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篇重磅好文,值得阅读!

学术之路 2021-09-17

想辞职读博的朋友们,真诚地劝一句,读博没毛病,辞职请三思。

除了大学教职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真的没有什么工作是需要以博士学位作为前提的,对于大多数理想的职位来说,博士学位并不是必要条件。如果你想通过读学位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劝你打消这个念头。随着学历红利的用尽,学历学位能够带来的直接收益越来越少,大规模的扩招已经使“博士贱如狗”越来越不像是个笑谈。

目前高校教职已经趋近于饱和,事业编制逐步取消,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实行“非升即走”,即新入职的“青椒”不再享有事业编制,而是与学校之间签定聘用合同。

什么?你计划读博期间生娃?别开玩笑!有这种想法的小姐姐,你怕是对读博和生娃都有重大误解吧!或者你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更多精彩分析,详见:辞职读博,你真的想好了吗?


基层女法官们、女检察官们仍要在困境中挣扎。我想试着做一点分析,以一个前司法人员的身份,以一个小宝妈妈的身份,以一个追求自在人生的女性的身份。 

困境之一:巨大的工作压力

当持续遭受重大压力时,性格外向的人会选择向他人诉说,甚至发脾气,而性格内向的人会选择自己承受,尤其是既内向又要强的人,一般会责备自己,觉得自己无能。

困境之二:夜以继日的育儿压力

我们这个社会,对妈妈的要求相当高。生、养、陪、教,这些似乎天然都是妈妈的责任。随着优生优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似乎要求更高了。

我国国家机关单位的女性产假是6个月,医院等单位的产假只有3个月,如果是在企业,可能怀孕或生产就意味着离职。

有个法官朋友曾悄悄告诉我,她平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她很年轻,并没有心脏病。

困境之三:显而易见的经济压力

辞职对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易能够做出的选择,因为能够不为生计担忧的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法官、检察官这份工作并不是一份一无是处的工作,它自带光环,可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让法律人学有所用的最好平台,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普遍认可的“铁饭碗”。

令人痛心的结局:抑郁坠楼

人的神经不是钢筋做的,她再要强,也只是一个弱女子。别再拿什么“为母则刚”来绑架女性,如果可以被帮助,谁愿意变得那么刚!


详见:是什么压垮了周法官们?


自利不可怕,但怎样做才算是理性的自利,无疑是需要认真思量与斟酌的。只着眼于自己,只顾及眼前利益的自利,终究会让包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或迟或早都成为受害的一方。


应当谨记,国家的存在本身不是目的,只有让生活于其中的国民觉得自由与幸福,才能凸显其存在的意义。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现代政治中这个朴素的道理。


详见:不计较公平,只计较自己是否受益

她的文字,越到后期越刺激;她的心态,越到后来越激动。她有很多激烈的批评,既批评“应负责任者”,也批评她的批评者。很多批评,动辄“戴帽子”,几乎已经是“互骂”。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与她认为的那些“极左”批评者,在思维方式上是同一类人。言论自由,既包括言论者表达的自由,也包括其他人对该言论进行评判的自由。这个“日记”,既非不刊之论,更非绝对真理,为什么别人批不得?

对于大部分80后、90后、00后,甚至70末看来,既觉得那些早已经翻篇了、不感兴趣,也对他们营造的西方乌托邦无甚敬畏。所以余亮先生说,方方之争不是左右之争,而是新旧之争。信哉斯言。

即便方方不加校订就出版了所谓“日记”的外文版,也不可能成为将来其他国家向中国索赔的“呈堂证供”。原因很简单,这是文学作品,不是调查报告,根本不具有证据的可采信性;而且,这60篇日记早已在中国互联网发布并广泛传阅,如果真能作为所谓“证据”,也根本无需外文版。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更大程度上的信息混乱、复杂和良莠不齐,已经成为任何个人、组织甚至政府处理几乎任何问题时的先决条件和前提环境。

思想的问题要靠更深刻的思想来化解,理论问题要靠更彻底的理论来澄清。要允许人民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自由思想和发言,要鼓励健康、宽容的讨论氛围,鼓励解放思想、观念创新,防止扣帽子、打棍子。不能“站队”胜过讲道理。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什么时候别人愿意掏腰包买你的文化产品,说明你真有文化了。


详见:支振锋:是谁给了方方“日记”春天

欢迎帮忙点击一下本期推送的广告

这样才更有动力推荐更多优质好文

今日头条互动话题

欢迎围绕上述4篇文章交流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关于“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评选结果的公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