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鼓励独立创作和独立署名” ——曹明德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用稿规范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推荐关注。
创办于2007年9月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强调多学科性、包容性。除刊登法学论文外,还刊登文、史、哲、政治学等领域的论文,且以专题论文为主,常主动引领作者组织选题,扶持、提携优秀青年学者,甚至刊登优秀硕士研究生的论文。
□本社记者 薛应军
“以高雅、厚重、活力和富有创新的精神来服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日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曹明德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该学报向来注重对优秀青年学者的扶持和提携,甚至刊登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论文。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简称《学报》)创刊于哪一年?有哪些特色栏目?秉承怎样的用稿原则及学术规范?向该刊投稿要注意哪些事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就此专访了曹明德。
多篇稿件影响国家法治建设
记者:资料显示,《学报》创办于2007年9月,至今已快12年了。如果给这近12年分段,您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划分?
曹明德:我认为,《学报》创办至今,可以分两个阶段。
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为《学报》初创阶段。该阶段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主要致力于编辑部队伍整合、制度建设、办刊方向、刊物风格、特色栏目等方面的摸索,以及编辑部自身在办刊理念和刊物特色等方向、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虽然这个阶段时间较长、成效也不甚明显,但它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1月迄今,为第二个阶段。该阶段,《学报》编辑部队伍基本稳定,各项制度规范较齐备,办刊方向明确,刊物风格和特色已经形成。
记者:据了解,《学报》首发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的篇次在国内政法类院校学报中名列前茅,已有20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转载。目前,贵刊已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刊发了哪些影响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稿件?
曹明德:《学报》刊发的稿件被重要学术传播平台如《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录的比例很高。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刊物质量的认可和办刊社会效果的认同。
长期以来,《学报》十分重视鼓励学术的原创性、办刊的社会效果、自觉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它刊发的学术论文在推动国家法治文化建设、促进司法公正、推动民法典的制定、破产法的修改、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自创刊以来,《学报》刊发的影响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稿件数量众多。这里我仅列举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李德顺教授的《法治文化论纲》(2007年第1期),王利明教授的《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编的完善——2002年<民法典草案>第四编评述》(2013年第1期),孙宪忠教授的《防止立法碎片化、尽快出台民法典》(2013年第1期)。
具有多学科性和包容性
记者:众所周知,中国政法大学已主办了《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三本C刊(CSSCI核心期刊的简称,即南大核心期刊),为何还会再创办《学报》?和其他刊物相比,它有何不同?贵刊最大的特色在哪里?
曹明德:目前,中国政法大学有5本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已有《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行政法学研究》等期刊,但这些刊物是纯粹的法学期刊。这与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地位不相称,同时,作为一个教师规模庞大的以法科为主的院校,3本C刊也难以满足其学术需求。因此,作为一个以学校名称命名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应时而出。从长远看,它应当也将会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具有相似的地位。
与本校其他几本刊物相比,《学报》具有多学科性和包容性,正好恰当地反映了我校的学科发展状态和学校定位。与同类刊物相比,我们最鲜明的特色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具有多学科性和包容性,除法学论文外,我们还刊登文、史、哲、政治学等领域的论文;二是我们以专题论文为主,一改诸多法学期刊多而全的以二级学科分类为主的发文模式,不是仅被动地接受作者提交的论文,而是主动地引领作者组织选题,与作者充分进行互动。三是《学报》注重避免期刊的同质化,根据自身力量培植特长领域,如环境法领域、文学领域,在对国外法治文化借鉴上,我们更关注对日本、韩国权威学者文献的翻译。
记者:目前,贵刊主要有哪些常设栏目?有哪些特色栏目?
曹明德:《学报》的常设栏目有“法治文化”“学术论衡”“莫言研究”等。“法治文化”“莫言研究”等栏目特色鲜明。近年来,《学报》组织刊发了3期关于我国民法典制定的专题论文,在理论界、实务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学界、实务界的广泛讨论。它对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和学术研究起到了一定引领作用。
记者:《学报》目前是双月刊?通常什么时间截稿?每期可以刊发多少篇稿件?
曹明德:是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208页,逢单月10日出版,逢单月15日定下期稿件,定稿前需要约1个月时间初审来稿。每期刊发稿件约15篇,平均每篇论文约2万字。
“原则上不采用合作作品”
记者:一般情况下,作者如何向贵刊投稿?投稿后,是否给予回复?通常多久可以给予作者用稿通知或退稿通知?通常情况下,向贵刊投稿,需注意哪些事项?
曹明德:作者可通过电子邮箱fadaxuebao@126.com 向本刊投稿。通常情况下,编辑部收到稿件后1个月内审阅完毕。被采纳的稿件,编辑会通知作者,如果3个月后仍未收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我刊不反对一稿多投,但反对一稿多用。作者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稿件应当具有学术创新性,并符合学报编辑部关于论文字数、注释体例等规范要求。我们鼓励独立创作和独立署名,原则上不采用合作作品。
记者:贵刊通常如何审稿?如何应对论文查重?
曹明德:与多数刊物相似,收到稿件后,我们编辑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专家审阅,专家评审后经主编审定进入编辑加工出版程序。学术论文必须援引大量相关参考文献,包括法律条款,但作者应当把文字的重复率控制在合理比例。我建议,大家不要大段引用参考文献和法律条文,必须引用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述,以避免重复率超标问题。同时,不管以何种方式援引别人的观点,均应注明出处。
记者:近年来,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现象不时被媒体曝光。您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导师、学校、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防范这些问题?
曹明德:我认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因素是学术风气浮躁,少数人急功近利;究其思想根源是对学术研究缺乏正确的、严肃的态度。从根本上防范该问题仍在教育本身,特别是要从本科生阶段开始加强学生遵守学术规范的教育,强化学生学术造假的法律责任意识。
同时,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应当改革对师生的学术评价机制,改变唯论文、唯项目、唯获奖的形式主义评价机制,相反应当强调论文的学术创新性、作者在本领域的同行认可度,作者对国家、社会和单位的贡献等。
对期刊编辑而言,我们鼓励编辑经常参加重要的学术研讨会,与专家学者交朋友,做到熟知自己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学术进展、学术人物、学术人才,而不是仅凭电子软件来防范论文造假问题。当然,也要以电子软件作为辅助手段,防止学术造假和恶意投稿,以弥补编辑的感知能力不足问题。
记者:贵刊对投稿作者职称是否有要求?通常情况下,哪些作者可以向贵刊投稿?
曹明德:《学报》向来注重对优秀青年学者的扶持和提携。我们对作者身份并无明确限制,如学历和职称限制等。相反,我们欢迎青年作者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投稿,一般情况下,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也会被采用。同时《学报》还刊登来自实务部门作者的稿件。从根本上说,我们更看重论文的学术创新性、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学术论文更容易被编辑青睐、主编欣赏、外审专家相中?
曹明德:对于编辑、外审专家和主编来说,选题具有学术前沿性、观点具有创新性,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高的论文更容易被选中。
记者:对想给贵刊投稿的青年学者、研究生,您分别有哪些建议及忠告?
曹明德:我们期待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学术见解的好作品。
CSSCI(含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年)发布!
第二届法律人工智能春季工作坊(SAIL-2019)免费报名开启
中南大学2019年拟录取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 博士生名单公示
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普通招考初试成绩查询及申请复核公告
吉林大学关于公布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外国语考试成绩的通知
问津学术法律实务类课程上线啦,扫描上面二维码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