革出路 | ||||
6 | 中国法学会 | 6 | 5 | 张文显 | 法学研究 | 6 | 新思想引领法治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
张文显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治国理政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 ||||
张文显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构建世界新秩序——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全球思维 | ||||
张文显 | 清华法学 | 4 | 法理: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 | ||||
强梅梅 | 政治与法律 | 1 |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历程、难点及其破解 | ||||
张文显 | 中国法学 | 6 |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 ||||
6 | 西南政法大学 | 6 | 6 | 赵天宝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中国普法三十年(1986—2016)的困顿与超越 |
李鼎楚 | 政法论坛 | 6 | 历史法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知识景象”——基于法政书刊的考察 | ||||
梁洪霞 | 政治与法律 | 7 | 我国法院援引宪法说理的实施问题研究 | ||||
周尚君 | 中国法学 | 3 | 地方法治竞争范式及其制度约束 | ||||
周祖成 | 政法论坛 | 4 | 国家法治建设县域试验的逻辑与路径 | ||||
陈翠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古典自然法学派财产权建构的两条路径及其启示 | ||||
6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6 | 4 | 李拥军 | 法商研究 | 2 | 司法改革中的体制性冲突及其解决路径 |
李拥军 | 法学 | 11 | 合法律还是合情理:“掏鸟窝案”背后的司法冲突与调和 | ||||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实践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的法学解读 | ||||
黄文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中国司法改革基本理路解析 | ||||
杜宴林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司法公正与同理心正义 | ||||
孟融 | 政治与法律 | 3 | 我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机制分析——以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的文件为分析对象 | ||||
6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6 | 5 | 朱苏力 | 法律科学 | 1 | 度量衡的制度塑造力——以历史中国的经验为例 |
蔡元培 | 法商研究 | 5 | 论法庭警察权的形态及其界限 | ||||
侯猛 | 法学 | 2 | 社科法学的研究格局:从分立走向整合 | ||||
苏力 | 环球法律评论 | 5 | 公民权利论的迷思:历史中国的国人、村民和分配正义 | ||||
李红海 | 比较法研究 | 6 | 普通法的内在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 | ||||
贺剑 | 中外法学 | 2 | 法教义学的巅峰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 | ||||
11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5 | 5 | 李奋飞 | 法学 | 8 | 司法改革的实验方法——以试点方案的类型化设计为研究对象 |
陈卫东 | 法学研究 | 5 |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经验——习近平司法体制改革思想研究 | ||||
冯玉军 | 中国社会科学 | 12 | 中国法律规范体系与立法效果评估 | ||||
梁奉壮 | 清华法学 | 1 | 宾丁规范论研究:本体论考察 | ||||
马小红 | 政法论坛 | 1 | “软法”定义:从传统的“礼法合治”中寻求法的共识 | ||||
11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5 | 3 | 刘柳 | 法商研究 | 3 | 基于“惯习”运作的治理法治化 |
郭玉军 | 法学评论 | 1 | 一位法科名校校长的法学教育思想——评黄进《何以法大》一书 | ||||
廖奕 | 法学评论 | 5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讨会”综述 | ||||
李龙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关于“善治”的三个追问 | ||||
刘怡达 | 政治与法律 | 8 | 隐性立法解释:“法律释义”的功能及其正当性难题 | ||||
13 | 中南大学法学院 | 4 | 4 | 谢晖 | 法律科学 | 2 | 法律的模糊/局限性与制度修辞 |
彭中礼 | 政法论坛 | 5 | 法律论证中的数学方法 | ||||
黎娟 | 政治与法律 | 7 | “试验性立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以我国《立法法》第13条为中心 | ||||
彭中礼 | 中国法学 | 6 | 司法判决中的指导性案例 | ||||
13 | 浙江大学法学院 | 4 | 4 | 韩业斌 | 法学 | 10 | 当代中国地方法治竞争的现状与动力 |
康兰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法治评估理论的跃升空间:实效法治观与我国法治评估实践机制研究 | ||||
蒋悟真 | 政治与法律 | 7 | 政府主导精准脱贫责任的法律解释 | ||||
秦汉 | 政治与法律 | 3 | 宪法视域下巡回法庭的“去地方化”功能 | ||||
13 | 山东大学法学院 | 4 | 4 | 张帆 | 法律科学 | 4 | 法律家长主义的两个谬误 |
郑智航 | 法商研究 | 2 | 法院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法院司法建议为分析对象 | ||||
郑智航 | 法学评论 | 1 | 人民司法群众路线生成史研究(1937—1949)——以思想权力运作为核心的考察 | ||||
江照信 | 清华法学 | 1 | 司法民族主义(1922—1931):司法的政治参与、进程与意义 | ||||
13 |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 4 | 4 | 刘作翔 | 法学 | 4 | 司法中弥补法律漏洞的途径及其方法 |
刘作翔 | 法学评论 | 2 | 案例指导制度:“人民群众”都关心些什么?——关于指导性案例的问与答 | ||||
陈洪杰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法律如何治理——后形而上法哲学反思 | ||||
蒋传光 | 环球法律评论 | 1 |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 ||||
13 | 西北政法大学 | 4 | 2 | 李大勇 | 法律科学 | 1 | 论司法政策的正当性 |
杨建军 | 法学评论 | 1 | 法学智库研究若干问题探析 | ||||
杨建军 | 比较法研究 | 4 | 中国法治发展:一般性与特殊性之兼容 | ||||
杨建军 | 法律科学 | 3 | 西方法治的文化成因 | ||||
18 |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 3 | 3 | 谭俊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法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
朱芒 | 中国社会科学 | 4 | 论指导性案例的内容构成 | ||||
徐向华 | 法学 | 10 | “功能—组织—机制—技术”视角下的法院改革及其成效研究——以贵州省地方法院改革为例 | ||||
18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3 | 3 | 宋亚辉 | 法学研究 | 5 | 追求裁判的社会效果:1983-2012 |
邹立君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司法权能:规范法官裁决的程序性思维 | ||||
陈坤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概念涵摄与规则适用:一个概念与逻辑的分析 | ||||
20 |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2 | 2 | 徐祥民 | 法学 | 6 |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绿色发展法 |
戴昕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守法作为借口”:通过社会规范的法律干预 | ||||
20 | 苏州大学法学院 | 2 | 2 | 许小亮 | 法学 | 8 | 世界主义视野下的法典编纂 |
胡玉鸿 | 法商研究 | 1 | 我国现行法中关于人的尊严之规定的完善 | ||||
20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2 | 2 |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 1 | 当代中国法治共识的形成及法治再启蒙 |
左卫民 | 清华法学 | 3 | 一场新的范式革命?——解读中国法律实证研究 | ||||
20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2 | 2 | 喻中 | 现代法学 | 4 | 格义的再现: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之建构 |
喻中 | 法学家 | 5 | 法家学说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建构——立足于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 ||||
20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2 | 2 | 王云清 | 法律科学 | 3 | 制定法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 |
郭春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感知的程序正义——主观程序正义及其建构 | ||||
20 |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 | 2 | 2 | 周永坤 | 法学 | 9 | “德法并举”析评——基于概念史的知识社会学视角 |
周永坤 | 政治与法律 | 1 |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研究——有关司法改革方向的几个司法理念与实践问题 | ||||
26 |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赵真 | 政法论坛 | 4 | 民主:不能承受之重——《民主:苛求与承诺》译后 |
26 |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 1 | 1 | 曹旭东 | 法学评论 | 1 | 比较法视野中的香港政治资金规管:模式、制度及评估 |
26 | 中山大学法学院 | 1 | 1 | 任强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司法方法在裁判中的运用——法条至上、原则裁判与后果权衡 |
26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 1 | 1 | 雷鑫洪 | 法学研究 | 4 | 方法论演进视野下的中国法律实证研究 |
26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1 | 1 | 张文喜 | 中国社会科学 | 6 | 重新发现唯物史观中的法与正义 |
26 |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钱叶芳 | 法学 | 4 | “社会法法域说”证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一个例证 |
26 | 云南大学法学院 | 1 | 1 | 王启梁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法学研究的“田野”——兼对法律理论有效性与实践性的反思 |
26 |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 1 | 1 | 苟正金 | 现代法学 | 3 | 实践理性视阈下的环境法哲学体系 |
26 | 西南大学法学院 | 1 | 1 | 陈庆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语义三角理论与法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兼论自然法学派“不义之法不是法”命题的逻辑自洽性 |
26 |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王伦刚 | 法学研究 | 1 |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压力案件决策的实证研究 |
26 | 同济大学法学院 | 1 | 1 | 吴加明 | 政治与法律 | 12 | 违法相对论下刑民实体冲突及其调适 |
26 | 上海政法学院 | 1 | 1 | 王志亮 | 法学 | 8 | 监狱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合理定性 |
26 |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1 | 1 | 徐澜波 | 法学 | 11 | 我国宏观调控程序规范的法律属性 |
26 |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 | 1 | 1 | 孔元 | 清华法学 | 5 | 博丹与普遍法的“国家”转向 |
2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 | 1 | 徐骏 | 法学 | 3 | 智慧法院的法理审思 |
26 | 伦敦政经学院 | 1 | 1 | 詹妮弗·杰克逊-普利斯 | 法学评论 | 2 | 超越“少数人”定义? |
26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1 | 1 | 刘星显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法律与音乐视域下的原意论批判 |
26 |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 1 | 1 | 杨克勤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法治供给侧改革下的检察改革 |
26 |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 1 | 1 | 程关松 | 法律科学 | 5 | 礼法合治传统的两种法学范式——以管商为例证的现代解释 |
26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于浩 | 政法论坛 | 4 | 客观法是什么?——读狄骥《客观法》 |
26 |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袁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法的违反情形与抵触情形之界分 |
26 | 河海大学法学院 | 1 | 1 | 胡杰 | 法学 | 3 | 容错纠错机制的法理意蕴 |
26 |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刘练军 | 法律科学 | 4 | 法官助理制度的法理分析 |
26 |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1 | 1 | 张翠梅 | 法商研究 | 5 | 逻辑能否应用于规范-凯尔森晚期规范逻辑理论的反思 |
26 | 国家法官学院 | 1 | 1 | 胡云红 | 政治与法律 | 11 | 论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的完善 |
26 | 广州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杨解君 | 法商研究 | 6 | 绿色技术发展的立法回应:问题与破解 |
26 |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1 | 1 | 孙国东 | 法学评论 | 4 | 公共法哲学与法哲学的“公共转向” |
26 | 复旦大学法学院 | 1 | 1 | 王浩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5 | 论我国法治评估的多元化 |
26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1 | 1 | 冯辉 | 政法论坛 | 6 | 金融危机、国家治理与法治精神 |
26 |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 | 1 | 1 | 丁轶 | 政治与法律 | 1 | 国家主义的两重维度 |
26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 1 | 1 | 王亚男 | 政治与法律 | 7 | 权重理论下间接征收之视阈及制度思考——法益兼顾的倾斜、严控及进程 |
26 |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 1 | 1 | 陶杨 | 政治与法律 | 1 | 隐忧与出路:关于法官员额制的思考——基于A省B市C区法院员额制改革的实证分析 |
2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 1 | 1 | 泮伟江 | 环球法律评论 | 4 | 法律的二值代码性与复杂性化约 |
26 |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1 | 1 | 刘叶深 | 环球法律评论 | 6 | 权利优先性的困境及其解决 |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通过率为38.2978%+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苏州举行(附获奖名单)
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湖南省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方案论证会
撤销博士学位,连累导师!关于对叶肖鑫学术不端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说明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法律”学术研讨会暨青年优秀论文颁奖典礼会议通知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首次招收法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