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生招生审核考核制下找教授签字,你过得好吗?

学术之路 2021-09-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问津学术圈 Author 问津学术



转眼之间,2019年的博士生招生已经陆续展开,申请考核制成为主流。其中的一个报名条件为需要教授或者正高级职称的人写推荐信。这本来是为了提高博士报名的质量,效仿国外的一些做法的创新之举,但是对于普通院校的我们来说很多时候成为了一个负担。


我本科就读的院校法学专业才创建十周年,而自己当前攻读的研究方向为刑法,教师由讲师和副教授构成,没有教授;而研究生阶段攻读的刑法学方向,一共四个教师,也是没有教授,三个副教授,一个讲师。现如今博士生报考需要两名教授作为推荐人,那么我就需要寻找两位教授给我写推荐信。显然这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不知道找谁,也不知道谁愿意给我写推荐信。虽然老师建议自己写好推荐信,然后找外校的教授签个字就行,但是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建议,操作起来可能会面临系列的问题。第一是准备找谁?第二确定找谁之后,需要与他取得联系,取得联系之后如何进行沟通联系,然后约定推荐的方式方法,以及当面找其在推荐信上写字。这个过程想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头疼的事情。虽然施行起来没有这么麻烦,我们也可以寻求很多帮助,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感受到的是被歧视,诚如我们从普通院校考取名校一样。在申请考核制招生条件下,无疑推荐信的价值越来越重要,而且并不是所有教授都愿意为自己不熟悉的人写推荐信的。


当然,本文的很多问题都是一种自我的假设,在实践中可能也不如想象的那么难。对于报考一所院校的考生来说,好像这个问题挺挺就过去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必须报考多所院校的考生来说将是另外一种景象。如果寻找多位教授签字写推荐信,好像有点不尊重这些教授们。如果让一个教授写几封推荐信更显得不尊重教授。但是很多时候必须这样做,这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谁让我们成长在没有教授的院校呢?


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引起某些学校的关注,其实没必要限定教授这个职称,难道副教授对于学生的推荐不可以吗?难道他们对于学生的了解一定比教授差吗?

新年十问之一:回家否?

“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中国法学会优秀自选课题后期资助名单(12项)

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第一批结项鉴定结果(187项)

中国法学会2016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第二批结项鉴定结果(97项)

会计、法律与资本市场2019学术研讨会暨龙马奋进学科前沿论坛举行

东南大学徐珉川、杨洁副研究员圆满完成信息化援疆工作并获评“优秀援疆干部”

工商局干部醉驾致人死亡,真的适用免予刑罚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